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小儿尿液巨细胞病毒检测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的价值。方法 30例样本取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确诊或高度疑似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儿童群体,所有患儿均接受FQ-PCR和ELISA法检验,为形成对照,抽选10例非巨细胞病毒感染儿童完成相关检验,评价并比较血清抗体与病毒DNA的平行性与敏感性。结果 30例疑似或确诊患者中,共有20例DNA与IgM呈阳性,阳性符合率为76.92%(20/26),DNA与IgM检出率分别为86.00%、73.33%,两种方法检出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ELISA法检验,荧光定量PCR技术在小儿尿液巨细胞病毒检测侧重CMV病毒DNA检测,诊断效果与特异度更高,可减少人为干预产生的误差,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荧光定量PCR技术 儿童 尿液巨细胞病毒 应用价值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医学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1~2023.1期间在我院运动医学骨科实习的30名医生学,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法,研究组在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对比两组理论成绩、实践成绩以及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理论成绩、实践成绩、满意度评分:研究组均更高(P<0.05)。结论:运动医学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3D打印技术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提升实习生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并可提高实习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该技术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黄石地区近5年三级医院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申报类型与数量、学科专业构成及培训方式等方面,发现继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黄石地区三级医院医师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模式。方法 通过调阅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系统、发放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咨询专家、召开专题座谈会等方式总结继续医学项目数量、质量及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不足。结果 黄石地区举办2016年至2020年举办继续教育项目1217项,累计参与20万人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科分布较局限,以临床学科为主,其他学科涉及较少。结论 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积极鼓励非临床学科继续医学教育的申报;健全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考评机制,严把质量关。

  • 标签: 继续医学教育 三级医院 黄石
  • 简介:摘要:目的 以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究在助产技术课堂中的教学效果,为翻转课堂进一步与其他课程的深层次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增加了实践经验。方法  以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助产专业1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班级为1班、2班,1班学生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2班学生采取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形式学习,作为观察组。以学生课程成绩、学习能力、教学模式评价得分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种教学模式在助产教学中的学习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期末成绩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观察组学生的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模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结论 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在助产技术教学中获取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成绩得到了有效提高,更青睐于该种教学模式。

  • 标签: 蓝墨云班课 翻转课堂 助产技术 教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二氧化锆全瓷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9日至2017年10月29日期间我院口腔修复100例患者,抽签化分组,即50例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渗透氧化铝陶瓷铸瓷全冠治疗和二氧化锆全瓷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力(458.98±16.85)N、修复体美观性评(9.78±1.02)分、不良事件发生率(4.00%)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咬合力(362.19±15.28)N、修复体美观性评分(8.95±1.02)分、不良事件发生率(30.00%),(P<0.05)。结论对口腔修复患者实施二氧化锆全瓷技术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二氧化锆全瓷技术 口腔修复 价值
  • 简介:摘要高温蒸汽灭菌技术是近几年开发的新型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并在全国部分地区得到了应用和推广。本文通过对社区卫生服务站所涉及的医疗废物高温蒸汽灭菌技术进行研究,对工程原理、系统组成、工艺流程等着重分析论证以探讨其工程原理和性能特点,为今后医疗废物处理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高温蒸汽灭菌处理技术 医疗废物 工艺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磁共振扫描技术与CT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急性膝关节外伤诊断患者共有80例,所有入组的患者都接受了磁共振扫描与CT检查,对于患者在诊断方面的准确率进行评估。结果:经过相关的诊断后发现,CT检查对急性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率为68.75%%(55/80),其中韧带损伤17例、半月板损伤9例、骨质改变18例、关节腔积液11例; MR扫描技术检查对急性膝关节外伤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0%(80/80), 其中韧带损伤19例,半月板损伤18例,骨质改变23例,关节腔积液20例。通过应用MR扫描技术的患者在诊断方面的价值要优于CT扫描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MR扫描的患者对于急性膝关节外伤的患者在鉴别诊断方面要优于CT检查,这样更加有利于整个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对于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出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急性膝关节外伤诊断 磁共振扫描技术 CT检查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开展研究,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观察组则应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情况、日常生活能力情况及治疗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I指数、治疗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手段治疗脑卒中效果明显,患者的运动能力得到较大的恢复,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 常规康复治疗手段 脑卒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消毒供应室内部专业技术的操作培训期间标准操作程序应用效果。方法取2017年3月-2019年3任职于我院消毒的供应室工作者50名,随机将该50名工作者平均划分成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为25名。干预组运用标准操作程序实施专业技术的操作培训,常规组则为运用传统手段实施专业技术的操作培训,观察两组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干预组依从性状况、专业技术的操作考核综合成绩状况所有优势显著,组间的数据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内部专业技术的操作培训工作开展期间,运用标准操作程序实施专业技术的操作培训,能够提升消毒供应室内所有工作者参与培训的依从性,且专业技术的操作考核综合成绩较为理想化,具有实践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 标签: 标准 操作程序 消毒 供应室 专业技术 操作培训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析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使用 CT 与磁共振技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 本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 年 7 月,结束时间为 2020 年 7 月,研究期间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计 72 例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为了明确两种技术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使用对比的方法,故将所有患者按照 1:1 的比例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有 36 例患者,另一组是观察组有 36 例患者,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临床诊断,但诊断方法不同,分别是 CT 检测、磁共振检测,使用不同诊断方法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记检测数据,主要包括:股骨痛坏死检出率、股骨头坏死分期情况等数据,同时将两组记录后的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 根据数据分析得知,观察组股骨头坏死阳性检出率为( 83.33% )相对于对照组( 58.33 )较高,相比之下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观察组Ⅰ期、Ⅱ期患者的数量相对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但观察组Ⅲ期、Ⅳ期患者的数量相对于对照组较多,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使用磁共振技术进行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高于 CT 的检出率,同时磁共振技术还能够对患者的股骨头坏死情况进行准确的分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CT 磁共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X线片、CT、MRI三种影像技术对早期诊断颈椎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颈椎病的患者100例,100例患者均行X线平片、CT、MRI三种方法检查,观察三种检查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采用X线片检查,在颈椎曲度异常和椎间隙狭窄方面诊断率明显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诊断率明显低于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X线片检查在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骨性椎管狭窄方面诊断率明显低于CT检查和MRI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CT、MRI三种影像技术检查早期诊断颈椎病各有优缺点,将三种检查方法结合起来检查颈椎病效果更明显,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争取时间。

  • 标签: X线片 CT MRI 早期 诊断 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