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直肠根治术及传统腹腔镜直肠根治术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直肠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9.00±6.00岁);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59.00±7.00岁)。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直肠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腔镜直肠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手术及术后情况、疼痛程度、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67%(29/30)比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30);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出血量更少,术后第4天引流量更少,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术后肛门排气、早期活动、肠胃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更短,疼痛程度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3.57±5.34)mg/L比(26.84±5.12)mg/L、(16.28±5.64)ng/L比(33.54±7.50)ng/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85.63±11.84)kU/L比(74.25±12.35)k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67%(2/30)比30.0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4,P=0.019)。结论与传统腹腔镜直肠根治术比较,单孔腹腔镜直肠根治术疗效更佳,安全性高,改善炎性反应、氧化应激反应,可减轻疼痛。

  • 标签: 单孔腹腔镜 结直肠癌 并发症 炎性反应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老年直肠患者进行腹腔镜直肠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一个年度收治的70例老年直肠患者,按照治疗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各35例,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腹腔镜直肠根治术和传统开腹结直肠根治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结直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1例因右眼眶痛伴视物重影2个月患者就诊眼科,经眼眶CT、MRI检查发现右眼眶肿物,行右眼眶肿物摘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为低分化腺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患者直肠病史,最终确诊为直肠眼眶转移。(中华眼科杂志,2020,56:707-708)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56岁.因便后滴血,消瘦1个月于2001年5月6日入院.无慢性结肠炎、痔等病史.无发热、里急后重、脓性便、腹部疼痛及其它不适.查体:生命体征正常.体质消瘦,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无压痛,脾肋下未触及,腹部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直肠指诊:距肛门8cm直肠的左前壁可触及一4cm×3cm肿物,活动度较好,无触痛,质韧,指套带血.经直肠镜活检证实为直肠中分化腺癌.术前全身检查中发现脾脏有一4cm×3cm的实性占位病变.术中探查盆腔、腹主动脉旁及肝脏均无可疑转移病灶,脾脏中下极见4cm×5cm肿物,未侵及浆膜.遂行直肠根治、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脾转移.

  • 标签: 直肠癌 脾转移癌 病例报告 临床表现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55岁,2012年5月因便血伴CEA升高在当地医院就诊,肠镜及CT发现距肛门8cm直肠肿块,遂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术中未见转移,术后病理示:中高分化腺癌,侵及全层达浆膜外,断端(-),肠系膜淋巴结(1/17)见癌转移,术后分期T4aN1aM0,ⅢB期。

  • 标签: 直肠肿瘤 肝转移 化疗 耐药
  • 简介: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A)治疗同时性直肠转移患者前后外周血免疫指标的变化,评价RFA治疗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及其疗效、预后.方法:选取同时性直肠转移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和时间不同,分为同期手术切除组和分期RFA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并记录临床病理特点、随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免疫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局部复发率及新生转移率、中位生存期、3年存活率.结果:1)免疫功能变化.两组术前CD3+、CD4+、CD8+T细胞数及CD4+/CD8+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CD3+无明显变化(P>0.05),CD4+及CD4+/CD8+比例均下降,CD8+T细胞数均上升,提示两组均降低了患者机体免疫力,但分期RFA组较同期手术组CD4+及CD4+/CD8+比例下降幅度小,CD8+T细胞数增高幅度小,提示分期RFA组对患者机体免疫力影响较同期切除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RFA组择期行RFA术后1周(即首次术后1个月)CD3+无明显变化(P>0.05),CD4+T细胞数及CD4VCD8+比例均上升,CD8+T细胞数目下降,增强了该组患者免疫力及抗肿瘤免疫应答反应,分期RFA组术后CD4+T细胞数目及CD4VCD8+比值均显著高于同期手术切除组,CD8+T细胞数显著低于同期手术切除组(P〈0.0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期手术切除组高于分期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9%vs18.2%,P<0.05).3)1年后局部复发率同期手术切除组低于分期RFA组(7.14%vs14.89%),新生转移率同期手术切除组高于分期RFA组(17.39%vs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性直肠转移瘤患者分期行RFA治疗临床效果满意,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改善了患者免疫功能,延长了患者生命.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肿瘤 同时性肿瘤转移 分期射频消融 免疫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肝脏是直肠远处转移的常见器官,手术是目前治疗直肠转移(CRLM)最有效的方法。对于双叶多发CRLM病灶,手术相对复杂,且容易出现阳性切缘,故手术切除的预后较差。