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小儿心律失常的价值进行研究和对比。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了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当中进行了小儿心律失常治疗的45例患者为对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患者异常检出概率以及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关系。结果 动态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比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异常检出率更高,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意义(P<0.05)。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非室性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对比之后存在显著的差异,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在对小儿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诊断期间,对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方式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科学的诊断依据,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 小儿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 心脏病变检测的主要手段为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且已被医学界广泛应用,为了给临床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相关笔者查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诊断心脏变化的文献,并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实验时间段设置在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分析调选其中60名心房颤动患者。分别采用动态心电监测与常规心电图,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诊断,针对患者的诊断准确度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应用常规心电图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检测,诊断准确率为18(60.00%),而在研究结果中发现应用动态心电监测准确性明显优于应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各数据进行分析,差异对比显著存在(P<0.05)。结论:将动态心电监测应用于患者的病情分析中,能够有效避免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弥补了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测中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度。

  • 标签: 动态心电监测 心房颤动 心电图 诊断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诊断中应用常规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DCG)的价值。方法:本次入组共140例心脏病作为受试者,试验以2023.01~2024.01为期限。所有受试者均实施ECG与DCG诊断。比较诊断结果及异常检出率。结果: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阳性率更高,而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均更低(P<0.05)。与ECG诊断相比,DCG诊断的异常检出率均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应用DCG的价值更高,可有效提升阳性病例及异常检出率,可广泛借鉴和推广。

