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赵桂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23
  • 出处:《健康女性》2020年3月7期
  • 机构:枣庄职业学院 山东枣庄2778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对传染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收治的传染科患者40例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其诊疗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并根据两组数据随机分配法则对患者进行研究组与对比组的分组处理,每组20例,研究组施以人文关怀护理,对比组施以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护理满意度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升,并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与对比组相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传染科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肺结核疾病的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价值研究。方法:我们医院对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接收诊治的130例肺结核疾病的病患者作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为了更加合理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临床影响效果,本医院将以上130例病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于常规护理组之中的患者单纯的采取传统化的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对于实验分组当中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展开护理,两种护理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合理的比较和探究。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性护理群体患者在定向护理后的实际概率(%)大大高于常规护理群体患者的实际概率(69.23%)。同时实验护理组病患者在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之后病患者对护理结果也表示更加满意。讨论:临床路径护理策略在目前的医疗记录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对于结核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课程,患者的康复良好。

  • 标签: 肺结核疾病 临床效果 护理方法 针对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于肺结核患者护理质量产生的影响 。 方法 本研究选取 的 226 名研究对象均为 2017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 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的 112 名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的 114 名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措施 , 对两组的护理指标进行评判和估量。 结果 在一定的护理周期之后, 实验组 患者的 认知 、生活能力和药物依从性的改善程度明显比对照组的患者高 ( P< 0.05)。 结论 临床路径护理对于肺结核患者康复效果更加显著,患者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状况,以及药物的依从性性都明显得到改善。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肺结核 常规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改进 PICC 护理质量时,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作用。 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 110 例需要进行 PICC 护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常规护理方法运用于对照组,成立静脉治疗护理小组专门护理实验组,统计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的 55 例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对 PICC 护理质量具有显著改善提高作用,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护理质量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该院门诊患者中抽取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导医服务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挂号与等待检查时间以及导医护理质量,分析两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较高,且导医护理行为规范评分、导医分诊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导医就诊服务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挂号时间、等待检查时间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提升门诊导医护理质量中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实施。

  • 标签: 门诊 导医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 118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9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行手术室无缝隙护理。对比 2组护理问题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手术室行全程无缝隙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增强治疗效果,该模式应在手术室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全程 无缝隙 护理 手术室 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的88例血液透析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择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我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透析过程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透析期间出现跌倒、脱针、出血、设备故障、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9 年 2月~ 2020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 6 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进行整体护理措施。结果:经对应护理后,总满意率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 96.67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 3.33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6.67 %,对照组剖宫产率为 23.33 %,显著高于实验组的 10 .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保证母婴健康,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质量 母婴健康 整体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以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产科收治的产妇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情况及母婴健康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2.68±3.43)分,高于对照组的(83.16±1.29)分,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3.06±1.12)分、出血量(143.37±8.27)ml、产后抑郁(32.62±4.34)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5.97±2.03)分、(297.65±9.43)ml、(53.79±5.48)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产科护理中,采取整体护理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母婴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 产科 护理质量 母婴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脑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 2016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脑外科若干例,按照电脑随机法抽取204例,将其分为了两组,对对照组102例患者采用 常规化护理干预法,其中男性52例,女性50 例,;对实验组102例患者采用 综合化的护理干预法,男性54 例,女性48 例,差异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护理依从结果,所有患者分组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提高 脑外科护理 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中强化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及重要作用。方法:此次研究时间确立自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51 例,将其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护理安全管理,统计并计算各组患者透析过程中出现不良情况的概率,分析差异性,另外对两组护理管理工作质量进行评测比对。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期间出现低血压、感染等不良情况的总发生概率相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同时经评估发现,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相应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血液透析室开展护理工作期间强化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不良情况,确保透析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对于护理质量以及母婴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9年 2月至 2019年 8月入院的 90例产妇,在随机分组的情况下,分为对照组 45例,研究组 45例。针对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产妇给予整体护理。从总产程用时、产后出情况、护理满意度、掌握母乳喂养知识情况、新生儿 Apgar 评分者五个方面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总产程用时分别为( 7.1±0.4)小时、( 10.4±1.2)小时,对照组的总产程用时长于研究组;从产后初学情况来看,研究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分别为 2.4%、 13.9%,对照组高于研究组;从新生儿 Apgar 评分来看,研究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的 Apgar 评分分别为( 9.4±0.4)分、( 8.1±0.2)分,对照组低于研究组;从掌握母乳喂养知识的情况来看,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分别为( 95.4±0.1)分、( 60.1±0.4)分,对照组低于研究组;从护理满意度来看,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98.1%、 86.4%,对照组低于研究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整体护理应用到产科护理之中,可以保障母婴健康,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产科 整体护理 护理质量 母婴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管理在妇产科临床中对护理质量的提高作用。方法:随机选择 150例于我院施行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对照组( 75例、妇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 75例、护理管理) 2组,对比 2组患者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在对照组产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护理管理的观察组护理文书记录( 18.5±1.9分)、护理环境( 18.7±2.1分)、健康宣教( 18.1±1.8分)、药物器械管理( 17.8±1.5分)、护理安全( 18.6±2.0分) 5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更高;且观察组护理人员受表彰率明显更高、投诉率和纠纷发生率均明显更低,组间对比 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引入并增大护理管理力度,有利于提升科室护理人员护理技能和水平,进而改善护理质量

