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3月~9月来我院收治并确诊的2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26例患儿经治疗,其中23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治愈率达88.5%。结论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好发于学龄前儿童,其起病急,病程进展迅速,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适当休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小儿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重庆市育龄妇女风疹病毒IgM和IgG抗体感染阳性率,为计划生育孕前门诊、遗传和优生咨询门诊指导优生,降低畸形儿出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样重庆市地区1509例16-49岁育龄妇女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风疹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检测。结果风疹病毒IgM阳性率0.46%,风疹病毒IgG\阳性率75.21%。结论风疹病毒是造成胎儿先天畸形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每一位妇女在孕前都应检测风疹病毒抗体,以降低宫内感染率和先天畸形儿出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标签: 风疹病毒 抗体 育龄妇女
  • 简介:摘要乙型肝炎病毒呈世界性流行,严重威害着人类的健康。我国乙肝的发病率也居首位,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如何预防,以及阻断传播很关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危害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4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清晨空腹静脉抽血采样,对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等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测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及NK细胞相比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之下CD3比对照组稍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TNF)检测均有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探讨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有助于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免疫机制,对于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细胞免疫 检测 临床指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方法5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被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29例接受ETV抗病毒治疗,B组28例接受ADV+LAM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肝、肾功能、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及Child-Paugh评分。结果54例患者按要求完成治疗,其中A组1例,B组2例未完成治疗而列为失败。治疗结束后2组在的肝功能得到明显改善,Child-Paugh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B组,但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TV与LAM+ADV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均能明显改善肝功能,不同程度地逆转肝硬化,疗效确切。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硬化 失代偿期 恩替卡韦 阿德福韦酯 拉米夫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温州地区住院患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及血清标志物的分布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5215例温州地区住院患儿,按年龄将患儿分为〈28d、28~d、6~月龄、1~岁、3~岁、7~14岁6个组,采用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定量检测血清HCMVIgM/IgG抗体浓度,并对各年龄段HCMVIgM/IgG的阳性检出率及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5215例住院患儿HCMVIgM阳性检出率为14.38%(750/5215),HCMVIgG阳性检出率为82.45%(4300/5215),HCMVIgM和HCMVIgG同时为阳性12.98%(677/5215);HCMVIgM阳性检出率以〈28d组最低(1.06%,P〈0.01),28~d组最高(21.48%,P〈0.01);HCMVIgG阳性检出率以〈28d和7~14岁两组高(分别为98.77%和86.54%,P均〈0.01);HCMVIgM阳性浓度在6个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降低趋势(P=0.02);HCMVIgG阳性浓度以28~d组最低(P〈0.0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P〈0.01)。750例HCMVIgM阳性的患儿中,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34.80%(261/750),其中肺炎占16.93%(127/750)。结论温州地区住院患儿HCMV感染率高,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不同年龄组间患儿HCMV感染率及抗体浓度不同。

  • 标签: 人巨细胞病毒(HCMV) 化学发光法 温州地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秋季腹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秋季腹泻的患儿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乳酸菌片以及蒙脱石散口服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上述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达到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5.00%(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的恢复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秋季腹泻具有疗效确切,疗程短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问题,应用心理护理方法,观察对病情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8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心理问题,对不同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并随访跟踪6个月,观察其病情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消除了其心理障碍,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早期肝硬化治愈,中晚期肝硬化得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稳定。结论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分析,应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病情。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取《瘟疫论》中达原饮煎剂对病毒感染所致的发热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表明,本方有很好的抗病毒感染及退热作用,能达到开达膜原,清除邪热,调节体内阴阳平衡,使疾病向愈。

