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用于糖尿病视膜病变治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施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当归补血汤加味用于治疗糖尿病视膜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效果理想且不易发生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当归补血汤加味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给药方案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2例,通过抽签法将9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治疗药物为降糖药和硝苯地平缓释片,观察组在此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厄贝沙坦,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予以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压控制水平好于对照组,同时BG、HbAlc、2hPBG以及FIN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够将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提升,并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将胰岛素抵抗进行改善。

  • 标签: 药方案治 糖尿病 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D-IBS患者治疗前、后结肠粘膜HO-1的表达及动脉血中内源性CO的含量,探讨疏肝健脾法治疗D-IBS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D-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结肠粘膜HO-1表达的变化和动脉血中内源性CO的含量,并分别与15例健康志愿者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O-1的表达和动脉血中内源性CO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健康志愿者组肠粘膜的HO-1的表达和动脉血中内源性CO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1/CO径路调控异常所致的结肠动力学紊乱是运用中药疏肝健脾法治疗D-IBS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D-IBS HO-1/CO 疏肝健脾法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发的传染病称为艾滋病(AIDS)。它可迅速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使各种病菌侵袭人体细胞,大部分患者出现恶性肿瘤及多发性感染,累及心、肝、肺、肾等多个器官,其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55%。患者出现心肌炎、心肌病、恶性肿瘤、心功能不全等病症。

  • 标签: HIV个感染 艾滋病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学校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校食品卫生状况令人担忧。教育部发出的通报指出,群体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屡有发生,不可忽视,必须严肃整顿。本文对农村中小学校食品安全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长效监管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讨。

  • 标签: 中小学校 食品安全 监管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小儿支原体肺炎采取痰热清、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予以基本治疗,n=43)与观察组(基本治疗+痰热清、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n=43),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要佳(P<0.05);疗后,两组TNF-α、IL-6及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观察组下降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采取痰热清、氨溴索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小儿支原体肺炎 阿奇霉素 氨溴索 痰热清
  • 简介:摘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s)信号通路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脑血管痉挛(cerebralvasospasm,CVS)的发病进程相关,本综述旨在全面整合梳理MAPKs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体内和体外实验数据和研究发现,并展望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特别是信号转导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SAH的临床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往的多数研究均利用MAPK抑制子或者MAPK上游分子抑制子进行干预,结果显示MAPK阻抑可以防止血管痉挛。另外,MAPK通路似乎与别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且MAPK可能是在脑血管痉挛的信号转导过程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最后共同通路。但是,MAPK导致持续性血管平滑肌收缩的机制仍不清楚。众多实验数据证实了MAPK在脑血管痉挛过程中的先导作用,并为未来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MAPK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化瘀止痛方的干预机制。方法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是通过翻阅有关子宫腺肌病中医证型的文献,用统计学方法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回顾我院子宫腺肌病55例包括干预组内服化瘀止痛方的30例与对照组口服丹那唑的25例,对比有效率。结果子宫腺肌病基本证型主要是血瘀,分气滞、气虚、寒凝、肾虚四型,还包括湿热内蕴、瘀热和痰瘀互结,共7种。化瘀止痛方的有效率对照组66.8%,干预组9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与理论基本一致,而化瘀止痛方对子宫腺肌病也有很好疗效,不良反应少且不易复发。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中医证型分布 化瘀止痛方 干预机制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补肾调经汤辅助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方面的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我院自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收治的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根据数字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调经汤内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血清瘦素、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水平。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瘦素、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调经汤辅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厚度,调节机体内分泌状态有关。

