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辨证型的银屑病表皮各层P物质表达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证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P物质的表达,利用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检测银屑病皮损表皮各层P物质的平均光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种证型银屑病P物质表达均高于正常,其中血燥型表达最强,其次是血热型,最弱是血瘀型。三型均在角质层表达最强,其次是基底层,最弱是颗粒层和棘层。血热型在基底层、角质层表达最强,棘层次之,颗粒层最弱。血燥型以颗粒层和角质层强,基底层和棘层弱。血瘀型在基底、颗粒和角质层表达强。结论不同证型的银屑病表皮各层P物质表达存在差异。

  • 标签: 银屑病 中医辨证分型 P物质
  • 简介:基于1992、2001和2013年沙溪河谷地带TM影像解译数据,在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基础上,应用土地利用程度模型、网格分析、空间插值和梯度分析法,揭示了土地利用程度的时空多维度特征。结果表明:1)林地比重达80%以上,21年间城镇化快速发展,居住地和工矿交通用地增幅高达85.61%和398.05%;2)河谷沿岸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其中500m缓冲区为高值区,21年间扩张至3000m,随着远离河谷土地利用程度降低,500-1500m缓冲区为下降剧烈区,大于1500m下降速度降低。河流梯度上峰值经过永安、三明、沙县建成区及沿岸乡镇,其中沙县地区最高;3)垂直梯度上高值区主要集中于低海拔(〈150m)和平坦坡(〈5°)地带,低丘(150-300m)及缓坡(5-15°)地带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随着海拔和坡度提升土地利用程度不断下降且降幅减小,海拔〉450m及坡度〉25°地带土地利用程度较低且保持稳定;4)21年间土地利用程度整体上升,且后期上升速度较快,各维度土地利用程度高值区不断扩张,低值区不断萎缩,主要由居住地和工矿交通用地扩张造成。

  • 标签: 土地利用程度 多维度分异 福建沙溪河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不同分子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状况。方法择本科室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间12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了解患者免疫组化分型状况、不同分型患者病理特征状况及患者预后状况。结果120例患者中LuminalA型74例,LuminalB型14例,三阴型22例,HER2阳性型10例。不同分型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存在明显差异(P<0.05),HER2阳性型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LuminalA型(P<0.05)。结论乳腺癌不同分子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存在差异。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分型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利用Riccati方程展开法和线性变量分离法,得到变系数(2+1)维Broer-Kaup方程(VCBK)包含q=C1x+C2y+C3t+R(x,y,t)的复合波解。根据得到的孤波解,研究该方程新颖的复合波局域激发和结构。

  • 标签: Riccati方程展开法 VCBK方程 复合波解 局域激发
  • 简介:景观设计是一门与城市规划、环境学、建筑学、美学等诸多不同学科相融合的学科。在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通过建筑、园林等给人们带来直观的视觉,而且能够通过不同的构成造型来传达建筑理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学艺术是现代景观设计中基本的设计要求,将美学艺术和构成几何进行科学的结合,提高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是《景观空间设计》的突出特点。

  • 标签: 景观设计 美学艺术 空间设计 分形 几何 城市规划
  • 简介:利用理论中的聚集分维、结构因子和均衡度计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维数,并分析其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由于生态系统边缘效应和交通通信网络的发达而表现出内部空间结构的紧致性;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其城市空间亦趋于集聚和整合;环渤海经济圈则由于社会经济活动集中于渤海湾地区而形成了差异较大的内外圈层,城市体系空间结构最为松散.最后基于理论的测算与分析结果,提出了3个经济圈城市体系空间结构和功能优化的建议.

  • 标签: 分形理论 城市体系空间结构 长江三角洲经济圈 珠江三角洲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圈
  • 简介:摘 要:大跨度预应力连续T刚构梁0#块具有高度大、钢筋和管道密集等特点,混凝土浇筑质量不易控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成套溜槽、仓浇筑、多点振捣”混凝土浇筑工法,通过优化设计连续梁内腔腹板模板,实现仓分层浇筑,有效降低了混凝土浇筑高度,实现了两侧腹板均匀浇筑,确保了混凝土振捣密实,大幅提高了工效。

  • 标签:
  • 简介:从前,山村里有两个秀才,一个叫成仁,一个叫汤财。一天,他们骑着毛驴一块进城赶考。中午时分,太阳火辣辣的,他们随身带的水都喝光了,两人又渴又困。可此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上哪弄茶水呢?忽然隐约听见远处传来“晔哗”的流水声,他们喜出望外,急忙向前赶去。那儿果然有一处清澈的溪水,两人翻身下驴喝了个够,