  • 标签: 临床诊断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 简介:QT离散度(QTd)和QTc离散度(QTcd)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速、室颤和猝死的价值以及抗心律失药物的药效评估作用已得到公认[1].本文观察了60例负荷平板运动诱导的心肌缺血病人QTcd变化,以探讨QTcd在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负荷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QTC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总结119例住院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患者,根据平板运动试验诱发的ST段改变可将全部患者分为ST段抬高组和ST段压低组。比较两组冠脉造影阳性率和血管病变受累支数比率。结果119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中ST段抬高者7例,ST段压低者112例。ST段抬高组的单支、双支血管病变支数比率与ST段压低组无显著性差异,而ST段抬高组的三支病变受累支数比率显著高于ST段压低组(71.4%VS9.8%,P=0.001)。结论临床需高度重视平板运动试验中引发的ST段抬高的患者,警惕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ST 段抬高 ST 段压低 冠状动脉造影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 32例。采用美国 GE公司生产的 T2100活动平板对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男 27例 ,女 5例 ;年龄 4.5-14.0岁。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 ,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 结果 :32例患者除 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 ,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 ,余 3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 ST段改变 :其中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 14例 ;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 8例 ;出现收缩压下降≥ 10mmHg(1mmHg=0.133kPa)5例 ;出现典型心绞痛 3例。且 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 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 ,可重复多次检查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损害 ; 观察 评价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was used to evaluate coronary artery damage in 32 cases of kawasaki disease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alysis of exercise test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kawasaki disease of coronary artery damage. Methods: choose between September 2017 and September 2018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32 patients with kawasaki disease of coronary artery damage. Using the American GE company's tablet T2100 activity exercise treadmill test carried out on the patient. (27 male and female in 5 cases;Results: among the 32 patients, except 2 patients showed severe pallor and physical insufficiency, the remaining 30 patients showed varying degrees of ST segment changes: among them, 14 patients showed ST segment changes that met the positive criteria; 2 patients showed severe paleness and physical insufficiency that could not be tolerated.ST segment changes did not meet the positive criteria in 8 cases.There were 5 cases wit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ecreased 10mmHg(1mmHg= 0.133kpa).Conclusion: treadmill exercise test is a safe and feasible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method for the follow-up and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 with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which can be repeated for multiple examinations. Key words: plate motion test;Coronary artery damage;To observe the evaluation 川崎病临床上以持续 5d以上的发热、球结膜充血、皮肤黏膜弥散性潮红、颈淋巴结大、指 (趾 )端的硬性水肿及膜样脱皮为主要表现。冠状动脉损害成为我国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 ,其诊断与随访至关重要。运动试验是在检查中人为施加一定负荷 ,测定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状动脉循环供氧的能力 ,诱发潜在的心肌缺血发作 ,明显提高冠状动脉疾病的检出率 [1]。本文就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 2017年 9月 -2018年 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 32例。患者均系本科出院随访患者 ,均符合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 1987年修订的川崎病诊断标准 ,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 。男 16例 ,女 16例 ;年龄 4.5-14.0岁 ,平均 (10.9±6.2)岁。冠状动脉扩张采用日本厚生省 1987年颁布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标准 :<5岁患者冠状动脉内径 >3.0mm,≥5岁患者冠状动脉内径 >4.0mm,或任一段冠状动脉内径是临近段的 1.5倍。冠状动脉瘤诊断标准 :动脉瘤内径 <5mm为小型动脉瘤 ,5-8mm为中型动脉瘤 ,>8mm为巨大型动脉瘤。 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情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美国 GE公司生产的 T2100活动平板进行试验运动终点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 /美国心脏病协会 (ACC/AHA)2002年公布的运动试验指南标准。患者于运动中实时监测心率及血压 ,并记录同步 12导联心电图 ,运动终点 :(1)收缩压下降≥ 10mmHg(1mmHg=0.133kPa);(2)出现心绞痛 ;(3)出现晕厥等恶性神经系统症状 ;(4)出现低灌注症状 ,如发绀、面色苍白 ;(5)出现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6)ST段抬高≥ 1.0 mV 。运动停止后 ,根据有无 ST改变 ,观察心电图运动前分别记录卧位、站位心电图 ,测定运动前血压 ,运动中每一级记录一级心电图 ,运动后即刻、 50s、 2min、 4min、 6min分别记录一次心电图 ,再测定一次血压。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即判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 :(1)患者在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2)患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 ,心电图在 J点后 80ms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 0.1 mV 、持续时间≥ 2min,或原先 ST段下降者运动后在原来下降基础上再下降 0.1 mV ;(3)患者在运动中收缩压下降≥ 10mmHg。 1.3统计学方法 采取 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和 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程度将患者分为单纯冠状动脉扩张组、冠状动脉瘤组。其中左侧冠状动脉扩张 11例 ,左侧冠状动脉瘤 3例 ,右侧冠状动脉扩张 7例 ,双侧冠状动脉扩张 8例 ,右侧冠状动脉瘤 1例 ,双侧冠状动脉瘤 2例。 见表 1。 表 1,患者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程度 组别 n 单纯冠状动脉扩张组 左侧冠状动脉扩张 11 右侧冠状动脉扩张 7 双侧冠状动脉扩张 8 冠状动脉瘤组 左侧冠状动脉瘤 3 右侧冠状动脉瘤 1 双侧冠状动脉瘤 2 32例中除 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 ,余 30例心率均达各年龄段预计最大心率 ,具体结果如下 :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3例 ,运动中收缩压下降≥ 10mmHg者 5例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者 8例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者 14例。出现心绞痛 3例 ,其中双侧冠状动脉瘤 2例 ,左侧冠状动脉瘤 1例。提示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明显高于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患者。见表 2. 表 2,患者试验结果 组别 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 典型心绞痛 运动中收缩压下降≥ 10mmHg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 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 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 双侧冠状动脉瘤 左侧冠状动脉瘤 例数 2 2 1 5 8 14 3.讨论 目前诊断川崎病并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依靠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但其很难发现狭窄或血栓性病变及远端冠状动脉的病变。近年来有报道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及 64层螺旋 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 [7],但均为损伤性检查 ,重复操作性差 ,不宜作为首选方法。运动试验在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中非常有用 ,可重复多次检查 ,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非侵入性检查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有助于冠状动脉病变危险层次的划分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2]。 ST段降低出现的时间越早 ,持续时间越长 ,降低数值越大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重 [5,6]。运动可增加心脏排出量 ,引起心肌耗氧量及心率增加 ,而心肌需氧量的增加仅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满足 ,因此当冠状动脉存在病变时 ,冠状动脉血流量不能随心肌需氧量的增加而增加 ,即可产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出现具有诊断意义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 [3]。