  • 标签: 补肾调经汤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不孕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碱(Matrine,MA)体外诱导人结肠癌Caco-2细胞的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Caco-2细胞24小时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碱对Caco-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ax、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在2~16mg/mL苦参碱作用下,Caco-2细胞增殖被明显抑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0.05或P<0.01);采用4、8和16mg/mL苦参碱作用Caco-2细胞24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64~2.45)%、(37.60~2.39)%和(53.10~1.70)%,均明显高于对照(4.36~0.22)%(P<0.05);经苦参碱作用24h后,细胞Bax蛋白表达增加,而BeL-2表达减少,呈剂量依赖性。MA显著诱导Caco-2细胞凋亡;16mg/mlMA作用Caco-2细胞24小时后,caspase-9,-3酶活性明显升高;Westernblot结果显示MA处理组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降低。结论MA具有促进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 标签: 苦参碱 结肠癌Caco-2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其中易损斑块更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元凶。因此本文就易损斑块的发生机制及核磁共振检测手段在近年来的进展做简要的概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机制 核磁共振 分子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大剂量组(A)及小剂量组(B),各组60例患者。小剂量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每天10mg,一日一次,24周为1个疗程;大剂量组则阿托伐他汀给予40mg每天,14天之后则减少为20mg/d,24周为1个疗程。详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和血脂水平,加上炎症因子水平和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与斑块面积变化情况,进行详细的安全性分析。结果大剂量组NIHSS评分和BI治疗5天之后改善逐渐显著,小剂量组治疗于1周之后改善才开始显著。除过HDL-C,大剂量组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情况好于小剂量组。大剂量组治疗24周之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显著变小,小剂量组治疗之后缩小并不显著。治疗时血小板及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血尿素氮和CK水平各项指标都保持于正常范围之内。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可有效加快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其最可能是利用调脂及抗炎和消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增强而充分实现。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缺血性脑卒中 量效关系
  • 简介:摘要ω-3鱼油脂肪乳作为一种特殊的营养素,具有一定的调控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作用。由于ω-3鱼油脂肪乳能产生一些不同的调控细胞内信号途径和脂类代谢产物,因此本文对ω-3鱼油脂肪乳的分类、组成、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了解ω-3鱼油脂肪乳在调控炎性反应、治疗不同疾病的分子机制,并对含ω-3鱼油脂肪乳的肠外或肠内营养制剂对改善病人的预后方面进行预测与研究。

  • 标签: &omega -3鱼油脂肪乳 免疫功能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藤黄酸对胶质瘤细胞A172细胞活性及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细胞A172,使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实验(MTT)实验法探讨藤黄酸对A172细胞的活性影响;Western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p53、Bcl-2及Caspase-3的蛋白水平。结果MTT实验表明藤黄酸具有抑制胶质瘤A172细胞活性的作用(P<0.05),并与剂量、时间呈正关系;藤黄酸可抑制Akt、Bcl-2蛋白表达,且诱导Caspase-3、p53的活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藤黄酸具有抑制A172细胞活性及增殖,并诱导凋亡的作用,藤黄酸对胶质瘤细胞A172的促凋亡作用,可能通过Akt途径的失活所介导的。

  • 标签: 胶质瘤 藤黄酸 凋亡
  • 简介:摘要小檗碱是从黄连等植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抗炎、抗氧化、抗癌、抗心律失常、改善IR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将重点讨论小檗碱干预脂肪组织IR的途径,并对其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作一简要概括。

  • 标签: 小檗碱 胰岛素抵抗 肥胖 脂肪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综述瑞舒伐他汀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抗炎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相关瑞舒伐他汀在动脉粥样硬化中抗炎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性分析,从而分析炎性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综合阐述瑞舒伐他汀抗炎机制。结果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斑块不稳定、巨噬细胞等造成的。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形成抗血栓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疾病的不稳定性,因此,在未来临床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对瑞舒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抗炎机制 瑞舒伐他汀
  • 简介:摘要配子的完整性影响辅助生殖技术(ART)的治疗结局。精液冷冻保存虽然是ART中重要的一项技术,但因冻融过程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类物质(ROS)可致精子氧化应激性DNA损伤,成为生殖医学领域备受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成分,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炎、抗突变、抗肿瘤等生物学活性。本文将就茶多酚对DNA损伤保护机制及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培养体系的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茶多酚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 DNA损伤 ROS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肝感染者不同免疫阶段的IFN-γ斑点水平和其免疫发病机制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研究与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1月-2012年12月间在我院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86例,将其分成不典型状态组、免疫耐受组、免疫清除组,另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对其采取HBsAg对PBMC进行刺激后,检测各组研究对象IFN-γ斑点水平,并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慢性肝炎各组患者IFN-γ斑点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典型状态组与免疫耐受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清除组与免疫耐受组、不典型状态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同免疫阶段的IFN-γ斑点水平存在差异,这对于免疫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 IFN-&gamma 斑点水平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列前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6月—2018年2月90例产后出血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药物联合卡列前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产后出血治疗效果;产后2h和24h出血量、第三产程所需时间、血红蛋白降低值;治疗前后患者凝血指标;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h和24h出血量、第三产程所需时间、血红蛋白降低值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凝血指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药物联合卡列前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出血减少,缩短第三产程时间,改善凝血功能,降低血红蛋白下降值,无严重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列前素氨丁三醇注射液 产后出血 作用机制 疗效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因缺血缺氧、炎症反应等因素发生局部心肌细胞凋亡,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增多取而代之,心肌纤维化发生。心肌纤维化是心肌重塑持续发展和难以逆转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心肌梗死部位的炎性反应可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MAPK是生物体内介导刺激信号从细胞膜传递到细胞核内进而产生一系列反应的重要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参与介导细胞生长、发育、分裂和分化等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干预MAPK信号通路对心肌纤维化乃至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