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瓦斯是煤矿瓦斯治理的根本,打钻和效果直接关系着瓦斯的治理效果。秉承着“钻到位、管到底、孔封严、水放通”的原则,加强瓦斯管理水平,经技术管理层面措施与装备实操措施相结合的整体转变,瓦斯从以往的防守为主逐渐转化为以治理为主,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 标签: 打钻 瓦斯抽采 精细化管理
  • 简介:针对四川开采须家河组极薄煤层小煤矿瓦斯经常超限的问题,选择了四川有代表性的杨村铺煤矿,开展了多种瓦斯方法的综合应用实践,解决了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经常超限的难题,实现了可持续安全生产,具有显著的安全经济效益。

  • 标签: 须家河组 极薄煤层 瓦斯 综合抽采
  • 简介:白鹤煤矿开采煤层为极薄煤层,采煤工作面隅角瓦斯经常超限,矿井建立了地面固定瓦斯系统,采用顶(底)板穿层钻孔工作面采空区卸压瓦斯,有效地治理了瓦斯灾害。瓦斯系统运行稳定后,将瓦斯进行发电利用,实现了矿井生产和生活零电费,取得了很好的安全与经济效益。

  • 标签: 极薄煤层 隅角瓦斯 抽采瓦斯 顶(底)板穿层钻孔 瓦斯发电
  • 简介:摘要结合平煤集团十矿戊9.10-20210高瓦斯突出危险工作面实例,在结合上下巷深孔瓦斯放的同时,实行工作面浅孔瓦斯放。根据工作面大高煤层特点,浅孔放采用钻孔深度24m,孔径为Ф89mm,钻孔每循环保留不少于20m的超前距,在系统负压的作用下,浅孔放有效降低了综采面瓦斯突出危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大采高工作面 瓦斯突出 浅孔瓦斯抽放 抽放应用效果
  • 作者: 邹德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5
  • 出处:《煤炭新视界》 2023年第6期
  • 机构: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辽宁 沈阳 110016
  • 简介:摘要:为防止百良煤矿509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采用了现场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509工作面瓦斯赋存及涌出特性,并结合裂隙带、冒落带的高度,分别设计了高位裂隙带钻孔、中位裂隙带钻孔与低位冒落带钻孔,分别在瓦斯压茬、瓦斯控制范围、瓦斯截流等方面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工作面高、中位钻孔的合理压差间距为40-45m, 提高了平均瓦斯浓度82%,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浓度控制在0.35%以下,形成了一套高、中、低位钻孔立体动态瓦斯技术,有效的防止了瓦斯超限,保证了矿井安全顺利生产。

  • 标签: 高位钻孔 低位钻孔 立体抽采 瓦斯超限 裂隙带
  • 简介:摘要:目前,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创新。中国绝大数矿井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瓦斯问题。为了保证矿井的安全开采,需要对煤矿瓦斯进行治理。由于中国大多数矿井的煤层透气性较低、瓦斯含量高,目前很多煤矿都采取井下的方法。在煤矿井下时,选择合适的瓦斯方法十分重要。

  • 标签: 瓦斯抽采钻孔 二次封孔装置 封孔工艺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煤矿开采技术也随之逐渐成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用了新时期下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其中打钻与瓦斯是当前较为先进、较规范地一种矿井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将打钻与精细化管理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并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对煤炭开采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煤矿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此矿井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建议及对策建议以供同行参考借鉴参考。

