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Bcl-2及Caspase-3在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并发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表达情况,阐明以上蛋白的表达与CLT并发PTC的凋亡情况及其癌变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统计、整理我院95年以来完整手术病例资料分为甲状腺腺瘤中的正常组织(空白对照)A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并甲状腺乳头状癌B组、甲状腺乳头状癌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及Caspase-3表达。结果结论

  • 标签: Bcl-2 Caspase-3 CLT并发PTC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18F-FDG PET-CT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前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6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 PET-CT及 CT对肺门、纵隔淋巴结的诊断及分期结果,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64例患者共清扫淋巴结 280组 (828枚 ),其中 34组 (39枚 )病理证实为转移。 PET-CT术前正确诊断阳性淋巴结 25组,阴性淋巴结 237组; CT术前正确诊断阳性淋巴结 9组,阴性淋巴结 243组。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PET-CT较 CT对 N2分期的正确率与 CT比较虽呈明显增高态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PET-CT较 CT对 NSCLC术前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和分期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时需要结合临床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在新冠疫情中、高风险区的背景下,探讨解决健康码为黄色或者红色且以非“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就诊患者的需求的措施。方法 利用急诊科临近办公用房或者临时搭建的通风良好的办公设施,设立“灰区”诊室,主要诊治健康码为黄色或红色且以非“发热及呼吸道症状”就诊的患者。结果 在2020年6-7月份北京新发地疫情期间,北京某大型三级医院的急诊“灰区”门诊共诊治65人,其中确诊1例新冠肺炎患者,并转往定点医院治疗。结论 在疫情爆发的中、高风险区的背景下,急诊科“灰区”门诊的设立,净化了急诊科的就诊环境,有效地隔离了感染病人,最大程度避免了急诊科交叉感染、聚集感染的发生。

  • 标签: [] COVID-19 高风险区 健康码 “灰区”门诊
  • 简介:背景:双向转诊可提高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及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已成为解决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的:实现区域内不同医疗机构间患者医疗信息与医疗资源共享,构建双向转诊系统,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方法:从信息交互的互操作特点和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了跨企业级文档共享技术框架下的角色和事务,研究具体的共享流程和实现方案,提出文档存储池和数据存储执行的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实现,构建双向转诊系统.结果与结论:在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跨企业级文档共享技术的基础下,实现了双向转诊系统的构建,并在不同系统和机构之间进行了测试,结果证实该双向转诊系统可以有效和快捷的共享患者信息.

  • 标签: 双向转诊 互操作性 医疗健康信息集成规范-跨企业级文档共享 文档存储池 数据存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哈密区域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本市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一个基础信息。方法经调研确定区域内11家需进行医院现患率调查科室院感监控员进行培训,掌握现患率调查的方法,并要求院感专职人员在调查日进行现场督导。结果通过调查掌握哈密区域内11家医疗机构现患率,将当年的现患率与新疆院感质控中心当年现患率进行了对比得出对比数据。结论通过培训、调查、通报,让参加调查单位知晓该单位现患率情况,为今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理论性性数据。

  • 标签: 现患率 调查 理论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