  • 标签: 中学 阅读教学 《分饼与分银》 陈爱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3例MEITL的临床资料,对部分病例补充免疫组化检测及EB病毒编码RNA检测(EBER)。分析患者的临床、内镜、影像学、病理特征。结果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4~65岁,中位年龄59岁。病变部位:小肠12例,结直肠7例,胃2例。肿瘤单发6例,其中小肠5例,结直肠1例;多发7例,分别是胃+小肠+结直肠2例,小肠+结直肠4例,空肠+回肠1例。5例患者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水肿、小溃疡灶、息肉、肠壁狭窄和环周型肿物。11例CT显示胃壁或者肠壁增厚及肿块。肿瘤组织学显示,形态单一的小至中等大小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伴显著嗜上皮性,背景无炎症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提示,CD56和T细胞胞质内抗原(TIA-1)均为阳性11例,CD4阳性1例,CD8阳性5例,CD4和CD8均阳性1例,CD4和CD8均阴性7例,1例异常表达CD20。12例行EBER检查,均为阴性。13例患者中,6例采用手术切除+化疗,3例采用单纯化疗,2例先采用手术切除但后续治疗不详,1例单纯手术切除,1例治疗方法不详。随访9例,时间1.0~16.1个月,7例死亡,2例存活,余4例失访。结论MEITL是罕见的肠道原发的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预后差。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和EBER,同时要与其他淋巴瘤和炎症性肠病进行鉴别诊断。

  • 标签: 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 病理特征 炎症性肠病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梭细胞型髓样甲状腺癌(MTC)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2至2019年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诊断的梭细胞型MTC 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26~54岁,患者均以颈部肿块就诊,其中1例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观察,瘤组织以梭细胞成分为主,细胞呈束状或交织状排列,细胞核呈短梭或长梭,胞质丰富,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组织有纤维血管间质分隔伴淀粉样变,与周围甲状腺组织边界较清。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所有病例肿瘤细胞均为降钙素、嗜铬粒素A(CgA)、突触素、CD56、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阳性,Ki-67阳性指数3%~10%,而其他定向分化标志物均阴性。随访7~84个月,4例均健在,未见复发。结论梭细胞型MTC是一种少见MTC病理类型,诊断需要结合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究食管梭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68例内镜及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染色。结果光镜下全部病例组织形态均呈平滑肌瘤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程度不等的SMA阳性,4例局部性,MCT阳性细胞存在于平滑肌瘤中而间质瘤内缺乏。结论食管梭细胞肿瘤中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缺乏典型间质瘤的免疫表型。CD117、SMA和MCT的染色有助于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 标签: 食管肿瘤 梭形细胞 平滑肌瘤
  • 简介:摘要:探究食管梭细胞肿瘤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68例内镜及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两步法染色。结果:光镜下全部病例组织形态均呈平滑肌瘤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程度不等的 SMA阳性, 4例局部性, MCT阳性细胞存在于平滑肌瘤中而间质瘤内缺乏。结论:食管梭细胞肿瘤中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缺乏典型间质瘤的免疫表型。 CD117、 SMA和 MCT的染色有助于平滑肌瘤与间质瘤的鉴别诊断。

  • 标签: 食管肿瘤 梭形细胞 平滑肌瘤
  • 简介:主要进行了金相光学显微组织观察和SEM观察,分析了针状组织的形貌特点。同时对组织长大过程中出现的合并和碰撞等现象做了相应的讨论。根据SEM观察结果,讨论了针状铁素体组织在夹杂物和晶界处核的特点。最后给出了针状组织维L~(Vickers)硬度的测量结果和评价。

  • 标签: 针状铁素体 维氏硬度 夹杂物形核
  • 简介:〔摘要〕从物理课堂教学语言的特点、运用技巧及表达等阐述了物理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如何从教学实际出发,取得最佳效果。

  • 标签: 〔〕物理课堂教学语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7—2019年我国炭疽流行特征及发病规律,对部分省份(自治区)的炭疽芽胞杆菌进行分子型分析。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9年报告的炭疽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和时间、地区及人群分布情况;以2017—2019年离的47株炭疽芽胞杆菌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经典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anSNP)和15个位点的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15)方法对炭疽芽胞杆菌进行分子型分析。结果2017—2019年共报告的炭疽病例数为951例,其中938例是皮肤炭疽,达到总报告数的98.63%,分布地区主要在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累计病例数前三位的省份是甘肃(215例)、四川(202例)和青海(191例);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夏秋季发病较多,8月份达到发病高峰,2017—2019年的6至10月份发病数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66.35%(211/318)、72.32%(243/336)和68.01%(202/297);年龄范围分布主要在20~59岁,约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约为3∶1。职业以牧民和农民为主,牧民病例占当年全部报告发病数的49.70%~58.18%,农民病例占当年全部报告发病数的31.45%~36.70%。每年均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2017—2019年共报告29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canSNP分析显示,47株菌中有37株属于A.Br.001/002亚群,10株属于A.Br.Ames亚群。MLVA15析显示,测试菌株可以分成17个基因型,其中有10个基因型只包括1株菌。结论我国2017—2019年炭疽主要以皮肤炭疽为主,有明显地区性、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征;canSNP和MLVA15等分子型方法可以在传染病溯源工作中发挥作用,为炭疽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炭疽 流行病学 分子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