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抗生素在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生殖感染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混方法:选取 2017年 11月到 2018年 11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前后予以患者抗生素治疗,研究组只在术前予以患者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对比用药后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在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术前单次予以患者适量的抗生素治疗即可达到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效果,无需多次使用抗生素,避免了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危害母婴健康。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围术期 抗生素 应用
  • 简介:摘要生殖感染是已婚育龄妇女常见的妇科疾病,尤其是农村乡镇地区,发病率更高。本文通过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感染状况、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生殖感染的方法措施。

  • 标签: 育龄 生殖道感染 现状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感染受配偶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资料。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妇科接受体检的200名已婚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另外收集配偶的临床资料,分析已婚育龄妇女生殖感染受配偶影响的相关因素。结果200名已婚育龄妇女中宫颈糜烂23例,阴道炎40例,生殖感染发生率为26.5%。logistic回归显示妇女配偶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及经期存在性生活经历、生殖卫生及换洗内裤时间、缺乏生殖感染预防知识作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感染受配偶影响多样化,临床治疗及预防中应该及时增强女性及配偶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另外加强阴道疾病筛查,提升已婚孕龄女性自我生殖健康重视程度。

  • 标签: 已婚育龄妇女 生殖道感染 受配偶影响 相关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抗菌药物是治疗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的主要药物,由于目前临床广泛存在不合理使用或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导致支原体对其耐药性不断加强,反复感染的概率上升,治疗难度随之增大。为此,分析泌尿生殖感染(genitourinary tract infections,以下简称 GTI)患者生殖分泌物拭子的支原体培养结果及其耐药性,探究了其药敏试验结果对GTI的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 标签: 妇产科围手术期 术后 生殖道 感染抗菌药物 预防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检测在下生殖感染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180例在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诊治的下生殖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阴道微生态检测与常规镜检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检测方式下患者的病原菌检测结果。结果:阴道微生态检测结果显示类杆菌、乳酸杆菌、真菌、细菌、其他致病菌水平分别为(5.91±0.55)LogN/mL、(4.97±0.53)LogN/mL、(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抗生素治疗在胎膜早破早产合并升值到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3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62例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常规治疗,观察组用抗生素治疗,比较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和相关情况比观察组略差,差异大(P<0.05)。结论 抗生素治疗能积极对抗病菌,并不会对新生儿造成过多影响,不良妊娠结局和相关情况较好,疗效更显著。

  • 标签: 胎膜早破早产 生殖道感染 抗生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晚期孕妇生殖感染病原微生物状况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妊娠晚期生殖感染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妊娠晚期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生殖分泌物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比较两组孕妇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剖宫产、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宫内感染、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等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殖分泌物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8.00%)、表皮葡萄球菌(18.00%)、白色假丝酵母菌(16.00%)、金黄色葡萄球菌(12.00%)、链球菌属(12.00%)、非白色假丝酵母菌(8.00%)、粪肠球菌(6.00%)。结论引起孕妇妊娠晚期生殖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属、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及粪肠球菌,妊娠晚期孕妇生殖感染影响孕妇分娩结局。

  • 标签: 生殖道感染 病原微生物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生殖感染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妇产科手术中可能发生由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伤口感染。阴道和宫颈感染的发病率很高,感染可能导致妇科疾病,甚至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围手术期的起点是患者同意手术治疗,直至疗程结束。国内外对生殖感染的研究较多。由于女性阴道的特殊结构,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在妇科手术中,由于医源性侵袭,同时女性在手术过程中抵抗力低,生殖感染更为频繁。目前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菌的形成,也可以直接杀灭细菌,这种方法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抗生素的使用会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大量使用抗生素治疗女性生殖感染,但同时会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探讨妇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及对预防术后生殖感染的作用。

  • 标签: 妇产科围手术期 术后生殖道感染 抗生素 预防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感染行抗生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7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节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不良分娩结局及不良新生儿结局。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产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更低,且研究组无病死新生儿,仅2例新生儿发生肺炎,相较于参照组患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显著降低,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结论:为胎膜早破早产合并生殖感染的患者应用针对性抗生素治疗,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感染情况,改善其分娩结局与新生儿结局,保障母婴健康,具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胎膜早破 早产 生殖道感染 抗生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殖普查在降低育龄妇女宫颈癌及RTIs发病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1~2014.12在我中心接受生殖普查的2005名育龄妇女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及生殖普查组;比较生殖普查组妇女与对照组妇女RTIs疾病情况,同时比较了两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结果对照组宫颈癌及RTIs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生殖普查组(P<0.05)。结论生殖普查有助于降低宫颈癌与RTIs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发病率 宫颈癌 生殖道感染 生殖普查 育龄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生殖疾病患者的支原体感染以及药敏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泌尿生殖感染患者1610例,所有患者均采集样本接受支原体培养以及药敏试验,观察泌尿生殖感染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药敏结果。结果1610例样本经检验,有582例呈现为阳性,检出率为36.15%,其中有418例为解腺支原体,检出率为25.96%,22例为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1.36%,142例为解腺支原体+人型支原体,检出率为8.82%。相对比其他年龄段而言,21岁-40岁群体具有更高的感染率,而且女性患者感染率高于男性患者。药敏试验结果发现,交沙霉素敏感率为97.85%,克拉霉素敏感率为94.98%,强力霉素的敏感率为93.78%,罗红霉素敏感率为,90.19%,盐酸米诺环素敏感率为89.01%,阿奇霉素敏感率为29.78%,司帕沙星敏感率为29.67%,氧氟沙星敏感率为15.55%,诺氟沙星敏感率为8.78%,大观霉素敏感率为7.23%,林可霉素敏感率为2.78%,环丙沙星敏感率为1.91%。结论作为诱发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关键性病原体,支原体在多种抗生素方面均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对此,应该将支原体培养以及药敏试验纳入泌尿生殖疾病临床检测的常规项目。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6894例泌尿生殖标本的支原体感染率及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采用支原体鉴定与药敏试剂盒,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94例支原体培养的标本中,阳性感染者4249例,感染率为61.63%,其中解脲脲原体(Uu)阳性3537例,阳性率为51.31%,人型支原体(Mh)阳性90例,阳性率为1.31%。解脲脲原体合并人型支原体(Uu+Mh)感染622例,阳性率为9.02%。药敏结果支原体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比较敏感,对环丙沙星、红霉素耐药性高。结论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其次Uu+Mh,临床要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 标签: 解脲脲原体(Uu) 人型支原体(Mh) 药物敏感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生殖畸形对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先天性生殖畸形成功妊娠至晚孕并分娩的68例孕产妇临床资料,与同时期分娩的11003例孕妇对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先天性生殖畸形孕妇发生母婴并发症及难产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提高先天性生殖畸形的早期诊断,孕产期检查及恰当的处理往往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分娩结局。

