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的有效护理流程。 方法 以在我院经静脉溶栓治疗的 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护理(对照组)和优质护理(实验组),保证 37 例实施常规护理, 37 例实施优质护理,随后探究临床推广价值。 结果 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住院时间以及 入院至溶栓时间三个方面的对比结果来看,实验组的推广价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实施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实施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保证临床治疗的效果,并且使用本文实验组的优质护理可以更明显的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缩短治疗的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静脉溶栓 老年 护理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5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50例单纯脑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前降支血管直径、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短期神经功能好转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相比,预后更加严重,因此需要做好临床筛查,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心房颤动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阿加曲班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名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回顾分析,并按照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通过静脉滴注阿加曲班治疗,在开始的48小时里,60mg/24h要将500ml生理盐水持续泵入,然后再调整为10mg将100ml生理盐水持续超过3小时滴入,每天2次,然后再连续使用5天,之后再调整成阿司匹林0.1,每天一次口服。同时联合依达拉奉30毫克,将100毫升生理盐水加入其中,30分钟之内滴完,每天2次;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降压、降糖以及调脂等药物。而对照组不使用阿加曲班,只选择阿司匹林0.1,每天一次,其他的治疗和观察组一样。两组患者都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0天开展NIHSS评分,并对凝血象以及血常规进行检测。同时观察病人的不良反应。结果使用阿加曲班治疗的观察组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出现出血病例。结论阿加曲班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阿加曲班 治疗 急性脑梗死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两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血栓通粉针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脑梗死灶体积[(3.16±1.19)cm3]、斑块面积[(0.21±0.05)mm2]、管腔面积[(0.30±0.06)mm2]、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1.05±0.23)mm]、Crouse积分[(2.18±0.61)分]、再通率[98.67%(148/150)]、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96.38±1.75)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6.31±1.08)分]、红细胞比容[(41.03±4.28)%]、血浆黏度[(1.12±0.03)mPa/s]均优于对照组[(2.25±1.37)cm3、(0.68±0.46)mm2、(0.89±0.54)mm2、(1.76±0.85)mm、(3.29±0.78)分、72.00%(108/150)、(85.22±1.56)分、(10.18±1.43)分、(50.76±5.31)%、(1.54±0.34)mPa/s],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9、1.231、1.452、1.326、2.285,χ2=12.528,t=11.428、4.28、17.473、15.071,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脑梗死 前列地尔 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血细胞比容 预后 临床对照试验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后皮质层状坏死(CL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连续收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经磁共振成像(MRI)证实为急性期前循环脑梗死的患者503例,根据患者有无CLN将其分为CLN组24例和无CLN组(NCLN组)47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及头颅MRI特征,观察CLN组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急性脑梗死后弥散加权成像显示的CLN发生率为4.77%(24/503),CLN组存在较多的认知障碍[MoCA评分:CLN组(15.17±2.67)分;NCLN组(18.12±2.49)分]和较轻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CLN组(6.93±3.63)分;NCLN组(8.86±3.26)分],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8,t=-2.75;P<0.05)。CLN组中灌注加权成像显示层状坏死区存在高灌注(相对脑血容量增加)的比例为87.5%(21/24),NCLN组中存在局部高灌注的比例为1.25%(6/4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43.06,P<0.01);同时发现CLN组的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以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狭窄或闭塞更常见。结论脑梗死后CLN在临床上较少见,它的发生可能与局部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导致的皮质血流高灌注有关。

  • 标签: 皮质层状坏死 脑梗死 灌注加权成像 脑血容量
  • 简介:摘要:选取罗山县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脑梗死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CT检查、MRI检查和DSA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7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2.17±3.41)岁。比较CT与MRI对急性脑梗死发生具体部位的检出率、确诊率、病灶大小的检出情况、不同时间内脑梗死的检出率以及不同类型脑梗死的确诊率。结合影像学检查的标准、临床症状和神经系统查体,最终共有70名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MRI检查检出率(80.49%)高于CT检查(6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的准确率(94.29%)高于CT检查(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病灶≤5mm的检出率(35.61%)高于CT检查(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h内MRI诊断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出血性脑梗死、缺血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确诊率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相比,MRI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诊断准确率较高。

  • 标签: CT 核磁共振 急性脑梗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前循环急性多发与单发脑梗死病因差异。方法纳入前循环急性脑梗死129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分为多发组和单发组,按TOAST分型标准对卒中病因进行分类。结果69例多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44例,心源性栓塞13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4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5例;60例单发脑梗死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16例,心源性栓塞5例,小动脉闭塞性卒中34例,其他原因所致的脑缺血性卒中2例,不明原因的脑缺血性卒中3例。多发组与单发组相比,多发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更常见(P=0.000),单发组小动脉闭塞性卒中更常见(P=0.000)。结论前循环急性多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急性单发脑梗死的主要病因是小动脉闭塞性卒中。

  • 标签: 前循环 多发脑梗死 单发脑梗死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甘露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药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从2013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甘露醇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对照组给予右旋糖酐与复蛇抗栓酶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为65.79%(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甘露醇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粘稠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推广。

  • 标签: 甘露醇 急性脑梗死 临床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甘露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共有7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给予基础治疗后,对照组应用右旋糖酐、奥扎格雷、川穹嗪治疗。观察组应用甘露醇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次,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肾脏损害率为5.7%。对照组的肾脏损害率为2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肾脏损害率更低。对比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应用甘露醇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甘露醇 临床药学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并依据中医辨证治疗予治疗组患者中医药治疗(包括辨证使用中成药及辨证应用中药协定处方)。对患者进行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证候改善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Fuge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得分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中医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和椎动脉超声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月,我院确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和同期参加体检87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ACI组和健康组,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血管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血管内径、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velocity,Vd)。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CI组动脉血管内径、血管压力指数较高,血流速度较慢(p<0.05);与非进展性ACI相比进展性ACI患者颈内动脉IMT、左颈总动脉Vs、左颈总动脉RI较高,右椎动脉Vs较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超声检查常表现为血管内径增厚、血流速度减慢、IMT厚度增加,IMT增厚可能提示疾病危险程度增加。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颈动脉 椎动脉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尤瑞克林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病例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改善循环、抗血小板、降脂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0.5pna,日1次,连用15天,观察两组症状、生活能力状态、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满意。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注射液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017年 9月至 2019年 8月收治的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5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 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水平。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升高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确切,促进其神经功能的改善,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依达拉奉 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对我院神经内科住院60例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14天为一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自我照顾能力在治疗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治疗2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好,安全性高。

  • 标签: 脑梗死 依达拉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表现与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溶栓治疗,通过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7.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结论这说明观察组使用溶栓治疗比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的效果要好,且其更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临床上结合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是情况,及时作出准确的决策,为患者开展溶栓治疗具有非常重要。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溶栓 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