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对激素替代周期冻融胚胎移植(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HRT-FET)中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接受HRT-FET的3288个周期,根据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分为三组。A组为黄体酮软胶囊联合地屈孕酮片组(478个周期),B组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组(1923个周期),C组为黄体酮针剂联合地屈孕酮片组(887个周期)。分别比较三组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A组、B组和C组间的临床妊娠率、12周妊娠率、移植周期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率和双胎分娩率C组高于B组[19.90%(78/392)比13.61%(109/801),P=0.011;30.61%(120/392)比20.47%(164/80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新生儿体质量[(3 178.60±635.38)g]高于C组[(3 033.01±682.54)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间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组不同黄体支持方案并不是12周妊娠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HRT-FET周期中,黄体酮软胶囊或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联合地屈孕酮片,均能取得与黄体酮针剂联合地屈孕酮片相似的妊娠结局,但仍需要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证实。

  • 标签: 黄体支持 冻融胚胎移植 激素替代周期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例采用胎儿镜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的MCMA双胎病例,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MCMA双胎通过激光阻断脐血流进行减胎的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情况、手术指征及方式、病情发展及母婴预后。结果本院3例MCMA双胎于孕17~24周进行胎儿镜下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其中2例足月分娩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无中文文献,共29例进行胎儿镜激光处理脐带的MCMA双胎病例,加上本文报道的3例,共32例。手术指征分别为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7例(21.9%),胎儿发育异常15例(46.9%),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7例(21.9%),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3.1%),双胎输血综合征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1例(3.1%),双胎之一胎死宫内1例(3.1%)。手术孕周14+1~27+3周,无手术相关的母体并发症发生。除外未松解脐带的2例和1例胎儿畸形引产外,余29例均活产。活产儿分娩孕周为24+3~40周,出生体重800~3 800 g。随访时间1月龄~9岁,新生儿死亡4例(原因不详),产前即发现多发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肛门闭锁、副耳),余24例未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结论对于伴有脐带缠绕等需要减胎的MCMA双胎,采用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缠绕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妊娠,双胎 脐带 胎儿镜检查 激光凝固术 脐带切断 脐带缠绕 胎儿期疗法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孕前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就诊的URSA患者4 534例,检测其孕前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观察孕后母婴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URSA患者孕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42.22±16.27)nmol/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比例分别为72.3%、24.0%和3.7%;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5,P<0.05);维生素D<50 nmol/L组年龄小于维生素D≥50 nmol/L组(P<0.05);维生素D<50 nmol/L组自然流产≥3次比例高于维生素D≥50 nmol/L组(P<0.05);维生素D水平与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模型调整了年龄、流产次数和季节,维生素D<50 nmol/L组妊娠失败风险增高[30.6%(76/248) vs 17.9%(12/67),χ2=3.67,P=0.02],OR值为2.02(95% CI:1.02~3.9);孕前维生素D<50 nmol/L组患者所分娩新生儿进入NICU风险增高,OR值为3.16(95% CI:1.15~8.65)。结论URSA患者孕前维生素D水平缺乏发生率高,并与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再次妊娠失败率有关,是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之一,并增加新生儿进入NICU的概率。

  • 标签: 流产,习惯性 不明原因 维生素D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孕前维生素D水平与妊娠结局。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就诊的URSA患者4 534例,检测其孕前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观察孕后母婴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URSA患者孕前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42.22±16.27)nmol/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充足的比例分别为72.3%、24.0%和3.7%;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5,P<0.05);维生素D<50 nmol/L组年龄小于维生素D≥50 nmol/L组(P<0.05);维生素D<50 nmol/L组自然流产≥3次比例高于维生素D≥50 nmol/L组(P<0.05);维生素D水平与外周血CD3+CD4+T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模型调整了年龄、流产次数和季节,维生素D<50 nmol/L组妊娠失败风险增高[30.6%(76/248) vs 17.9%(12/67),χ2=3.67,P=0.02],OR值为2.02(95% CI:1.02~3.9);孕前维生素D<50 nmol/L组患者所分娩新生儿进入NICU风险增高,OR值为3.16(95% CI:1.15~8.65)。结论URSA患者孕前维生素D水平缺乏发生率高,并与既往自然流产次数、再次妊娠失败率有关,是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之一,并增加新生儿进入NICU的概率。

  • 标签: 流产,习惯性 不明原因 维生素D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助产士全程导乐陪伴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的护理效果,以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4月~2020年12月为研究区间,以100例随机选择的于本院进行无痛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的护理路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路径为助产士全程导乐陪伴护理,对比产妇分娩期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产妇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泌乳始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但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痛产妇而言,助产士全程导乐陪伴护理能够有效缩短产程,获得更理想的妊娠结局,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助产士全程导乐陪伴护理 无痛分娩产妇 产程进展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孕中期进行血清学筛查对产前诊断以及妊娠结局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本院进行孕中期血清学筛查的1700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可选择AFP(甲种胎儿球蛋白)、Free-β-HCG(游离-β亚基-促绒毛膜性腺激素)、μE3(血清学游离雌三醇)双标试剂盒联合检测。对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所有孕妇中,其存在妊娠高风险患者占831例,其产妇年龄超过35岁的患者占139例,剩余692例的产妇年龄低于35岁,阳性风险检查率为4.5%,其新生儿缺陷类型中,21-三体综合症检出率占660例,18-三体综合症的检出率占77例,开放性神经管缺陷检出率占94例,高风险患者中年龄大于35岁产妇占84例,其染色体异常阳性检出人数为11例,异常检出率13.1%,产妇年龄低于35岁占414例,其染色体异常阳性检出人数为14例,异常检出率3.38%,,不同年龄其染色体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显著(P

