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对白内障发展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老年性及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送电镜扫描,取老年性及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各5例,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检测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大小不一,多扁平细胞,细胞间隙增大,胞浆内可见空泡变性,部分细胞溶解坏死,部分细胞皱缩,呈早期细胞调亡改变;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胞浆空泡变性更加严重,两种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可见凋亡细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晶状体前囊膜样本中Fas、p53与Bax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老年性患者。结论老年性和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

  • 标签: 白内障 晶体 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背景:在髋臼发育不良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其髋臼重建有多种方法。我们采用非骨水泥CLS扩展杯壳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进行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990至1994年间,我们应用CLS扩展杯壳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治疗43例(43髋)继发于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的骨关节炎患者。患者的男女比例为5:38,平均年龄48岁:根据术前X线评价,将髋臼发育不良分为CroweⅠ型6例.CroweⅡ型31例,CroweⅢ型和CroweⅣ型各3例。没有失访患者:平均随访120个月。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拍摄X线平片。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和Merled’Aubigné和Postel评分评定临床效果,并进行X线分析。结果:术后CroweⅠ型和Ⅱ型发育不良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改善58分,CroweⅢ型发育不良平均改善47分,CroweⅣ型发育不良平均改善46分(p〈0.05)。在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92.6分。术前Merled’Aubigné和Postel评分平均为8.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为15.8分。术后移植骨对杯壳的覆盖率平均为32.2%。X线片表明,在末次随访时所有43髋的CLS扩展杯壳都有明显的骨整合:没有骨移植失败病例。术后平均10年,CLS扩展杯壳及结构性股骨头移植物的临床生存率乃100%。用X线松动征象作为评估依据,则CLS扩展杯的生存率术后10年时是88.2%.结论:在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灭件髋关节发育不良后遗症患者时,采用白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的同时应用CLS非骨水泥扩展杯壳,可以提供可靠的髋臼重建,加强了有缺陷髋臼的骨性结构,并能够将髋臼假体安放在髋关节旋转的解剖中心或靠近中心处.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炎患者 自体股骨头 植骨治疗 骨性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生理结构及疼痛的影响。方法:以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电脑随机方法下分组为两组,34例/组,一组为研究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一组为对照组,接受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理结构、疼痛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颈椎高度、曲度、疼痛度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颈椎高度无显著变化,颈椎曲度研究组大于对照组,疼痛度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椎间孔镜下后路椎间盘切除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生理结构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分别联合内界膜移植,内界膜翻瓣,自体血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效果及对黄斑区解剖结构和脉络膜厚度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03月-2022年04月本院收治的102例IMH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4例,所有患者均予以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联合内界膜移植治疗,B组联合内界膜翻瓣治疗,C组联合自体血填充治疗,比较三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椭圆体带(EZ)的缺损直径、黄斑中心凹下(SFCT)脉络膜厚度。结果:三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EZ的缺损直径较C组明显降低(P<0.05);三组SFCT脉络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分别联合内界膜移植、内界膜翻瓣、自体血填充治疗IMH皆可有效促进黄斑裂孔闭合,但在促进黄斑区解剖结构恢复方面,内界膜移植及翻瓣的效果优于自体血填充。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内界膜移植 内界膜翻瓣 特发性黄斑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