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输送介质中颗粒形状对送粉管流动阻力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不同颗粒形状会显著影响流动阻力。颗粒形状的变化导致了不同的流体动力学行为,进而改变了阻力特性。分析了影响因素,包括颗粒大小、流体速度、管道几何形状和物料特性。研究结果对输送系统的优化和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助于改善输送介质流动性能,降低能耗和成本。这项研究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输送介质 颗粒状 粉管流动 阻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指背筋膜瓣及甲床扩大成型术治疗手指末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5例手指末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的患者,于创面的近端指背做筋膜瓣保留伤指长度及覆盖伤指远端创面,联合甲床扩大成型术恢复指端的外形。结果25例皮瓣完全存活,恢复伤指及指甲长度,恢复了保护性感觉。结论带指固有神经背侧之的筋膜瓣及甲床扩大型术治疗手指远端横行缺损及指腹缺损,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恢复指端的形态和功能。

  • 标签: 指腹缺损 外科皮瓣 甲床 感觉 二次创伤
  • 简介:目的探讨伴有皮肤缺损的断指再植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根据伤指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浅静脉皮瓣、邻指皮瓣、侧方旗帜型皮瓣、掌骨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腹部皮瓣修复伤指的血管及皮肤缺损.结果本组病例35指,成活34指.术后2~6个月随访,皮瓣的颜色、质地、外形、感觉恢复均较满意,避免了手指的伤残,恢复了良好的功能.结论应用上述综合方法,一期修复伴血管和皮肤缺损的断指,皮瓣切取方便,术后易于观察,并在临床应用中证实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皮肤缺损 腹部皮瓣 断指再植 临床应用 血管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修复楔状缺损材料的优缺点及修复楔状缺损较好的方法。材料光固化复合树脂、Dyract复合充填材料及玻璃离子。方法在同一个体上,选择条件基本相同的楔形缺损患牙,分别应用Dyract复合材料、夹层技术及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共60例240颗患牙,随访观察1年。成功标准修复物外形完整、表面光滑;修复物边缘密合、无缝隙、无染色牙髓活力正常;无继发龋。结果Dyract组、夹层技术组和复合树脂组修复物脱落率分别为2.5%、3.8%和12.5%。前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与复合树脂组比较有显著差异Dyract组和夹层技术组没出观密合度差及牙髓病变现象,而复合树脂组发现4颗牙密合度欠佳,5颗牙牙髓病变病例。结论Dyract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较好的抛光性,机械物理性能与复合树脂相近似。Dyract复合材料修复方法与复合树脂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是修复楔形缺损较好的方法。

  • 标签: Dyract复合材料 复合树脂 夹层技术 楔形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指部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手部受伤不同状况选择不同方法进行外科治疗。结论拇指及手指掌、背侧的皮肤缺损,其基底部仍保留有血液循环的软组织基床,无肌腱或骨质外露,均可考虑行游离植皮术。多适用于手指背侧小量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有肌腱或骨质外露,不宜行游离植皮修复的创面。邻指皮瓣移植术除适用于手指指端掌侧斜形或整个指腹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外,还适用于手指中末节掌侧,或近中节掌侧的皮肤缺损,伴有骨或肌腱外露的创面修复。邻指皮下组织瓣移植术适用于手指背侧中等面积的伴有肌腱、关节囊或骨质外露的皮肤缺损

  • 标签: 指部皮肤缺损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牙体缺损修复。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对不同病症患者选择不同修复方法。结论年儿童牙体缺损的修复,修复学理论认为一般应在18岁以后进行。必要时进行简单的带钉充填暂时恢复缺损。前牙牙体缺损修复的根管固位,过去仅应用于前牙桩冠修复。由于近年来核冠概念的提出,前牙金属桩核的应用日益增多。对于前牙龋坏,冠折等造成的牙体大部缺损,可以先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然后制作铸造桩核,恢复牙体缺损,最后根据需要制作金属烤瓷冠或塑料全冠。

  • 标签: 牙体缺损 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29例牙体缺损患者,对其进行修复治疗。结果经我院的修复治疗后,29例患者均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牙体缺损临床多见,了解牙体缺损的原因对牙体进行治疗修复,改善牙齿健康。

  • 标签: 牙体缺损 修复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单纯骨移植术、吻合血管的骨膜游离移植术、外固定架及重组合植骨术三个方面对胫骨骨缺损临床治疗进展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胫骨骨缺损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牙颈部硬组织的缺损在我国一直称为楔状缺损。20世纪90年代国际上提出了碎裂、非龋性颈部缺损的命名。本文对这3个名词的提出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放弃使用楔状缺损、统一使用非龋性颈部缺损的建议。

  • 标签: 科学术语 国际疾病分类法 非龋性颈部缺损 碎裂 楔状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一期修复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例小腿开放性损伤合并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为31.8岁(16~52岁).7例患者开放性骨折均为GustiloⅢB型,其中3例合并感染,下肢严重创伤评分平均为4.8分(4~6分).清创后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平均为30.4cm2(12~70cm2),胫骨缺损长度平均为9.2cm(4~17cm).4例近中段缺损患者采用胫骨远端截骨向近端骨搬运修复,3例中远段缺损患者采用胫骨近端截骨向远端骨搬运修复.创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覆盖或碘伏纱布填塞.结果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3个月(9~36个月)随访.7例患者骨缺损全部获愈合,其中5例一期愈合;2例骨搬运到位后对接端出现骨不连,植骨后愈合.骨愈合指数(愈合时间/缺损长度)平均为1.8个月/cm.7例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6例一期愈合,1例植皮后愈合.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3.3个月(2.5~6.0个月).本组2例患者出现马蹄内翻足畸形,1例患者发生钉道感染,1例患者出现踝关节僵硬,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硬.结论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一期修复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移植 胫骨 创伤和损伤 外固定器 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腹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健侧指、弃指、足底内侧、足背、腕掌侧静脉皮瓣倒置后将皮瓣静脉与指固有动脉吻合,桥接血管缺损,恢复血流通道,闭合创面。结果5例19个游离静脉皮瓣仅1例一侧坏死约0.5cm×0.5cm,其余皮瓣均成活,手指远端血运正常,皮肤外形美观。结论游离静脉皮瓣损伤小,是修复手指近节指腹伴有双侧指固有动脉缺损的较好皮瓣。

  • 标签: 静脉皮瓣 指固有动脉 双侧 软组织缺损 游离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