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坎地沙为新型血管紧张素ⅡAT,亚型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口服后经胃肠吸收代谢,特异性的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对AT2受体无影响。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坎地沙的药理特性和临床应用以帮助医生了解这一新药,并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能够正确地选用这类药物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 标签: 坎地沙坦 药理特性 血管紧张素 拮抗剂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观察羧甲司治疗缓解期COPD疗效。方法8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羧甲司治疗,治疗一年后临床症状缓解或急性加重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肺功能测定、住院次数方面优于时照组。结论羧甲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期具有良好效果。

  • 标签: 羧甲司坦 COPD
  • 简介:促智药(nootropics)是一类能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药物,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保护、激活或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而药物本身没有直接的血管活性,也没有中枢兴奋作用,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是一种持久的促进作用.这一类化合物都是γ-氨基丁酸衍生物,如吡拉西、奥拉西和奈非西等.

  • 标签: 奥拉西坦 药理学 痴呆 创伤性脑损伤 脑可塑性
  • 简介:俄罗斯画家列维的风景画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浓厚的抒情诗意味和深刻的哲理性,洞察列维风景画中意境美的形成,源于他对大自然、文学、艺术、诗歌和音乐的热爱,他把这一切运用极具天赋的绘画才气和成熟的绘画语言浓缩在他的风景画中,使他的风景画诗意盎然、清新独特。

  • 标签: 列维坦 风景画 意境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厄贝沙在治疗房颤中的作用。方法入选从2001~2007年在我院诊断为房颤和伴有房早的器质性心病的患者共278例,分2组,一组为对照组,常规给予控制心室率,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另一组加用厄贝沙150mg,Qd,观察病人发生永久性房颤和初发性房颤的发病率,平均随访12个月。结论厄贝沙可明显降低永久性房颤及初发房颤的发生率。

  • 标签: 厄贝沙坦 房颤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水利工程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堤防工程围堰,堤防工程围堰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环节,为了保证堤防工程围堰的质量,需要合理利用混凝土护施工工艺。本文阐述了堤防工程围堰及其砼护施工工艺,为堤防围堰工程的质量和提高水利工程有效运行带来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混凝土护坦施工工艺 堤防工程 围堰施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左乙拉西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76例癫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病例选取时间为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5月,对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 n=38),常规药物治疗应用于对照组患者中,左乙拉西治疗应用于观察组患者中,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 94.74%)远远大于对照组( 65.79%)。比较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结论:左乙拉西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左乙拉西坦 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吡拉西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间收治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患者的治疗意愿,将其均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患者注射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实验组患者注射20%的吡拉西注射液,以15天为一个疗程,对比分析这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疗效上,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上,实验组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吡拉西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高效,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医生选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吡拉西坦 神经功能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要想用几句话概括出徐的"关键词"项目,是一件有相当难度的事情,即使是他自己,也无法轻松地说清楚。实际上,早在2005年的《松了》展览中,就已经有了《100个日常用语》这样的"作品",旨在选取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流行的词,但是不久之后,

  • 标签: 工作室 语言 游戏 语词 日常用语 日常生活
  • 简介:患者男,82岁.因头晕30年,加重伴恶心1个月,于2004年6月22日入院.患者30年前出现头晕,诊断为高血压病.间断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正常,头晕可好转.近1年停服降压药.入院前1个月来感头晕加重,伴恶心.

  • 标签: 唑吡坦 一过性定向障碍 催眠剂 药物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缬沙在治疗老年的高血压对动态高血压的影响,进一步寻求更好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采用缬沙治疗,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实验组患者血压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患者的血压下降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对老年的高血压患者动态高血压的控制情况较好,且安全性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缬沙坦 老年动态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1例65岁女性患者,因右眼青光眼给予拉前列素滴眼液0.1ml,1次/d点眼,首次用药2h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大汗淋漓,HR120次/min,P160/100mmHg,双肺闻及哮鸣音。立即给予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10min后症状缓解。以后改用1%布林佐胺滴眼液,支气管哮喘未再出现。

  • 标签: 拉坦前列素滴眼液 支气管哮喘
  • 简介:伯恩施曾经是《爱尔福特纲领》的主要制定与倡导者,之后他却成为这一纲领的主要批判者。《格尔利茨纲领》是伯恩施修正主义渗入德国社会民主党党纲的一次重要的尝试,其确立的改良主义的原则影响深远。自此之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开始逐渐转向伦理社会主义,转向在民主的框架内实现社会主义,从而也为指导思想上去马克思主义化埋下了隐患。

  • 标签: 伯恩施坦 《格尔利茨纲领》 社会主民主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替米沙治疗老年高血压,来观察长效降压效果,持续时间,安全性,耐受程度及副作用。方法观察对象为60到9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110名,采用口服替米沙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替米沙的降压作用能够有效地维持一昼夜,而且昼夜降压没有差异性变化,其生理节律变化也不受影响。结论替米沙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最为有效的药物之一,其疗效确切,且作用持久、缓和,无论是对收缩压,还是对舒张压都有很明显的降低作用。

  • 标签: 替米沙坦 老年高血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多巴酚丁胺联合氯沙治疗肺心病心衰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0例患者(肺心病心衰),收治时间为2014年3月7日至2016年3月8日,采用电脑软件随机抽签的方式把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35例,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以及常规治疗+多巴酚丁胺+氯沙(观察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常规治疗+多巴酚丁胺+氯沙)治疗后治疗效果、心功能情况以及心功能级别均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差异显著(P小于0.05)。结论多巴酚丁胺+氯沙治疗肺心病心衰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巴酚丁胺 氯沙坦 肺心病心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沙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予口服氯沙50-100mmg,1次/d;对照组41例,予口服卡托普利12.5-25mmg,3次/d,观察用药后血压及心率、心电图、生化常规等变化及咳嗽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氯沙有效率83.8%,卡托普利有效率85.4%,均有显著降压作用。结论卡托普利与氯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相似,副作用少,但氯沙耐受性较好。

  • 标签: 氯沙坦 卡托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 简介:“在我看来,‘关键词’对于社会上的人们来说,是关于某种社会存在的经验表述。首先,‘关键词’是在价值判断上重要的词。比如说被许多中国人选为‘关键词’的‘父母’;第二,是和许多社会事务关系密切的词,这样的词犹如处在十字路口上,和每个方向上的发生的事情都有关联,比如‘公务员’,说者并不一定认为这个词对自己很重要,而是认为它和很多仕会事务有关,所以对于有关的语词网络来说,它很重要。”

  • 标签: 社会存在 关键词 艺术 价值判断 社会事务 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