  • 标签: 孕中期血清学筛查 产前诊断 妊娠不良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早期综合护理对妊高症患者血压控制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0年1月,纳入60名妊高症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一组为观察组(早期综合护理,n=30),另一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30),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血压指标:护理后:观察组(135.46±5.73)mmHg/(71.67±4.73)mmHg<对照组(143.53±5.27)mmHg、(78.71±4.64)mmHg,(p<0.05);对照组胎儿共出现低血糖6例(20.00%)、胎儿窘迫11例(36.67%)、新生儿窒息7例(23.33%)、早产8例(26.67%);观察组胎儿共出现低血糖1例(3.33%)、胎儿窘迫3例(10.00%),(p<0.05)。结论:针对妊高症患者,早期综合护理的实施,对于帮助患者控制血压,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作用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 标签: 早期综合护理 妊高症 血压控制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孕症实施人工授精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自我效果、妊娠结局方面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7.01~2020.12本院88例不孕症实施人工受精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包括A组44例,予常规护理;B组44例,予CNP护理,观察就诊时、护理后(出院时)自我效能(GSES)评分变化及妊娠成功率。结果 护理后,B组GSES评分高于就诊时(P<0.05),且高于A组(P<0.05);B组妊娠成功率为50.00%,高于A组25.00%(P<0.05)。结论 CNP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及妊娠结局,应用于不孕症行人工授精治疗中效果显著。

  • 标签: 不孕症 人工受精 临床护理路径 自我效能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讨优甲乐对妊娠期亚临床甲减(SCH)患者甲状腺功能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入我院的妊娠期SCH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归为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予以优甲乐治疗,起始药量取25~50ug/mL,对照组予以同等药量的安慰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产妇并发症以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各甲状腺激素指标(FT3、FT4及FSH)值高于或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妊高征、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总占比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早产儿、低体重儿等不良结局的围生儿总占比接近,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甲乐能够有效调节妊娠期SCH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减少妊娠并发症发生,并且一定程度上可提升围生儿安全,对分娩结局的改善有良好助益。

  • 标签: [] 优甲乐 妊娠期亚临床甲减 甲状腺功能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急危重症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8月我院产科接收的80例急危重症产妇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应用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为2.5%,产妇满意率为95.0%,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为15.0%,产妇满意率为75.0%,观察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 急危重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助产士全程导乐陪伴护理在对无痛分娩产妇护理效果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纳入60例观察对象,均为无痛分娩产妇,全部在2020年2月到2021年2月于本医院生产,以掷骰子结果将所有观察对象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则接受助产士全程导乐陪伴。将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两项不良情绪评分进行比较,提示实验组均更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提示实验组更高;均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理想,能够使其不良情绪缓解,并提高其满意程度,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导乐陪伴 无痛分娩 产妇 护理效果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分棉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分娩相关数据进一步研究探讨。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影响。

  • 标签: 分棉球 自由体位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产科危急重症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方式,并统计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妊娠结局情况。方法:研究所选时间为2020年3月到2020年12月,以产科急危重症患者为对象,共有152人,按照统计学方法进行分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作为风险护理组,然后从护理满意率,妊娠结局方面,对两种模式下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估对比。结果:风险护理组满意率为98.68%,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56%,对照组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85.33%和14.47%,前一组的各项指标都具备优势,P

