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立法协商机制的发展促进了立法新常态的形成,其有助于提升立法质量、强化政协职能。在中国的语境下,立法协商主要是指人民政协在立法事务的过程中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的活动,其优势在于既能够保证立法过程吸纳多方意见、谋取最大共识,也可以提高政治意见表达的合理性,并将意见共识有效地转化为法律的价值目标,确保民主立法与科学立法的有机统一。应当从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立法(前)协商、有权立法机关组织的立法协商、人民政协组织的立法协商三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立法协商机制,从而实现立法协商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 标签: 立法协商 立法新常态 协商民主 社会共识 意见表达 立法前协商
  • 简介:摘要认罪认罚从宽在我国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已有较为充分的体现,但尚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刑法中,可考虑将其作为一项原则予以规定,并对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中的规定进行整合,对从宽的幅度予以必要的完善。在刑事诉讼法中,因被告人认罪认罚而带来程序简化,其正当性来源是被告人自愿放弃正式审判,它需要以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真实性、明智性等作为支撑条件。在当前的司法环境下,量刑协商制度的引进潜藏着司法不公的巨大风险。因此,需要值班律师的介入来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制度。

  • 标签: 认罪认罚 量刑协商 值班律师
  • 简介:工资集体协商法律制度实施二十多年来,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和分配差距过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反呈越来越严重之势;借鉴西方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在我国并未取得预期效果。中央企业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相适应,悉心探索建立一种工资协商民主机制。

  • 标签: 中央企业 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工资协商民主机制
  • 简介:<正>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人民政协要坚持把发扬民主、增进团结、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着力点。"人民政协靠什么来不断增强感召力、凝聚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更好地履行职能,不断开拓工作新

  • 标签: 常委会议 发扬民主 政治协商 民主党派组织 开拓工作 协商方式
  • 简介:建立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协商民主运行机制,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落实到基层的关键之处。也只有通过健全协商民主的法律制度,才能使协商主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协商内容得到科学界定,协商程序得到严格规范,协商形式得到丰富拓展,协商成效得到切实提高。

  • 标签: 民主协商 政治监督 运行机制
  • 简介: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民主形态,有利于公民利益表达、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促进公共治理。发展协商民主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和完善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发展基层民主,完善社会自治,重塑行政文化,培育政府协商精神,加强公民教育和增强公民的主体参与意识。

  • 标签: 协商民主 和谐社会 参与
  • 简介:党内协商民主的实现过程就是党内和谐的实现过程,党内协商民主的出发点就应该是党内和谐,我们党在当前团结和谐的党内政治环境和氛围中推进党内协商民主

  • 标签: 党内协商 党内和谐 协商民主
  • 简介:10年前的4月27日,举世瞩目的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

  • 标签:
  • 简介:社会组织协商作为独立渠道,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舞台,对其理论与实践均实现了重大突破。但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新的渠道,面对着诸多挑战。我们有必要针对社会组织协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力求找到破解困境的出路,为社会组织协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社会组织协商 困境 出路
  • 简介:协商民主在我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日趋科学和理性化:参与主体由政治精英趋向于社会各阶层的多元化;参与方式由政治机构的商讨趋向于网络与现实相结合的多样化;参与领域由政治决策的磋商趋向于覆盖社会民生各个方面;参与制度由政治制度趋向于社会生活和管理方面的各项制度。虽然如此,人民政协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仍然不够;参与民主协商的各主体地位不够平等;协商民主的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的组织管理模式尚待进一步创新。这些问题较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协商民主的全面发展。要促进我国协商民主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体系化的协商民主各项制度,确保各协商民主参与主体地位平等,扩大协商民主的参与方式和途径,引导协商民主深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作用,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 标签: 中国 协商民主 发展趋势
  • 简介: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热门话语。本文就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协商民主的理论兴起、内涵界定、核心特征、价值意义、践行困境等方面作一理论综述。

  • 标签: 协商民主 民主理论 研究综述
  • 简介: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扩大基层民主是国家与社会的共同诉求,满足这种诉求,关键在于深化基层民主,核心在于扩大其自治性和参与性。以公民为主体而展开的协商民主是建设基层民主的重要路径。要把协商民主与基层民主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深化认识,健全机制,使其服务于当下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 标签: 公民 协商民主 基层民主
  • 简介: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这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制度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发展。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切实在政党协商中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

  • 标签: 多党合作制度 政治协商 中共中央办公厅 自身建设 多党派合作 双周座谈会
  • 简介: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是一项涉及党、政、工各方的系统工程,需要借助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合力,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不断提高工资协商新起点,构筑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工会力推的工作格局,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更加广泛深入的开展。

  • 标签: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系统工程 形成合力 工资协商 党委领导 政府主导
  • 简介:在当今中国,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契合了我国乡村基层的治理环境,已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但在现实运作中,基层协商民主还存在着制度与程序供给不足、协商能力有待提高、协商成效不明显等现实困境,应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制度和程序供给、大力培育现代公民意识等切实举措来实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从而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标签: 协商民主 基层治理 现代化制度化
  • 简介:党内协商民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一环。随着我国现代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党内协商民主的认识逐渐深入,党内协商民主的内涵逐渐清晰,价值愈加凸显。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培育和提高党员协商民主意识和协商能力,健全和完善协商运行机制、提高协商效率和质量,落实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协商结果的有效实施,对于促进党内协商民主发展、扩大党内民主、实现党内和谐至关重要。

  • 标签: 党内民主 选举民主 党内协商民主 路径选择
  • 简介: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人民政协是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我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即政协协商是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我国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政协协商有利于在民主决策的过程中,实现更广泛的参与,提供科学的政策方案,实现全过程的民主监督,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适应我国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还需要在制度创新、能力提升、程序建设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从而在更高的层次和起点上推进我国的民主决策。

  • 标签: 民主决策 政协协商 制度建设
  • 简介:【摘 要】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危机及传统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困境,哈贝马斯在对于共和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综合研究中建立起他的协商民主理论。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理论基础是交往行为理论,公共领域为协商民主的理想环境,双轨商议是协商民主的模式。协商民主理论对于重建社会价值体系、耦合理论与现实的民主理论框架具有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着民主目的无法切实实现、缺乏实践性基础的时代局限性。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借鉴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和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哈贝马斯 协商民主 交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