    综上所述 ,运动试验对于诊断、随访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又存在局限性 ,对于年龄小无法合作者或因心脏病活动受限的川崎病患者无法完成试验。但运动试验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服务的满意度 ,促使患者快速康复 ,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1] 易岂建 .川崎病的诊断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9):716-718. [2] 陈新民 .川崎病的诊断治疗现状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23(9):719-720.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冠脉造影与平板运动试验在诊断冠心病中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4 月期间,我院就诊的 50 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冠状动脉与平板运动试验。比较冠心病诊断结果。 结果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明显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平板运动试验,能有效提高诊断效果,且该方法属于无创诊断,能有效降低对患者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脉造影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运动试验在高血压合并呼吸困难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期间,高血压合并呼吸困难就诊于本院心内科的患者120例,进行心肺运动试验检查,男女分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运动负荷试验运动肺通气功能和运动耐力情况进行比较。结论心肺运动试验是一项有效检查方法,对冠心病诊断率较高,可以全面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肺运动试验 高血压 呼吸困难
  • 简介:过去几十年来.超光速航行一直只是科幻小说里的热门情节.不过最近美国联合量子学院(JointQuantumInstitute)的科学家却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以超光速运动的光子。

  • 标签: 超光速 科学家 光子 运动 中观 试验
  • 简介: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发作心悸10余年,多次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而作活动平扳试验运动前.平卧位心电图正常。体检心肺正常,基础血压140/90mmHg。无高血压病史,采用Bruce方案,运动总时间4分钟54秒,〈Ⅰ级,心率136次/分,达该年龄组最大心率100%。病人感觉气喘、无力、面色苍白,测血压160/100mmHg,当时血压增高考虑运动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即结束运动示窦性心律,心率逐渐减慢,103次/分,匀齐,血压由增高渐稳定,140/55mmHg,屏幕观察5′14″时,示房性期前收缩(PAS)诱发连续性频率达266次/分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由坐位,取平卧位,舌下含硝酸甘油0.5mg,鼻吸氧,

  • 标签: 运动负荷试验 诱发 室上速 Bruce方案 室上性心动过速 最大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评价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患者32例。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T2100活动平板对患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男27例,女5例;年龄4.5-14.0岁。均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超声心动图均提示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结果32例患者除2例出现严重面色苍白,体力不支不能耐受外,余3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ST段改变其中出现ST段改变达到阳性标准14例;出现ST段改变未达到阳性标准8例;出现收缩压下降≥10mmHg(1mmHg=0.133kPa)5例;出现典型心绞痛3例。且ST段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用于川崎病并冠状动脉损害患者的随访与诊断,可重复多次检查,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损害 观察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不典型胸痛患者通过运动负荷实验激发心肌缺血,观察NT-pro-BNP的变化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观察2013年1月-2013年11月选择住院患者60例对临床因胸痛而行运动实验阳性的患者,排除心力衰竭病史或者其他导致血容量负荷增加的疾病进行运动负荷实验,阳性患者在运动前及运动后120分钟进行NT-pro-BNP的检查,最后择期性冠脉造影检查。结论运动负荷实验阳性的患者,运动前后NT-pro-BNP明显升高者,表明冠脉病变较严重,运动后NT-pro-BNP升高不明显或者无变化者冠脉病变或者正常,对于不典型心绞痛患者,通过无创的检查分析进行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进一步提高冠脉检查的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检查,降低风险,减少费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心肌缺血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结合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2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其超声心动图进行诊断,通过观察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对其进行诊断,并对其诊断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发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且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与心电图ST-T改变结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效果显著,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应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心动图心肌运动变化 心电图ST-T改变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对中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营养状况、运动能力、心电图结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52例中老年慢性心衰重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针对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未开展针对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6例: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后营养状况、运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心电图结果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 中老年 慢性心衰重症 营养状况 运动能力 心电图结果
  • 简介:一般心电图机主要由导联输入部分、前置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又称中间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记录器、1mV标压发生器、电源供给电路、热笔加热电路、走纸部分等构成。现将各部分做一个简单介绍。

  • 标签: 心电图机 前置放大器 维修 检测 功率放大器 记录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李亚林新近提出:传统心电图导联系统在测试状态时,正负电极的数目多于二个以上,实际上构成了一种逻辑不同电压源并联测试电路,其电压源支路数等于正负电极数目的乘积,所测电压,实际上是一种相应的并联等效电压。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合成 测试状态 导联系统 电压 电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