  • 标签: 生殖道畸形 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女性生殖微生态相关疾病临床分布特点,并讨论诊治方法及进展。方法选取门诊体检的2447例成年女性,分析其一般资料,统计生殖微生态相关疾病的种类及影响因素。结论在女性生殖微生态相关疾病临床研究中,有益菌即乳酸菌的保持是预防阴道感染疾病的有效方法,防止滥用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女性生殖疾病的重点,采用微生态的角度分析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分布及促菌治疗调节生态平衡是感染性女性生殖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 标签: 生殖道微生态 感染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泌尿生殖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1月收治经尿路造影、膀胱镜及美蓝试验确诊的39例泌尿生殖瘘女性患者,其中20例输尿管阴道瘘患者分别行肾造瘘、输尿管插管、早期输尿管膀胱吻合术;2例输尿管、膀胱阴道瘘患者行输尿管膀胱吻合术联合经膀胱径路膀胱阴道瘘修补术;17例膀胱阴道瘘患者则在3个月以后行耻骨上经膀胱径路膀胱阴道瘘修补术;结果:38例患者修复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97.4%;结论:对于女性泌尿生殖瘘患者需要及时做出正确判断并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不同的治疗方案,从而促进其康复。

  • 标签: 女性泌尿生殖道瘘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用抗生素治疗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生殖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12例在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妇产科进行手术的围手术期生殖感染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氨曲南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罗红霉素治疗)各56人。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糜烂创面恢复、住院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78.57%)相比,观察组存在较高的治疗总有效率(96.43%),(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糜烂创面恢复时间(4.1±0.3)d及住院治疗时间(7.1±1.2)d均较短(P<0.05)。结论运用抗生素治疗妇产科手术围手术期生殖感染的临床价值显著,可以促进治疗效果明显增高,且有效缩短糜烂创面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应当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手术 围手术期 生殖道感染 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殖微生物菌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抽取郑州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有生殖感染症状的患者126例,按照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分为A组52例(高危型HPV感染阳性)与B组74例(高危型HPV感染阴性)。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殖微生物菌群,对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高危型HPV感染者52例中最多的为HPV16亚型30例(57.69%),其次为HPV18亚型9例(17.31%)。A组乳酸杆菌、细菌性阴道炎、衣原体、解脲脲原体阳性率均高于B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解脲脲原体、衣原体为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生殖微生物菌群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其中解脲脲原体、衣原体为高危型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生殖道 菌群失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孕期孕妇生殖B族链球菌(GBS)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于35~37孕周时采取荧光定量PCR进行GBS DNA检测的1 149例晚孕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81,GBS DNA呈阳性)与对照组(n=1 068,GBS DNA呈阴性)。对研究组GBS感染孕妇,采取产时抗菌药物预防(IAP)措施。收集2组受试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孕次、产次、流产史、分娩方式,分娩孕龄与人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维生素D含量,妊娠期糖尿病(GDM)、胎膜早破与产后出血发生情况,以及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第4周GBS感染随访结果,并采用成组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等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晚孕期孕妇GBS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新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通过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文号:[2016]伦审批第001号)。结果①2组孕妇中,初产妇与经产妇构成比、流产史、GDM发生率、血清维生素D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孕妇年龄、受教育程度构成比与分娩时BMI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04、P=0.045,χ2=69.972、P<0.001,t=7.054、P<0.001)。②晚孕期孕妇GBS感染影响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时BMI≥25 kg/m2与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均为晚孕期孕妇GB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01、6.137,95%CI:1.782~4.722、3.737~10.078,均为P<0.001)。③研究组孕妇产褥期感染、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7%(3/81)与4.9%(4/81),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9/1 068)与1.0%(11/1 068),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χ2=6.150、P=0.013)。④研究组孕妇分娩的81例新生儿的出生后1周GBS阳性率为53.1 %(43/81),早发型GBS肺炎发生率为2.5%(2/81)。结论分娩时孕妇BMI≥25 kg/m2与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均为其GBS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晚孕期孕妇GBS感染可导致其产褥期感染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增高。

  • 标签: 妊娠末期 链球菌,无乳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抗菌药物预防 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