  • 标签: 产科危重症 护理风险管理 满意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个性化饮食指导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现实效果。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当中选取我院妇产科门诊所收治的共计72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且以平均且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对两组孕妇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且对妊娠结局进行探索。结果:观察组孕妇就其自身血糖控制满意率率以及胎儿窘迫出现数量等诸多数据与对照组相比相对优异,并且妊娠期所出现的高血压等诸多疾病的发病率对照组相比相对较低。结论:个性化营养指导在应用过程当中,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结局有着更为积极的影响,在临床中需要予以充分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个性化饮食指导 妊娠期 糖尿病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当前医学研究上有了很大的创新,在妇产科的复发性流产问题上,也研究出了效果更好的治疗方法。复发性流产的问题也受到了很多医学研究者的关注,并且针对这一病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研究当中主要分析的就是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治疗方法,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等证明,都很好的证实了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本次论文也将针对这一方法展开研究,在论文的研究当中将58例有复发性流产的孕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观察分析,在实验当中采用的是平均分组的方法,通过对照实验,更好的观察出各项数据的变化,对照组当中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当中也同样采用这种治疗方法,但是需要加入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通过对比快来进行验证分析,对孕妇的体能各项数据进行检测,得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各项试验数据的证实,可以得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影响,在临床上的推广价值也很高。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阿司匹林 复发性流产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深入探讨对妊娠高血压患者使用硝苯地平和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具体疗效,以及凝血指标和妊娠结局的情况。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的单胎妊娠短子宫颈孕妇,接受不同方式治疗后妊娠结局的差异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产前检查,妊娠12~33周+6超声检查诊断为短子宫颈(≤25 mm)的单胎妊娠孕妇4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43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子宫颈长度<10 mm 21例,≥10 mm 414例;诊断孕周<24周106例,24~29周+6 104例,≥30周225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休息组、孕酮组、环扎组,比较不同子宫颈长度、不同诊断孕周下3组孕妇的孕37周前分娩率、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妊娠结局,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短子宫颈的发生率为7.07%(435/6 155),其中,诊断孕周<24周106例(1.72%,106/6 155)、24~29周+6 104例(1.69%,104/6 155)、≥30周225例(3.66%,225/6 155)。(2)子宫颈长度<10 mm的21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8例,孕酮组1例,环扎组12例。单纯休息组和环扎组的中位分娩孕周[分别为28.5周(25.0~40.0周)、37.0周(28.0~40.0周),U=18.000,P=0.020]、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1 245 g(630~3 830 g)、2 648 g(1 560~3 830 g),U=19.500,P=0.028]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环扎组的新生儿不良结局优于单纯休息组(分别为3/12、6/8),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3)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24周的96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36例,孕酮组26例,环扎组34例,3组的分娩孕周、校正后的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辅助生殖技术助孕(OR=11.97,95%CI为1.88~76.44,P=0.009)、感染(OR=46.03,95%CI为5.12~413.58,P=0.001)、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OR=9.87,95%CI为1.69~57.60,P=0.011)、妊娠期短子宫颈史(OR=7.24,95%CI为1.04~50.24,P=0.045)为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4)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为24~29周+6的95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单纯休息组52例、孕酮组34例、子宫颈环扎术组9例。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40,95%CI为4.67~680.61,P=0.002)。(5)子宫颈长度≥10 mm且诊断孕周≥30周的223例短子宫颈孕妇中,孕34周前分娩率为6.3%(14/223),妊娠结局良好。各治疗组的分娩孕周、孕37周前分娩率、孕34周前分娩率、新生儿出生体重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染(OR=10.91,95%CI为2.21~53.96,P=0.003)和早产史(OR=8.63,95%CI为1.25~59.65,P=0.029)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短子宫颈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子宫颈环扎术治疗的结局优于单纯休息和孕酮治疗;子宫颈长度≥10 mm的短子宫颈孕妇行孕酮及子宫颈环扎术治疗与单纯休息相比,妊娠结局无明显差异。感染、羊膜腔内絮状沉积物、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妊娠期短子宫颈史、早产史是短子宫颈孕妇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子宫颈 宫颈长度测量 早产 环扎术, 宫颈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尿蛋白监测水平、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尿蛋白监测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尿蛋白监测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12.00%低于对照组40.00%(P<0.05)。结论:拉贝洛尔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显著,可控制血压和减少蛋白尿,改善妊娠结局

  • 标签: 拉贝洛尔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临床疗效 分娩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效长方案或拮抗剂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VF/ICSI)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首次IVF/ICSI助孕的1286例PCOS患者(1286个IVF/ICSI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促排卵方案的不同将所有周期分为长效长方案组(1106例)和拮抗剂方案组(180例),分别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促排卵治疗过程和首次移植(包括新鲜周期或复苏周期移植)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拮抗剂方案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bFSH)[(6.37±1.70)IU/L]显著低于长效长方案组[(6.84±1.69)IU/L](P=0.001),基础窦卵泡计数(34.52±11.23)多于长效长方案组(27.63±8.24)(P<0.001),故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将两组数据进行匹配,匹配后长效长方案组和拮抗剂组分别纳入165个和166个取卵周期。拮抗剂方案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时间[(9.43±1.78)d]、Gn使用总量[(1 648.95±524.15)IU]低于长效长方案组[(13.85±3.45)d,P<0.001;(2 391.14±826.55)IU, P<0.001],且卵泡发育率[53.21%(3095/5817)]、获卵数[(20.72±8.55)个]、囊胚形成率[72.77%(1291/1774)]和可利用胚胎数[(8.20±5.09)个]显著高于长效长方案组[43.24%(2599/6011),P<0.001;(16.42±6.14)个,P<0.001;63.06%(840/1332),P<0.001;(6.39±3.35)个,P<0.001],但两组间卵子利用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长效长方案组和拮抗剂方案组患者首次移植(新鲜或复苏周期移植)后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和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COS患者IVF/ICSI助孕时应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存在Gn使用总量少、刺激时间短、囊胚形成率高、可利用胚胎数多等优势,但其中重度OHSS发生率和首次移植妊娠结局与长效长方案相同。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受精,体外 胚胎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