  • 标签: 妇产科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 纠纷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通过护理流程管理对血液透析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我院收治的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共 60例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进行护理流程管理模式,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质量情况。 结果:对照组的血透延迟、跌倒、渗血、皮下血肿的存在比例多于实验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多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护理流程管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有显著的提升,患者对护理流程管理这种创新模式十分满意。

  • 标签: 护理流程管理 护理质量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胸外科临床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方案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收治胸腔镜手术患者总计 300例,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 n=150)与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实验组( n=150),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方案应用于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胸外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和分析癌症疼痛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提高疼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7—9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科出院的150份恶性肿瘤伴慢性癌痛患者的终末病历,应用"癌症疼痛护理记录质量评价标准"对疼痛相关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进行评价。采用百分数表示不同得分的病历比例以及各条目书写的正确率。结果癌痛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评价满分的病历占8.67%(13/150),90~99分占34%(51/150),80~89分占36%(54/150),70~79分占14.67%(22/150),<70分占6.67%(10/150)。癌痛护理文件书写正确率较低的条目依次是入院患者进行全面疼痛评估(32%,48/150)、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及观察的护理指导(70%,105/150)、疼痛控制平稳(NRS≤3分)的患者至少每2周进行1次全面疼痛评估(72%,108/150)。结论癌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可反映疼痛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护理质量,目前临床癌痛护理文件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提示管理者应在制度完善、护士培训、质量督导及信息支持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癌痛护理文件书写的质量,促进护士在癌痛全程管理中更好地发挥专业作用。

  • 标签: 癌症疼痛 护理文件书写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护理品质链运用到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9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患者200例,随病例单双号法将其分为两组,各100例。单号组采用规范化基础护理,双号组采用护理品质链。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GQOLI-74量表评分及满意度。结果双号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3/100),低于单号组17.0%(1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号组吞咽护理、营养补给、疼痛护理指标水平分别为(93.47±2.95)分、(96.35±3.48)分、(95.31±1.93)分,均高于单号组(72.15±3.26)分、(77.32±2.48)分、(80.25±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号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88.23±1.65)分、(83.29±1.59)分、(85.22±2.17)分、(87.38±2.73)分,均高于单号组(73.18±4.39)分、(65.24±1.37)分、(70.28±3.42)分、(60.35±2.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号组院前简介、巡房频率、人员态度、专业水平、出院指导评分分别为(93.18±1.47)分、(96.38±2.08)分、(95.39±2.47)分、(93.83±2.94)分、(94.18±1.37)分,均高于单号组(74.22±2.53)分、(80.31±2.17)分、(81.33±1.46)分、(78.35±2.17)分、(81.17±2.1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品质链可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专科水平,改善预后质量,有利于专科化护理服务的构成。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质量 护理品质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危重症患者在临床护理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本院中 2017 年 2 月至 2018 年 2 月所收治的 100 例危重症患 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 50 例,给予常规护理,一组为观察组 50 例,给予临床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抢救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的评分情况。 结果: 观察组在抢救情况中的抢救等待时间、抢救时间、检查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所用的时间, P<0.05 。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总满意度比对照组的总满意度高, P<0.05 。 结果: 对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方法中采用临床护理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抢救等待时间、抢救时间以及检查时间,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抢救效率,让临床抢救工作更便利,能有效的促进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 危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子宫肌瘤护理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 2020年 2月我院收治的 8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护理应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好,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质量 持续改进 子宫肌瘤 护理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