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封闭结合等离子清创治疗改善创伤性慢性伤口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有创伤性伤口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负封闭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结合等离子清创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结果(1)愈合时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39.8±2.4)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56.3±3.3)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个月伤口愈合率观察组患者3个月伤口愈合率为76.7%(23/30);对照组患者3个月伤口愈合率50.0%(15/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封闭结合等离子清创治疗改善创伤慢性伤口效果显著,可促进伤口愈合。

  • 标签: 负压封闭 等离子清创治疗 创伤性慢性伤口 愈合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合颅内监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内接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患者,将其进行奇偶排序,34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合颅内监测治疗,34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术后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颅内、大骨瓣骨窗塌陷、异常疝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合颅内监测治疗后各项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了患者的恢复,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监测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冲洗并负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护理要点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80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标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法;标准组患者除一般护理方法外,增加心理护理、体位护理、引出液护理。结果标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97.5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为80.00%。标准组患者的感染率为2.50%,复发率为0.00%,对照组患者的感染率为10.00%,复发率为7.50%。结论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增加体位护理、引流液护理、心理护理可降低术后感染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

  • 标签: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引流液护理 体位护理 心理护理 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负吸引技术对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保肢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严重感染糖尿病足患者110例,采取数字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持续负吸引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对患者保肢的作用价值。结果观察组保肢率85.4%,对照组保肢率63.64%,观察组患者保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0.00%,对照组死亡率5.45%,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负吸引技术对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保肢的临床价值较高,较常规治疗可提高保肢率。

  • 标签: 持续负压吸引技术 严重感染 糖尿病足 保肢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负封闭引流术(VSD)在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共计70例(共80处创面)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有3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实验组分别给予武汉维斯弟成套专用敷料进行VSD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二期缝合所用的时间、创面缩小程度等方面都比对照组患者要好,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应用负封闭引流的方法治疗能够达到显著的疗效,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还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患者的住院时间与经济费用显著减少,熟练的手术配合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开放性骨折 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负封闭引流术在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8例,将其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方法进行治疗,而研究组采用负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3%(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负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供临床参考与应用。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四肢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组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负封闭引流术(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显著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患处愈合时间、手术处理时间以及换药次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VSD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针刀治疗后低颅综合征的原因及治疗、护理、预防。方法回顾腰椎间盘突出针刀治疗后发生的11例低颅综合征患者的情况。结果11例患者通过补液、卧床休息及去枕平卧均痊愈后出院。讨论已知的低颅发生的原因及护理体会。

  • 标签: 低颅压 治疗及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通过传统切开挂线术与切开旷置术联合垫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高位复杂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为切开旷置术联合垫法治疗。针对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两组进行分析。结果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75%)高(P<0.05);针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P<0.05)。结论高位复杂肛瘘患者通过传统切开挂线术与切开旷置术联合垫法治疗后取得的临床成效均较显著,但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切开旷置术联合垫法治疗后,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传统切开挂线术 切开旷置术 垫压法 高位复杂肛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心电监护拔牙过程中心肌耗氧量及舒张的监测结果。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的门诊拔牙患者150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血压正常的拔牙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拔牙过程中的舒张、心率以及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率动脉收缩乘积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拔牙各个阶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注射即刻、拔牙后即刻舒张、收缩、心率和RPP均较麻醉前10分钟显著增高(P<0.05),在拔牙后5分钟基本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的增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对心肌耗氧量及舒张压进行监测,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对心肌耗氧量与血压进行控制,以减少拔牙手术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拔牙 心肌耗氧量 舒张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臀大肌肌皮瓣联合持续性低负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坐骨结节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坐骨结节褥疮12例,行局部扩大切除后形成组织缺损,缺损范围5.0cm×4.2cm~10.3cm×8.5cm,采用同侧臀大肌肌肌皮瓣带蒂转移联合皮瓣区域持续负引流修复同侧坐骨结节褥疮。结果12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且一期愈合;术后随访1年~7年,无局部复发,修复后外形满意。结论臀大肌肌皮瓣联合持续性低负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满意修复坐骨结节褥疮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臀大肌肌皮瓣 坐骨结节 褥疮 缺损 持续性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超声清创刀与负创面系统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Wagner分级,II~III级)48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研究组(共24例),对照组(共24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清创刀与负创面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清创与负创面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足溃疡创面的愈合面积、足溃疡的治总体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总体有效分别为愈合18例、明显有效4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体有效率为95.9%;对照组的总体有效分别为愈合10例、明显有效5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体有效率为79.1%。两组患者结果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经研究发现,临床上应用超声清创刀与负创面系统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超声清创刀 负压创面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封闭引流术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4—2016年收治的40例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将其按照数字编码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20例。对照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踝关节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观察组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的踝关节预后情况较对照组患者有所改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封闭引流术治疗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手段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预后。

  • 标签: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 胫腓骨远端开放性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连续动态监测血乳酸并联合中心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差在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2014年于我科救治的55例脓毒症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入科后均按照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规范抢救后,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差(Pcv-aCO2)是否≥6mmHg,分为高Pcv-aCO2组(21例)和低Pcv-aCO2组(34例)。同时监测2组患者液体复苏治疗前以及液体复苏治疗之后6、12、24小时心排量(CO)、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情况。结果比较治疗后12、24h低Pcv-aCO2组,CO及MAP、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积极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Pcv-aCO2≥6mmHg时仍提示全身组织灌注不足,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 标签: 动-静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脓毒症 液体复苏 血乳酸 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吡拉西坦氯化钠治疗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增高患者对其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增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4%,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小时、治疗后两小时的24h尿量与颅内压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治疗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增高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吡拉西坦氯化钠 脑血管病出血 颅内压增高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脑血管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脑血管狭窄的7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的病情,将其中单血管狭窄的30例患者分为A组,多血管狭窄的40例患者分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联合检查对3组对象的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患者患侧、B组患者轻侧及重侧的血管扩张储备均明显较低,其中又以B组患者重侧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与B组患者重侧相比,对照组、A组患侧及健侧、B组轻侧的血管整体储备均明显较高(P<0.05)。3组对象在平静呼吸、低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时的二氧化碳分比较(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呼吸末二氧化碳分能够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储备功能 多普勒超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