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在初诊时的临床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选自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2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首次诊断为DKD时多次尿蛋白定性/定量结果及肾功能情况,参照MogensenDKD分期方法,将患者分为MogensenIII,IV,V期,并进行各组指标间的比较。结果V期患者血压控制最差;而III、IV期患者血糖控制较差。结论根据各期患者的临床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策略,对于延缓疾病进展及改善患者预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肾脏病 住院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住院糖尿病患者压疮发生的系统护理干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到2015年收治的住院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压疮预防知识了解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中发生压疮的患者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对预防压疮知识的了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预防住院糖尿病患者压疮发生的效果显著,具有很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压疮 系统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改善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临床效果,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2月接受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共有118例,对这11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名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59人,实验组59人,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抑郁程度评分和焦虑程度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在焦虑程度评分以及抑郁程度评分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61%明显高于对照组86.44%,组间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焦虑程度,且有效减轻了患者抑郁程度,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住院恶性肿瘤患者 心理状况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30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患者家属情绪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前,30名患者家属的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改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患者家属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松弛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4月我科室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松弛疗法,对比两组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BPRS评分、社会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松弛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社会功能,效果明显。

  • 标签: 松弛疗法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儿科住院病人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提高住院患儿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为活动主题,收集了本科室2016-4-1至2016-4-14的查检数据,分析患儿大小便留取率偏低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的实施,患者的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由69.37%提高到90.83%,护士团队凝聚力及运用品管圈解决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结论实践品管圈的活动能够提高临床送检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大小便标本 送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临床原因以及在护理过程中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33例具有自杀倾向的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3例精神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占比重较高,其次是抑郁症患者,自缢是患者自杀的一种常见方式,并且精神病患者自杀多发生在晚间。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在临床上出现自杀行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应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护理干预,并加强夜间的护理,及时的预防和降低患者出现自杀的几率。

  • 标签: 精神病患者 自杀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根据JCI第5版标准中患者与家属教育的要求和可衡量要素,由医疗团队对患者及家属实施无缝隙健康教育,保障诊疗安全。通过我院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实施标准化医患教育模式,达到健康教育同质化目的。

  • 标签: JCI 患者 家属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再住院中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则实施延续性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情况、糖化血红蛋白情况、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出院后的再住院率,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优良率,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再住院中延续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再住院率,值得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再住院率 延续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以及无精神分裂症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攻击的相关因素,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既往有攻击史的结构比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精神病表现、激惹、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得分与对照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有精神病表现、易激怒、缺乏社会兴趣、社会能力差等;临床上应加强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加强心理疏导和药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老年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以山西省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卫生所中的300例内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老人病例进行分组并且进行对照,按照每150人一组,根据实验需要,对参考组进行常规护理;针对实验组在正常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最终对两组患者的跌倒次数以及护理后续的老人满意程度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结果经过详细统计,实验组被测老人的跌倒率明显比参考组的数据少,老人的满意值也非常高;实验组人员出院后对于专业防护护理的知识也了解相对较多。结论经由山西省阳泉市老年颐养中心卫生所研究人员对老年内科跌倒人员进行实时实验性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实验,已经降低了老人意外跌倒率的次数,并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加强了患者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 标签: 跌倒风险 分级护理 老年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患者2040例,对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中,手术科室患者1432例,非手术科室患者60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18%,手术科室用药以预防为主869例(66.79%),单联用药846例(65.03%);非手术科室抗菌药物以治疗为主,231例(78.57%),单联用药196例(66.67%);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率为14.36%;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为头孢呋辛、头孢西丁钠、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以非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为主1222例(76.61%);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体送检率为56.11%,阳性检出率57.26%。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相对较合理,但仍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需加强院内抗菌药物用药管理,提高用药合理性。

  • 标签: 住院患者 抗菌药物 应用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治疗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影响。方法挑选长期休养住院的患者70名,将他们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照顾,对于对照组,采取常规化护理方式。通过对比患者体验感受以及护理满意度,来研究人性化护理在这两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心理状态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对住院患者的生理舒适度及心理满意度都有较大提升,临床护理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护理满意度 人性化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诊断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参数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参数可有效诊断肝硬化,并可评估出血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的检验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120例,将患者分为出血者(50例),无出血组(70例);同时,选取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他们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的相比较,存在差异,P<0.05;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上述两项对比,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出血情况及肝功能损害程度,能够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参数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反映出来,在评估肝硬化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时,这两项指标可以作为评估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酶原时间 血小板,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的应用与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剖宫产术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基础上给予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比较结果。结果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止血效果、血红蛋白浓度、术中、术后的出血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组感染概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行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出血。

  • 标签: 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 应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患者做B超检查的候诊时间。方法在利用品管圈联合B超室、医务科、后勤部多方协作,针对B超患者候诊时间长的原因,进行一一分析,各个部门协作整改。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患者B超检查的候诊平均时间由改善前的135.5分钟降低到改善后的68分钟。结论由门诊部牵头,利用品管圈多部门协作可以有效缩短患者B超检查的候诊时间

  • 标签: B超 候诊时间 品管圈 多部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伤口愈合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清创缝合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术后均需进行换药护理,观察组在术后1d进行首次换药,对照组患者清创缝合术后2d进行首次换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结果清创缝合术后,对照组患者的I期伤口愈合率为76.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I期伤口愈合率(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时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为10.5%,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在第一天时更利于伤口恢复,可降低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考虑采用。

  • 标签: 清创缝合术后 首次换药时间 伤口愈合情况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合并心动过缓对胃癌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于近期我科室内接受手术的胃癌病例,依照其是否合并心动过缓而划分为合并组和未合并组,两组均行择期胃癌切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各类并发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合并组术后的心肺、胃肠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合并组(P<0.05)。合并组手术时间较未合并组更长,SAS、SDS评分高于未合并组(均P<0.01)。结论胃癌合并心动过缓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较为延长,各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于围术期加以适当干预。

  • 标签: 胃癌 合并症 心动过缓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时间窗及疗程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4例,选取年限均在2013年6月~2015年4月之间,将104例患者通过抽签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在患者晚期进行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患者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急性脑梗死患者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对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比之晚期能够更有效的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抑制,急性脑梗死需要尽早进行治疗。

  • 标签: 不同时间窗 高压氧 急性脑梗死 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