为此,本文对双叶与单叶多发性CRLM手术切除的远期疗效进行比较,并分析CRLM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北京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2002年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手术切除的多发性CRLM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经术前增强CT/MRI和超声造影检查确诊;(2)转移病灶经评估为可切除,或通过转化治疗获得手术机会而考虑手术切除者,同时对于合并的转移灶亦可R0切除;(3)保留足够有功能的残余,原则上计划残余体积应≥30%,化疗后残余体积则至少保留40%;(4)病例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排除复发后多次手术者、R2切除者和单发病灶者。根据肿瘤的分布将患者分为双叶组和单叶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行1:1匹配,比较匹配后两组患者的远期生存、复发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多发性CRLM手术切除患者共491例,双叶组344例(69.6%),单叶组147例(30.4%)。PSM法评价后双叶组和单叶组CRLM各纳入143例患者。两组病例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叶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52.1%和35.3%,单叶组则分别为93.7%、56.8%和4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双叶组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5.7%、33.7%和33.7%,单叶组则分别为62.5%、44.1%和42.1%,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75)。双叶组和单叶组患者术后单纯内复发率分别为45.6%(52/143)和53.3%(57/143),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543)。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N分期、转移最大直径、癌胚抗原水平、RAS基因状态和临床危险评分(CRS)与CRLM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转移最大直径>5 cm(HR=1.888,95% CI:1.251~2.848,P=0.002)、CRS≥3分(HR=1.552,95% CI:1.050~2.294,P=0.027)和RAS基因突变(HR=1.561,95% CI:1.102~2.212,P=0.012)是CRL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转移的分布不影响多发性CRLM患者手术切除的预后;双叶与单叶多发CRLM手术治疗生存获益相当。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肝切除 双叶 生存率 倾向性评分匹配
  • 简介:摘要直肠(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肝脏是晚期CRC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直肠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is, CRLM)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的主要不利因素。研究表明,CRLM通常与基因突变状态密切相关。传统影像学方法在CRLM基因突变状态的预测、诊疗及预后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影像基因组学在预测CRLM的基因突变状态,进而指导CRLM治疗决策制订、提高远期预后及总体生存率、预测治疗敏感性等方面已经展示出极大的潜力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影像组学 影像基因组学 基因突变 结直肠癌肝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与化疗用于直肠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直肠转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主要使用FOLFOX4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主要使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缓解率为36.54%,对照组的总缓解率为30.21%,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治疗组的CEA总缓解率为75.2%,与对照组的60.2%相比,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的Karnofsky评分总有效率为70.54%,比对照组的47.87%更显著,P〈0.05。治疗组的疼痛总缓解率为67.87%,对照组的疼痛总缓解率为30.76%(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直肠转移患者采用康莱特注射液与化疗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康莱特注射液 化疗 结直肠癌肝转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与PET/MRI显像对直肠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宁波明州医院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及上腹部18F-FDG PET/MRI显像,并疑似有直肠转移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年龄28~78(60.6±12.2)岁。内病灶的最终诊断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影像学随访结果为参考标准,分别计算2种检查方法诊断直肠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根据转移病灶大小分长径≤1 cm、1 cm<长径≤ 2 cm、长径>2 cm 3组,分别计算各组的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直肠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直肠转移瘤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基于27例直肠患者分析,18F-FDG PET/MRI诊断转移瘤的灵敏度、准确率[94%(15/16)、96%(26/27)]均高于PET/CT[81%(13/16)、89%(24/2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均P>0.05)。基于病灶分析,在27例直肠患者中共发现118个内病灶,其中转移瘤病灶72个,18F-FDG PET/MRI诊断直肠转移瘤病灶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85%(61/72)、91%(107/118)、81%(46/57)]均高于PET/CT[63%(45/72)、76%(90/118)、63%(45/72)],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χ2=5.072,均P<0.05)。对于长径≤1 cm的转移病灶,18F-FDG PET/MRI的诊断灵敏度[63%(17/27)]明显高于PET/CT[7%(2/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P<0.05)。结论与18F-FDG PET/CT相比,18F-FDG PET/MRI在直肠转移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在长径≤1 cm的病灶中。