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性护理在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重症监护室内收入的10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一般资料接受回顾分析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样本量设置为50。给予实验组患者舒适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在护理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状况进行评估,并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SAS以及SDS评分均低于实验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舒适性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舒适性护理 重症监护室冠心病患者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人文关怀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满意度提升情况。方法:时段:2018.04~2020.10,选择本院接收的重症监护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82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1例(人文关怀),对比护理满意度、各项临床指标、护理质量。结果:分析护理满意度,和对照组(80.49%)相比,观察组(97.56%)更高,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42.85±0.98)、抑郁评分(43.44±1.21)、睡眠评分(9.06±0.08)等较对照组更低,P<0.05。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实施人文关怀,对重症监护室患者具有降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睡眠评分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人文关怀 重症监护 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 睡眠评分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1月168例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早期护理组实施早期护理。比较两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早期护理组呼吸衰竭纠正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纠正呼吸衰竭,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呼吸衰竭重症监护患者 并发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面对处于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在进行护理时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以及发现问题之后可以进行解决的对策。方法:通过对在我院重症监控室,2019年度的新生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找到了在护理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果:新生儿的护理风险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新生儿自身方面;②医护人员工作方面;③器械方面;④交叉感染。结论:想要减少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护理风险,就需要做好新生儿护理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对相关器械的使用等做好管理,并且及时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新生儿护理 存在风险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关于在重症监护室的冠心病病人采用舒适性护理效果如何进行具体的分析,以此为参考依据。方法 将从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就医的84例重症监护室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法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实施的方法分别为,对照组选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则选用舒适性护理的方法,将试验数据进行比对与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对发现,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发生不良情绪的几率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舒适性护理的方法护理在重症监护室的冠心病病人效果更好,护理满意度更高,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率更低,在临床护理上更适宜被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冠心病病人 舒适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分级护理的作用。方法:68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为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常规护理)、观察组(n=34,常规护理联合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分级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分级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重症颅脑外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患者ICU重症清醒患者中将针对性护理干预进行应用对静脉血栓的预防方影响。方法:在我院展开研究工作,工作的开展时间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选取此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对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将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应用,给予患者术前功能锻炼、术后抗血栓药物治疗、加强患者护理干预,探究其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效果较好。结论:在ICU重症清醒患者中将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其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可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ICU重症清醒患者 针对性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当前电网倒闸操作监护模式出发,研发了一种单人倒闸操作下的操作票智能监护系统。本系统具备语音识别、位置定位、无线开锁和视频调用等功能,该系统以移动智能五防终端为载体;该移动智能五防终端根据电子操作票的当前操作任务导航到待操作地点,操作人员根据指令项目进行唱票,利用语音识别技术自动识别操作人员复诵内容,验证定位、语音无误后发出开锁命令,无线打开五防锁具。本系统能对倒闸操作全过程按操作顺序进行管控,可有效避免操作人员误入间隔、误操作设备行为,为今后单人操作提供技术保障。

  • 标签: 倒闸操作,监护,语音识别,北斗定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危险因素及MRC肌力评分量表评分(MRC评分)与肌电图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机械通气≥7 d且进行MRC评分的患者,按照MRC评分分为ICU-AW组(MRC评分<48分)及非ICU-AW组(MRC评分≥48分)。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史、相关危险因素、MRC评分、呼吸支持方式、实验室检查结果、肌电图检查结果、ICU-AW相关治疗、转归及ICU住院时间等,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ICU-AW的危险因素;并分析ICU-AW患者MRC评分与肌电图的特征。结果最终共60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ICU-AW组17例,非ICU-AW组43例。单变量分析显示,入ICU 1 d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脑钠肽(BNP)、血尿素氮(BUN)及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在ICU-AW组与非ICU-AW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分):21(18,25)比18(15,22),SOFA评分(分):7(5,12)比5(3,8),BNP(ng/L):364.3(210.1,551.2)比160.1(66.8,357.8),BUN(mmol/L):9.9(6.2,17.0)比6.0(4.8,9.8),有创机械通气比例:88.2%比46.5%,均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17例ICU-AW患者平均MRC评分为(33±11)分,表现为肢体无力呈对称性,且以近端肢体无力为主。肌电图检查结果显示,ICU-AW患者神经传导检查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波幅降低,可有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检查提示运动单位电位(MUP)面积增加、时限延长及大量自发电位。预后评价显示,与非ICU-AW组相比,ICU-AW组中行气管切开的患者更多(70.6%比11.6%),ICU住院时间更长(d:57±52比16±8),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也更多(58.8%比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ICU-AW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入ICU 1 d内高APACHEⅡ、SOFA评分,高水平BNP、BUN,以及有创机械通气有关,但以上因素并非ICU-AW的独立危险因素。ICU-AW患者MRC评分特征表现为对称性肢体无力,以近端肢体无力为主;肌电图神经传导检查表现为CMAP和SNAP波幅降低,可出现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检查提示MUP面积增加、时限延长及大量自发电位。

