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4-28
  • 简介:歌剧《卡门》题材社会学    歌剧《卡门》为法国作曲家比才所创作,歌剧《卡门》依据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围绕歌剧《卡门》的题材及艺术手法

  • 标签: 卡门社会学 歌剧卡门 社会学思考
  • 简介:民族歌剧属于中国歌剧创作的主要类型,在我国有70多年的发展历史,备受人们的喜爱。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充分展现了我国歌剧艺术家的音乐创作,还对歌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文章针对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生存境遇进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使中国民族歌剧能够走出困境,健康发展。

  • 标签: 民族歌剧 音乐创作 生存 发展
  • 简介:中国京剧和西方歌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东西方的历史、人文的迥异,京剧与西方歌剧也存在着很多差异,主要包括:写实与写意的区别,一个更侧重于写意而另一个则侧重于写实。中国京剧普遍善于运用虚拟的表演手法,西方歌剧却始终追求逼真的表演效果;唱腔的不同,京剧的唱腔与西方歌剧的歌唱在方式上是有差异的.京剧采用的是“吟唱”体系,西方歌剧采用的是“咏唱”。差异的产生一是由于二者的文化背景不同;中国京剧是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的结晶和综合,西方歌剧却是诞生于西方特殊的、奔放的文化环境;二者诞生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国的京剧形成在清朝,属于封建社会性质下的艺术表达形式;西方歌剧形成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属于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专制主义的矛盾日益激烈产生的碰撞式的艺术表达形式.

  • 标签: 京剧 西方歌剧 差异
  • 简介:本文从中世纪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幕间剧、田园剧的发展,以及巴洛克时期大小调式的逐渐完善、声乐主调和声风格等方面叙述了意大利歌剧产生的一些因素,并以当时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几个城市为中心讲述歌剧早期的发展。

  • 标签: 歌剧诞生 威尼斯乐派 那不勒斯乐派
  • 简介:<正>2014年11月5日,上海大剧院座无虚席,对艺术颇为敏感也颇为挑剔的上海人,像往常一样预备在这座有国际水平的剧院欣赏一部叫《貂蝉》的歌剧。他们十分清楚中国四大美人的其他三位都有歌剧,今天要听的是第一部表现貂蝉的歌剧。在南国的风中,上海的观众听到了来自西部的纯美、凄美、大美。演出结束后,上海文汇报一位资深记者这样评论:"这是一部西方歌剧形式为主的成功之作,貂蝉的独唱非常有艺术感染力,旋律是中国的、西部的。"留美作曲博士夏良先生则用"感人、

  • 标签: 貂蝉 上海大剧院 夏良 艺术感染力 音乐舞蹈 资深记者
  • 简介:西方指挥界普遍有一个共识,也就是将各种音乐形式指挥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排列为交响乐,歌剧,协奏曲。但是由于语言不通的关系,我们中国的指挥通常会将歌剧和协奏曲互换一下,把歌剧放在最难指挥的位置,其实也不难理解,歌剧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综合性艺术形式,不仅有百人的交响乐团,合唱团,独唱演员,还有灯光舞美,怎么样把他们捏合在一起,既要保证演出的连贯性。

  • 标签: 歌剧指挥 技术 交响乐团 难易程度 音乐形式 艺术形式
  • 简介:今年2月20日至4月1日,由上海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张国勇带队,包括指挥、主演、副导演、编舞等一行11人,前往法国的圣一埃蒂安和兰斯,与当地的歌剧院合作排演中法文化交流项目之一的比才经典歌剧《采珠人》,5场演出场场爆满,反响热烈。当地的媒体和观众均予以了高度评价。风尘仆仆回沪的张国勇,谈起这次的法国之行,感慨良多。

  • 标签: 上海歌剧院 张国勇 法国 艺术总监 经典歌剧 交流项目
  • 简介:美国原创歌剧的发展在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相对低潮后.90年代开始显现出逐步升温的迹象,据初步统计,到2005年为止在美国共首演了200多部歌剧,而且大多数是美国本土音乐家的新创歌剧,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在80年代仅4部.而到90年代就达到22部之多。在数量增加的同时.