  • 标签: 病毒感染性发热 中医治疗 达原饮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人乳头状瘤病毒杂交分型技术在临床应用的分析研究。方法对1106例患者取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型同时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异常者做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1.1106例患者中HPV阳性682例。2.1106例患者中,细胞学异常的705例,并对异常者做病理学诊断,结果为慢性炎症165例,CINⅠ145例,CINⅡ157例,CINⅢ169例,宫颈癌69例。3.HPVDNA阳性病例在各组中分布细胞学正常的有106例(26.4%),慢性炎症有101例(61.2%),CINⅠ有109例(89.8%),CINⅡ有141例(89.8%),CINⅢ157例(92.9%),宫颈癌有68例(98.6%)。结论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中应用快速导流杂交分型技术,对临床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基因分型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 简介:目的:观察荆芥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胡薄荷酮与薄荷酮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TLR/IFN信号通路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受试药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及最大无毒浓度(TC50);血凝法测定甲型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A/PR/8/34(H1NI)对MDCK细胞的感染性;MTT法和细胞病变法(CPE)测定三种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增殖的有效浓度(IC50)和治疗指数(TI)。Real-TimePCR法观察药物对HINl感染MDCK细胞后8h细胞TLR7、IFN-B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荆芥挥发油、胡薄荷酮和薄荷酮对MDCK细胞的TC50分别为0.20mg/ml、0.36mg/ml与0.43mg/ml,TC0分别为0.10mg/ml、0.10mg/ml与0.25mg/ml。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3.1×10^-3-0.mg/ml浓度时能抑制流感病毒增殖,其Ic5口分别为1.7×10^-3mg/ml与1.9×10^-3mg/ml,T1分别为120.83、184.54,呈一定量效关系;薄荷酮对流感病毒染毒的MDCK细胞几乎无保护作用。荆芥挥发油3.1×10^-30.10mg/ml浓度,胡薄荷酮1.3×10^-3-0.10mg/ml及薄荷酮7.8×10^-3-0.10mg/ml浓度时对流感病毒具有明显直接杀灭作用,其IC。分别为3.1X10^-3、7.2×10^-3与1.9×10^-3mg/ml,TT分别为63.99、50.00和82.88。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O.1mtg/ml浓度时均显著提高TLR7、IFN-BmRNA表达水平,0.25mg/ml薄荷酮显著提高TLR7mRNA表达水平。结论:荆芥挥发油与胡薄荷酮体外明显抑制甲型流感病毒(H1N1)在MDCK细胞中的增殖,薄荷酮作用不明显;三者均对流感病毒有显著直接杀灭作用。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TLR7,诱导IFN.B高表达,激活病毒模式识别系统有关。

  • 标签: 荆芥挥发油 胡薄荷酮 薄荷酮 MDCK细胞 甲型流感病毒 TOLL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磷酸肌酸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6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并与30例常规治疗患儿对照。结果该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大于对照组(69.70%),P<0.05。结论磷酸肌酸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磷酸肌酸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74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用清肺口服液治疗,最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治愈率为83.78%,显效8例,显效率为21.62%,愈显率为100%;对照组治愈22例,治愈率为59.46%;显效10例,显效率为27.03%,愈显率为86.49%。两组间疗效进行对比,P<0.05,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肺口服液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很好的消除患儿的症状,且安全有效。

  • 标签: 清肺口服液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对乳母母乳中含有巨细胞病毒导致患儿病理黄疸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方法通过认真分析2010年7月到2011年7月我院儿保科管理的1432名婴幼儿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其中64例乳母母乳中含有巨细胞病毒引起患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其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结论母乳中含有巨细胞病毒导致患儿病理黄疸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巨细胞病理性黄疸母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观察3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口服山莨菪碱片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主要有口干、瞳孔散大、视物模糊、腹胀、心率加快、皮温升高、排尿困难等。通过严格认真地执行医嘱,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用药前后的健康宣教、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后应,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副作用降至最低限度,使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 标签: 山莨菪碱 病毒性肝炎 副作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超声心动图诊断正确率。结果本组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58例,诊断正确率为93.5%,超声心动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室壁运动异常、心肌回声异常、心功能降低以及室壁增厚。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超声心动图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