  • 标签: 打钻 瓦斯抽采 精细化管理 煤矿
  • 简介:摘要:瓦斯是煤矿安全的第一隐患,是造成煤矿较大及以上事故的主要灾害,防范瓦斯超限是遏制瓦斯事故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煤与瓦斯突出和按突出煤层管理的矿井应当严格落实2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和过程管控,严禁违规以顺层代替穿层、以局部措施代替区域措施;建立完善突出预警机制,发现瓦斯涌出异常、超限,以及喷孔、顶钻等动力现象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停电撤人、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发生瓦斯喷孔动力时,瓦斯涌出量骤增,使风流中瓦斯浓度超限、高速喷出的瓦斯及水渣可能推翻设备、携带大量煤渣喷出伤人,严重时会引发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诱发性重大事故。因此,开展煤矿井下打钻全过程瓦斯防喷管理十分必要,通过采取有效管理手段和措施控制此类事故发生,防患于未然,对于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煤矿井下 抽采打钻 全过程 瓦斯防喷 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明确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是煤与瓦斯安全共的基础。以山西某矿为研究对象,采取物理相似模拟手段,定量分析近距离煤层动覆岩应力分布与裂隙演化规律,开展瓦斯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煤层动覆岩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经历“张开-闭合-压实”等复杂阶段,当02号煤与03号煤层原有裂隙相互贯通,且覆岩离层位置较接近02号煤层时,可形成潜在的优势瓦斯运移通道;在现场高位钻孔实验中,对6组不同层位高度的高位试验钻孔进行分析,表明裂隙带最佳放位置为距离2号煤顶板垂高约为30~35m区域,在试验期间试验钻孔单孔最大瓦斯浓度为86.4%。研究结果可为近距离煤层瓦斯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近距离煤层 覆岩运移 瓦斯抽采 相似模拟
  • 简介:摘要:明确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是煤与瓦斯安全共的基础。以山西某矿为研究对象,采取物理相似模拟手段,定量分析近距离煤层动覆岩应力分布与裂隙演化规律,开展瓦斯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煤层动覆岩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经历“张开-闭合-压实”等复杂阶段,当02号煤与03号煤层原有裂隙相互贯通,且覆岩离层位置较接近02号煤层时,可形成潜在的优势瓦斯运移通道;在现场高位钻孔实验中,对6组不同层位高度的高位试验钻孔进行分析,表明裂隙带最佳放位置为距离2号煤顶板垂高约为30~35m区域,在试验期间试验钻孔单孔最大瓦斯浓度为86.4%。研究结果可为近距离煤层瓦斯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近距离煤层 覆岩运移 瓦斯抽采 相似模拟
  • 简介:摘要:明确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是煤与瓦斯安全共的基础。以山西某矿为研究对象,采取物理相似模拟手段,定量分析近距离煤层动覆岩应力分布与裂隙演化规律,开展瓦斯现场实验。结果表明:煤层动覆岩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经历“张开-闭合-压实”等复杂阶段,当02号煤与03号煤层原有裂隙相互贯通,且覆岩离层位置较接近02号煤层时,可形成潜在的优势瓦斯运移通道;在现场高位钻孔实验中,对6组不同层位高度的高位试验钻孔进行分析,表明裂隙带最佳放位置为距离2号煤顶板垂高约为30~35m区域,在试验期间试验钻孔单孔最大瓦斯浓度为86.4%。研究结果可为近距离煤层瓦斯提供科学参考。

  • 标签: 近距离煤层 覆岩运移 瓦斯抽采 相似模拟
  • 简介:摘要: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地表瓦斯,研究者们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术,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井下的时间,还可以降低矿井通风的负担,从而降低安全隐患。此外,这种技术还可以显著提高矿山的产能。本文以国内矿井的实践经验为例,深入剖析了影响露天钻井瓦斯的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并对三道工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进行预之前,我们已经提出了一些有助于提升煤层瓦斯渗透率的方法和措施。我们还对阶段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归纳出三个主要步骤。此外,我们还总结了“一井三用”中的综合方法的重要性,并认为大口径地下井的瓦斯抽取将成为未来钻井的主流。

  • 标签: 地面钻井 抽采瓦斯技术 矿井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矿开采越来越多。在煤矿中,瓦斯是威胁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必须加强瓦斯,避免瓦斯对煤矿正常作业造成影响。瓦斯不仅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还是一种温室气体。在煤矿生产作业中,一旦发生瓦斯超限会造成安全事故,本文就我国井下定向钻孔瓦斯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进行研究,从而推动了煤矿井下瓦斯技术进步,保障了煤矿安全高效绿色开采。

  • 标签: 瓦斯治理 钻孔抽采 定向钻孔
  • 简介:摘要: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灾害常常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本文聚焦于瓦斯精细化治理与多源协同技术的应用,重点探讨基于精细化瓦斯治理与多源协同技术的应用,包括建立瓦斯精细化管理体系、开展瓦斯协同预等,以期为煤矿瓦斯管理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论支持。

  • 标签: 瓦斯 精细化治理 多源协同 抽采技术
  • 简介:摘要矿井瓦斯是成煤过程中的一种伴生产物,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比空气轻,相对密度为0.554。

  • 标签: 矿井 安全地点 瓦斯抽放
  • 简介:摘要本文对影响矿井瓦斯放率的几个因素进行逐一分析,研究了影响瓦斯放效果的诸多因素,并针对性对提高矿井瓦斯放率的主要途径进行了较深刻分析。

  • 标签: 瓦斯 抽放率 封孔工艺 抽放方法
  • 简介:瓦斯计量是瓦斯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计量装置的选择是瓦斯计量的关键。旋进漩涡流量计是一种自动计量型气体流量计,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井下适应性强,通过对瓦斯现场使用情况的考证,明确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瓦斯自动计量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意义。

  • 标签: 旋进漩涡 流量计 瓦斯抽采 自动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