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KRAS基因状态与直肠转移(CRLM)患者临床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续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 248例CRL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80例,女性368例,年龄范围21~88岁,中位年龄56岁。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RAS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情况,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KRAS基因野生型729例,突变型519例,突变率41.6%(519/1 248)。11例原发病灶位于双侧结肠。女性与男性、糖类抗原19-9≥38 g/L与<38 g/L、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原发病灶位于右半结肠(52.1%,160/307)与左半结肠(38.2%,355/930)的CRLM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KRAS基因突变与性别、糖类抗原19-9、有无糖尿病、原发肿瘤部位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肿瘤部位(OR=0.557,95%CI:0.423~0.733)是KRAS基因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KRAS基因野生型CRLM患者累积生存率优于突变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LM中,KRAS基因突变型更易出现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型患者长期预后相对较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KRAS基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联合转移灶切除术在治疗直肠转移(CRLM)患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直肠肛门外科收治的42例CRLM患者,男25例,女17例,年龄(57.38±2.72)岁,年龄范围为41~78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n=18)与传统开腹组(n=24),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直肠联合转移灶切除术,传统开腹组行传统开腹结直肠联合转移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吻合口瘘、膈下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193.24±15.68)min]长于传统开腹组[(170.63±16.39)min]、术中出血量[(52.82±11.04)ml]少于传统开腹组[(67.16±17.40)ml]、术后住院时间[(5.14±1.03)d]短于传统开腹组[(8.42±1.61)d]、手术费用[(6.58±1.04)万元]高于传统开腹组[(5.17±1.42)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2.37±0.82)d]与传统开腹组[(2.64±0.79)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3/18)]与传统开腹组[20.9%(5/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联合转移灶切除术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腹腔镜 吻合口瘘 膈下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和手术切除治疗直肠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直肠转移患者184例,转移灶选择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或手术切除治疗,根据转移灶的治疗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其中单纯微波组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59±11)岁],单纯手术组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龄(56±11)岁],对两组病例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单纯微波组的转移灶病灶大小<单纯手术组,余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根据转移灶大小,将转移灶分为直径<3 cm组和≥3 cm组,分别分析病灶直径<3 cm和≥3 cm中单纯微波组与单纯手术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根据不同直肠原发灶等级分析单纯微波组与单纯手术组患者的生存时间。结果单纯微波消融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50.9%、20.9%;单纯手术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100%、42.8%、20.8%,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2)。转移灶直径≥3 cm,单纯微波消融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100%、65.4%、12.1%;单纯手术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为100%、59.5%、30.9%,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单纯手术组长期生存率>单纯微波组(P=0.018)。转移灶直径<3 cm,单纯手术组与单纯微波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3)。在直肠原发灶Duck B、C期转移灶治疗中,单纯微波与单纯手术治疗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76和0.385)。多因素分析显示直肠转移灶大小是影响直肠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对直肠转移灶效果好,且与手术治疗有着相似的生存预后。但对于直径≥3 cm直肠转移灶,手术治疗远期效果优于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

  • 标签: 微波 消融技术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无病生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用于直肠转移病灶切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直肠转移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三组,将接受3D腹腔镜辅助转移病灶切除术的35例患者纳入3D组,将受2D腹腔镜辅助转移病灶切除术的33例患者纳入2D组,将接受传统开腹转移病灶切除术的40例患者纳入开腹组。采用SPSS 23.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手术相关指标以(±s)表示,多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并发症、生存率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开腹组>2D组>3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4%)与2D组(9.