  • 标签: ICU获得性肌无力 危险因素 MRC评分 肌电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康复中应用探究不同的早期营养支持,从而检验不同的早期营养支持对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康复的临床实际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本院接收的ICU重症患者70例,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均匀分成两组,将其中接受早期肠外营养支持的35例患者纳入参照组,将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35例患者纳入试验组,比较两种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蛋白水平及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与参照组在血清蛋白水平及体质量的变化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探究不同的早期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康复中的效果,发现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的胃肠适应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ICU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重症监护 早期营养支持 实施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抗菌药不合理使用中采用药学监护控制,观察该种管理方法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的抗菌药使用患者1200例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药学监护组与非药学监护组,分别采用药学监护和不使用药学监护,对比两组药学监护后应用效果。结果:(1)药学监护组和非药学监护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对照中,药学监护组是0.67%,非药学监护组是3.83%,(x2=15.269,p=0.000),结果有差异。(2)药学监护组和非药学监护组用药依从性评分对照中,药学监护组是84.23±6.47(分),非药学监护组是53.18±3.29(分),(t=13.281,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抗菌药不合理使用过程中采用药学监护控制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 标签: 抗菌药 药学监护 不合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害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意外伤害收住PICU的患儿。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阈值。结果(1)意外伤害患儿253例,占同期PICU住院总数的5.2%。男137例(54.2%),女116例(45.8%),平均中位年龄45(19,96)个月。前3位病因依次为坠落伤82例(32.4%)、交通意外70例(27.7%)、异物39例(15.4%)。死亡22例,病死率8.7%。(2)死亡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低于存活组(P<0.05),总住院时间较长(P<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 Ⅲ)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血乳酸明显升高(P<0.001),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低于存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均<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RISM Ⅲ评分预测意外伤害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87(95%CI 0.976~0.999,P<0.001),阈值11分,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7%;血乳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 0.810~0.961,P<0.001),阈值为3.1 mmol/L,敏感度85.7%,特异度77.3%;凝血酶原时间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30~0.941,P<0.001),阈值为13.9 s,敏感度86.6%,特异度72.7%。结论近3年本院PICU收治意外伤害主要为坠落伤、交通意外和异物损伤。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意外伤害 病死率 死亡危险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感染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70例进行分组,主要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强化感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知识水平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一、病史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用于重症监护室的价值。方法:2019年6月-2021年4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接诊病患8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感染率等指标。结果:针对治疗时间,研究组(7.05±2.04)d,比对照组(10.14±2.58)d短,P<0.05。针对医疗纠纷发生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9.52%低,P<0.05。针对感染率,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重点管道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20年5月内收治的46例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手术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23例,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3例,重点管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感染、弯折、脱出、堵塞)。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5%,明显低于参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脑出血病人术后的重点管道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病情好转,提高治疗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对重症监护室的患者构建过渡期护理方案,并探讨其应用效果。主要的方法是结合某医院7月至9月份由重症监护室向普通病房转移的138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1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用同样的方法将时10至12月转出的1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组建重症监护室过渡期的护理专业小组,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过渡期护理,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的转科护理。并对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两组病人基本情况进行比较,详细记录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以及在重症监护室的住院天数,同时要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以及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水平进行统计,最终得出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包括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住院总天数以及抑郁得分和焦虑抑郁评分评价等等,具有明显的医学统计价值。我们得出结论:科学有效的进行重症监护室过渡护理可以降低重症监护室的重返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过渡期护理 方案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预防肛周皮肤损伤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于2020年4月-2021年3月选取95例重症监护室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对照组(n=47,清水擦拭)和观察组(n=48,碘伏消毒+涂抹皮肤保护膜),比较两组肛周皮肤损伤情况、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的肛周皮肤0度、1度损伤率高于对照组,2度、3度损伤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实施碘伏消毒联合涂抹皮肤保护膜方法护理患者肛周皮肤,能够减少肛周皮肤损伤情况,提高舒适度。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肛周皮肤损伤 舒适度 皮肤破溃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重症监护室急危重症患者,分析临床护理的应用策略和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0例)。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在观察组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护理 重症监护室 急危重患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