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腹腔和经腹膜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的86例经腹和128例经腹膜后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式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装机前准备时间、医师满意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两组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肾热缺血时间、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装机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经腹膜后较经腹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和经腹膜后机器人肾部分切除在围术期护理上有共性,也各有其护理特点和关注点。术前应充分评估、了解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方案针对性进行体位摆设,做好患者安全监护,术中备物齐全、熟练配合,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 标签: 手术入路 机器人 泊机 腹腔镜 肾部分切除术 医护配合 手术间布局 体位 无菌屏障 安全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42-A型胫骨干骨折采用髌上与髌下胫骨髓内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62例,分为髌上组(A组)、髌下组(B组),各31例,均采取胫骨髓内钉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和术后指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B组膝前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上胫骨髓内钉术应用于42-A型胫骨干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疼痛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 标签: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胫骨髓内钉 42-A型胫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腕掌侧与腕桡背侧两种方法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实验组进行腕掌侧的方法,对对照组进行腕桡背侧的方法,以骨折愈合的情况作为评价的标准。结果腕掌侧的手术方式有28人获得骨性愈合,所占比例为93.33%,腕桡背侧的手术方式有19人获得骨性愈合,所占比例为63.33%。数据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腕掌侧的手术方式在促进骨折愈合和避免发生骨坏死方面明显优于腕桡背侧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腕掌侧入路 腕桡背侧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髓内钉治疗髌上与髌下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胫骨近端骨折患者108例,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4例。髌下组实施髌下髓内钉固定;髌上组实施髌上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膝关节功能的HISS评分、手术指标。结果髌上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膝关节功能HISS评分分别为(66.77±6.33)分、(72.66±6.14)分、(78.66±6.37)分、(82.18±5.66)分,均高于髌下组(62.92±6.42)分、(68.25±6.36)分、(74.22±5.91)分、(78.67±4.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髌上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3.63±25.66)min、(156.42±89.72)ml、(80.42±5.13)d,均低于髌下组(131.83±27.12)min、(207.34±87.63)ml、(83.71±4.58)d,累计透视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53±1.85)s、(19.23±7.14)d,均高于髌下组(2.47±1.25)s、(15.46±7.0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胫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过程当中,髓内钉治疗髌上与髌下对患者有一定的效果,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的影响,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胫骨近端骨折 髓内钉 髌上入路 髌下入路 膝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经小切口股内侧肌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及安全行。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CBM等数据库,并行手工检索,全面搜索关于经小切口股内侧肌及髌骨旁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对比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及纳入研究、提取数据资料及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本研究的试验文献11篇,其中小切口股内侧肌组395例,传统髌骨旁组372例。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术后6周及3个月KSS临床与功能评分、手术时间、假体力线等方面未发现统计学差异。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切口长度等方面,小切口股内侧肌组表现优于传统髌骨旁组。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小切口股内侧肌同髌骨旁对比,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假体力线、术后KSS评分、出血量以及术后关节屈曲活动度方面效果相似。但小切口股内侧肌行全膝关节置换切口更小,且能获得更快的膝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受纳入研究质量的限制,上述结果还有待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关节成型 置换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实施经皮椎板间和经皮椎间孔两种方式的短期疗效。方法:对比病例选择在2018.6~2020.6时段就诊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以方式不同为依据实施分组,均分例数(n=39),实施经皮椎板间和经皮椎间孔两种方式的患者分别归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采取经剑突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4例胸腺瘤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6月-2021年06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42例(行经侧胸治疗)和观察组42例(行经剑突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胸腺瘤患者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腔镜切除术 胸腺瘤 经剑突下入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采用椎旁肌间隙与后正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 7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后正中,观察组使用椎旁肌间隙,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表现优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的疼痛、腰椎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相比后正中,椎旁肌间隙更具安全性、有效性,值得在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应用。