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30.0%)比3D组、2D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腹腔镜用于直肠转移病灶切除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且术后恢复较快,但在提高中远期生存率方面无明显优势。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腹腔镜 存活率分析 手术后并发症 疗效比较研究 肝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动态CT增强扫描在直肠转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性。方法 以2019年3月—2020年11月作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纳入对象为我院就诊治疗的85例直肠转移疑似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CT增强扫描,统计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经病理学诊断,85例直肠转移疑似患者中共确诊80例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对直肠转移的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学诊断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CT增强扫描对直肠转移的检出准确性小于病理学诊断,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CT增强扫描能够有效对直肠转移进行检出,但对于亚厘米级病变患者需结合其他诊断方式一同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动态CT增强扫描 结直肠癌肝转移 临床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直肠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aier法,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2例直肠卵巢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9.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24.7%和9.9%。122例患者中,行卵巢切除99例(81.1%)。行卵巢切除患者的中位OS(21.9个月)高于未行卵巢切除的患者(10.3个月,P<0.01)。单纯卵巢转移、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1);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直肠卵巢转移患者接受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原发肿瘤切除术和卵巢转移灶切除术,可能获得生存改善。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卵巢转移 卵巢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研究Taylor S, Mallett S, Beare S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whole-body MRI versus standard imaging pathways for metastatic disease in newly diagnosed colorectal cancer: the prospective Streamline C trial.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9;4:529-37.该项目由NIHR健康技术评估计划(NIHR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Programme)资助(项目号10/68/01)。阅读完整版NIHR Signal,见https://discover.dc.nihr.ac.uk/content/signal-000797/identifying-metastatic-disease-in-colorectal-cancer-withwhole-body-mri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5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22例直肠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aier法,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 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2例直肠卵巢转移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9.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1%、24.7%和9.9%。122例患者中,行卵巢切除99例(81.1%)。行卵巢切除患者的中位OS(21.9个月)高于未行卵巢切除的患者(10.3个月,P<0.01)。单纯卵巢转移、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均与患者的总生存有关(均P<0.01);原发肿瘤切除和卵巢转移灶切除为影响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直肠卵巢转移患者接受积极的手术治疗,包括原发肿瘤切除术和卵巢转移灶切除术,可能获得生存改善。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卵巢转移 卵巢切除术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GEM)联合奥沙利铂(L-OHP)组成的GEMOX方案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直肠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二线化疗后出现复发或进展的晚期直肠患者32例。GEMOX方案GEMl000mg/㎡加入NS100ml中静滴dl、8,L-OHP130mg/㎡加入5%GS500mL中静滴d1,方案均3周重复,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GEMOX方案化疗后32例患者中,CR0例,PR10例,SD12例,PD10例,RR31.25%,DCR68.75%。临床受益反应率达56.25%。TTP3.3个月,MST9个月,1年生存率49.5%。毒副反应方面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多为I-Ⅱ度,无严重毒副反应。结论GEMOX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直肠,效较好,安全性高,毒副反应轻,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晚期转移复发性直肠化疗方案。

  • 标签: 结直肠癌 晚期 GEMOX方案
  • 简介:目的观察直肠患者手术时癌细胞微转移情况。方法以K19mRNA及癌胚抗原(CEA)mRNA为标志物,取门静脉血与周围血做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K19mRNA以及CEAmRNA两者的阳性率大致相符,而且与临床分期、病理细胞分化情况相关(P<0.05)。经过2年的随访,阳性、可疑及阴性组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直肠患者血液循环中K19以及CEA两种标志物的检测.具有提示临床情况的意义,并且与患者预后有关。可用于对术后患者的定时复查,以使医师及早做出进一步的治疗计划或及时调整现有治疗计划。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门静脉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