  • 标签: 歌剧 美国 原创 20世纪70年代 90年代 80年代
  • 简介:《波希米亚人》唱片编号:EMICDS747235安吉利斯(咪咪)、毕约林(鲁道夫)/RCA胜利公司乐团/比彻姆指挥这是《企鹅指南》三星带花的单声道历史录音,虽然是单声道录音却转换得十分出色,音色十分温暖。

  • 标签: 唱片 普契尼 歌剧 波希米亚 单声道 EMI
  • 简介:歌剧《回家》在民族化方面作出了成功探索。展现人物情感时,运用了戏曲抒情性的表达方式,通过状物抒情和借景抒情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心理和塑造人物形象。表演上巧妙化用戏曲的程式动作,歌舞化的肢体语言有机融入其中,描景、抒情、写人浑然一体。在舞台呈现和场景表现上,较多借鉴戏曲的舞台处理方式,对舞台时空进行多重空间处理,转换自由,衔接自然,简洁流畅。

  • 标签: 民族化 抒情性 程式性 多重空间
  • 简介:中国的歌剧艺术,在经历了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后,现已迎来了它自身发展、繁盛的黄金季节。在面对未来挑战的时刻,歌剧艺术及其创作,将沿着何种走向发展呢?这是每一位热爱歌剧艺术的观众及有识之士所关心的问题。对于此问题,依笔者陋见,以“民族化”为主体,向全方位、多元化发展,乃是其发展的总体走向。实际上,近几年的歌剧音乐创作,无论在题材、体裁、风格、技法等方面,其多元化的发展趋向,已初露端倪。出现此种情况,是由以下几种因素决定的:

  • 标签: 歌剧音乐 多元发展 多元化发展 歌剧艺术 音乐创作 发展趋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主办的“CISD第五届国际舞美大师论坛”于2018年11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东苑戏楼举办。此次论坛邀请了来自意大利的全才导演斯特法诺·波达,以“作为整体艺术作品的歌剧设计”为论坛主题,来分享他自己的专业经验与创作感悟。

  • 标签: 舞台设计 艺术作品 歌剧 舞台美术 论坛 意大利
  • 简介:歌剧形象是歌剧一切内容构成和形式构成的最终归宿,歌剧形象是否具有艺术魅力是衡量歌剧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以歌剧《彼得·格莱姆斯》为例,通过剧中主要人物与周遭社会不断激化的矛盾冲突,以及对主人公内心冲突的刻画,展现了为社会所不容的个体的悲剧命运,塑造了封闭小镇里英国渔民的群像,是二十世纪歌剧形象塑造之典范。

  • 标签: 歌剧 形象 《彼得·格莱姆斯》 布里顿 音乐-戏剧
  • 简介:摘要:歌剧《沂蒙山》中海棠这一人物形象作为该歌剧的线索人物,贯穿了歌剧的始终,在不同选段中有着不同的心理变化和人物形象,而《苍天把眼睁一睁》这一选段是海棠人物形象升华的点睛之笔。该选段也把女主角海棠在面对失去自己的孩子的悲痛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生动体现了在时代背景的铺垫下,沂蒙山儿女的大爱无私。

  • 标签: 《沂蒙山》 歌剧 《苍天把眼睁一睁》 演唱分析
  • 简介:摘要:我国歌剧艺术表演的发展反映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整个伟大历程,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其具备的审美价值不可预估。本文以中国歌剧声乐作品发展过程中的舞台表演艺术总体特征为切入点,逐步分析了传统审美视域下中国歌剧声乐作品体现出的审美特征及其舞台表演艺术风格的呈现。

  • 标签: 传统审美 中国歌剧 声乐作品 舞台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