  • 标签: 胸腰段椎体骨折 无神经损伤 手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侧裂,经皮层显微手术对HICH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的是2022年1月—2023年6月接收的32例HICH患者,分两组,各16例;经皮层显微手术是常规组的方式,侧裂显微手术为试验组方法,分析治疗的结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为HICH患者施行侧裂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经皮层显微手术,该手术所带来的创伤非常轻微,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经侧裂入路 经皮层入路显微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切除松果体区及其附近肿瘤手术方法。方法采用Poppen手术切除松果体区肿瘤6例,小脑幕缘肿瘤3例,小脑半球上部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1例。所有病例小脑损害症状均有不同缓解,无新增手术损害症状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松果体区及其附近肿瘤采用Poppen手术切除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该具有体位简单、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肿瘤 松果体区 小脑半球上部 POPPEN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经颧弓显微解剖方法与术野显露情况,观察不同经颧弓术式的应用效果,探讨改良经颧弓术式的优缺点。资料与方法成人尸头标本10具,用10%甲醛固定,血管冲洗后动、静脉分别灌注红、蓝色乳胶,模拟不同方法断颧弓,显微镜下观察测量显露情况。结合16例经颧弓术中显露情况、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分析。结论改良经颧弓术野显露更广泛,周围组织结构显露更清晰,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缩短,功能恢复及症状减轻快,减轻病人经济负担,预后佳。

  • 标签: 改良 经颧弓入路 显微解剖 手术 预后
  • 简介:摘要腰椎后路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和椎体滑脱等腰椎疾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但术后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手术疗效。文章对后腰椎手术后疼痛的特点、对机体的影响以及近年来腰椎手术后常用的镇痛方式和镇痛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后入路腰椎手术 术后镇痛 疼痛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腋窝治疗肩胛盂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4月郑州市骨科医院上肢骨科收治的12例肩胛盂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8例;年龄30~75岁,平均53.5岁。肩胛盂骨折按照Ideberg分型:Ⅰa型2例,Ⅱ型9例,Ⅴa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腋窝治疗,2例合并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均于麻醉下先行手法复位,2例IdebergⅠa型患者使用锚钉固定,余10例患者使用腋窝专用接骨板固定,3例合并大结节骨折患者均经肩外侧劈三角肌使用大结节专用接骨板固定。末次随访时分别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Hawkins分级分别对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疼痛及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获9~20个月(平均14.4个月)随访;手术时间为55~110 min,平均76.3 min;术中出血量为60~160 mL,平均103.8 mL;住院时间为8~14 d,平均11.1 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6个月肩胛盂均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肩关节不稳、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59.2°±26.1°,外展156.7°±29.6°,外旋(中立位)48.3°±15.3°,内旋(中立位)73.3°±12.3°;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为(94.0±5.3)分。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度及Constant-Murley评分较术前[10.8°±11.6°、7.5°±11.4°、5.8°±10.0°、42.5°±16.0°、(4.9±4.0)分]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0分11例,2分1例。结论经腋窝治疗肩胛盂骨折,手术创伤小,切口隐蔽美观,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肩关节 骨折固定术 疼痛测定 腋窝入路 肩胛盂
  • 简介:肘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关节损伤,大多数复杂性肘关节脱位通常采用手术治疗.本文通过复习肘关节损伤相关文献结合标本解剖,对肘关节手术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暴露部位不同分为后侧、外侧、内侧和前侧;并对这四种手术的特点及各自适应证、优缺点进行比较.手术的选择主要由创伤部位和手术类型决定,术者应充分了解肘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种手术的优缺点,灵活选用手术术式.

  • 标签: 肘关节 手术入路 适应证 损伤
  • 简介:目的探究锁孔治疗破裂的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眉弓眶上和翼点锁孔治疗前循环动脉瘤36例,包括前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7例。手术均为发病后1~3d进行。结果术中动脉瘤显露良好,36例均成功夹闭,其中2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2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锁孔可显著减小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设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锁孔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动脉瘤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良性肿瘤通过腋窝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及手术体会。方法2009~2010年收治21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单侧单发肿瘤9例,单侧多发6例,双乳单发2例,双乳多发4例;最大10cm×9cm×7cm,最小2cm×2cm×3cm,临床诊断均提示为乳腺纤维腺瘤。结果本组21例患者,无切口不良愈合,无局部血肿,尤其对于乳腺多发肿瘤患者美容效果显著。结论该术式切口隐蔽性好,使手术更加美容、美观、人性化,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适用于现代年轻女性。

  • 标签: 腋入路 乳腺良性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外侧切口进行全髋置换的手术效果。方法68例患者采用外侧切口行全髋置换术,术后随访0.5~3年,并以Harris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外侧切口下顺利进行,术中显露满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半年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髋外展无力和髋关节脱位显现,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优良率达100%。结论外侧切口进行全髋置换术具有快捷、创伤小、出血少、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外侧切口 髋关节 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