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脾虚型崩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脾虚型崩漏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仅应用固本止崩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可以为脾虚型崩漏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其健康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固本止崩汤 针灸 脾虚型崩漏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评估脾虚型崩漏患者采用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6月-2021年6月为研究时间范围,抽选病例样本源自本院就诊68例脾虚型崩漏患者,采用随机病历号数字表法分组为研究组(n=34)、对照组(n=34)。对照组患者为西医治疗模式,研究组患者为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型崩漏患者采用固本止崩汤联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固本止崩汤 针灸 脾虚型崩漏
  • 简介: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IBS的主要症状有:腹部的不适、腹痛以及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的改变。按照IBS的症状可以将腹泻型IBS归为中医学中的痛泄、泄泻的范畴。腹泻型IBS的基本治疗原则是:舒肝健脾、缓急止痛。一般选择痛泻要方来进行治疗。本文从痛泻要方的源流、组方特点以及对IBS的治疗作用等方面分析痛泻要方治疗IBS的机制。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痛泻要方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加味小建中汤联合神阙灸治疗小儿脾虚泄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选取本院儿科在2020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脾虚型泄泻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研究治疗组临床疗效(92.5%),中医证候疗效(95.0%)显著优于西药治疗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加味小建中汤联合神阙灸治疗小儿脾虚泄泻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其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小儿脾虚泄泻 加味小建中汤 神阙灸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益胃消癌汤用于脾虚痰瘀型胃癌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接诊脾虚痰瘀型胃癌病人(n=20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100人,前者用益胃消癌汤联合化疗,后者行常规化疗。对比疗效。结果: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77.0%,和对照组数据59.0%相比更高(P<0.05)。结论:脾虚痰瘀型胃癌用益胃消癌汤,疗效提升更加明显。

  • 标签: 脾虚痰瘀型 疗效 胃癌 益胃消癌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实施疏肝健脾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工作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我院所纳入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收治数量为56例,按照奇偶法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分别纳入28例,常规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疏肝健脾汤治疗,针对试验组与常规组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临床效果情况实施组间对照。结果:(1)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积分对比结果显示为P值>0.05,不具备显著的二组差异性。试验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常规组患者,期间校验值显示为P值<0.05,结果充分证实组间差异存在。(2)试验组(96.43%)的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78.57%)的患者,其结果呈现为P

  • 标签: 肝郁脾虚型 脾胃病 疏肝健脾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小建中汤联合神阙灸治疗小儿脾虚泄泻临床效果。方法 选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治疗的脾虚泄泻患儿60例,将使用加味小建中汤联合神阙灸治疗的30例患儿作为联合组,将使用常规方法治疗的30例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中医症状评分。结果 大便性状改变时间、腹痛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联合组都比常规组短,P

  • 标签: [] 加味小建中汤 神阙灸 脾虚泄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腹泻(脾虚型)采用健脾助运汤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23年1月-2024年3月收治的68例脾虚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为对照组,联合健脾助运汤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健脾助运汤有效改善患儿病情,促使腹泻、腹痛等症状康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健脾助运汤 小儿脾虚型腹泻 疗效 中医证候积分
  • 简介:<正>同样吹了空调,有人觉得凉爽,有人马上感冒;同样吃了火锅,有人吃得畅快,有人脸上起包……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指出,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体质差异。不同的遗传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也就造就了不同的身体反应状态。作为"体质"研究的权威,早在上世纪70年代,王琦教授就率领他的体质课题组开始了研究,并总结出了中医体质九分法。其中,除平和质一种为最佳外,其他气虚质、阳虚

  • 标签: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养生方法 九分法 湿热质 阴虚质 痰湿质
  • 简介:目的探讨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选择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法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07月收治的72例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后进行慢性胃炎患者治疗方式的研究;参照组(36例)应用常规西药完成疾病治疗;研究组(36例)应用常规西药+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法完成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用药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同参照组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用药效果(69.44%)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4.44%)呈现出显著提升(P<0.05)。结论临床医师针对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在治疗期间,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法的应用,可以使得用药效果大幅度提升,最终对于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患者的早期康复奠定基础。

  • 标签: 半夏泻心汤加减 脾虚湿热型慢性胃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有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应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脾胃病 柴芍六君子汤 肝郁脾虚型脾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易黄止带汤对脾虚湿热型阴道炎患者的作用。方法:从我诊所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脾虚湿热型阴道炎患者中随机抽取 58例患者,经分层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 29例)与常规组( 29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施加易黄止带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雌性激素、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 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雌性激素、 TNF-α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 P<0.05)。 结论:易黄止带汤对脾虚湿热型阴道炎的治疗效果良好,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雌性激素、TNF-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易黄止带汤 脾虚湿热型 阴道炎
  • 简介: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虚型婴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腹泻婴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补液、调节肠道菌群等对症止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辨证予四君子汤加味治疗。疗程均为3d,观察两组患儿止泻时间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君子汤加味治疗脾虚型婴儿腹泻临床疗效确切,能缩短病程,改善患儿全身症状。

  • 标签: 婴儿腹泻 脾虚 四君子汤加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迁延性腹泻病(脾虚型)应用运脾止泻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02-2018.02收治的80例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研究组给予运脾止泻汤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的29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显效的19例,总有效率为77.5%,存在差异,P<0.05,=13.06;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小儿迁延性脾虚型腹泻病服用运脾止泻汤治疗可改善患儿的症状,缓解其病情,可广泛使用在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运脾止泻汤 小儿 迁延性腹泻病 脾虚型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中医肝郁脾虚证临床的相关性。方法通过临床67例患者的体检,分为男35例、女32例各两组,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查,中医按肝郁脾虚进行辩证分析。结果男女两组在代谢综合征和肝郁脾虚的阳性率分别为94.28%,87.5%,74.29%,78.13%。结论中医肝郁脾虚讧是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基础。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肝郁脾虚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脾虚汤联合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GFBP-3、IGF-1表达影响。方法将53例入组患儿随机分为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组(对照组)和脾虚汤加重组人生长激素组治疗组(联合组),分别在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相关检测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身高及体质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GFBP-3、IGF-1和ALP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IGFBP-3、IG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汤联合生长激素治疗能够有效促进特发性矮小症患儿身高和体质量增加,同时改善血清IGFBP-3和IGF-1水平,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脾虚汤 特发性矮小症 生长激素 IGF-1 IGFBP-3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红花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西药基础上加用红花逍遥散。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候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研究证实红花逍遥散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肝郁脾虚型脂肪肝患者临床疗效。

  • 标签: 红花逍遥散 肝郁脾虚 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