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罹患眼科全身系统性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在操作护理时出现的一些护理风险原因进行讨论,整合护理安全管理手段,归纳安全护理的经验。方法:按照潜在的危险严重病症患者在改良初期的预警评分,对于患有眼科全身系统的相关严重危险病症的患者施行风险评测的操作,患者总数是 40例,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结果:我院收治的 40例患有眼科全身系统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在施行护理期间,没有出现纠纷和护理失误相关状况。结论:针对罹患全身系统的严重危险病症患者,应用相关护理风险管理手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提升护理的效果。

  • 标签: 全身系统性严重危险病症 护理风险管理 眼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评分(SII)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方法采用回顾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51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11例,女202例;年龄为(64±12)岁。观察指标:(1)结直肠癌病人SII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分析。(2)结直肠癌病人SII的影响因素分析。以SII中位数为截断值,将病人分为高SII和低SII病人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非参数检验。选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或Kruskal-Willas分析并进行Bonferroni校正。采用线性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结直肠癌病人SII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分析:513例病人的SII为355(253,507)。513例病人以SII中位数355为截断值,257例SII>355为高SII,256例SII≤355为低SII。高SII病人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前白蛋白(Alb),CA125,肿瘤位置(左半结肠、右半结肠),肿瘤长径、手术方式(腹腔镜辅助、开腹),病理学T分期(T0期、T1期、T2期、T3期、T4期),病理学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87±17)分,(37±5)g/L,8.80 U/mL(5.90 U/mL,14.15 U/mL),174、83例,(5.2±2.8)cm,208、44例,5、19、25、131、63例,34、98、94、14例;低SII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91±13)分,(38±4)g/L,7.20 U/mL(5.40 U/mL,10.03 U/mL),200、56例,(4.0±1.9)cm,221、24例,8、39、35、118、45例,61、84、79、12例,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70、-3.211,Z=-3.799,χ²=7.050,t=5.324,χ²=6.179,Z=-3.390、-2.227,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SII与肿瘤长径呈正相关(r=0.390,P<0.05)、与术前Alb呈负相关(r=-0.200,P<0.05)。Wilcoxon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于右半结肠与左半结肠、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手术病人SII分别为447(311,720)与352(251,493)、439(284,640)与345(243,481);肿瘤位于右半结肠与左半结肠病人,行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手术病人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ruskal-Willas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学T分期(T0、T1、T2、T3、T4期),病理学TNM分期(Ⅰ、Ⅱ、Ⅲ、Ⅳ期)病人SII分别为289(201,463)、296(210,398)、329(252,446)、369(265,505)、434(274,631),307(226,400)、380(260,503)、381(272,563)、376(273,634);不同病理学T分期病人、不同病理学TNM分期病人S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直肠癌病人SII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KPS评分、术前Alb、CA125、肿瘤位置、肿瘤长径、病理学N分期、病理学TNM分期是影响结直肠癌病人SII的相关因素(Beta值=-3.5,-15.8,3.7,106.3,51.8,115.1,104.7,141.2,95%可信区间为-5.7~-1.3,-22.6~-9.1,1.8~5.5,34.6~177.9,38.5~65.2,40.5~189.7,11.2~198.2、46.9~235.9,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是结直肠癌病人SII的独立影响因素(Beta值=79.5,42.5,95%可信区间为8.4~150.7,26.6~58.4,P<0.05)。结论结直肠癌病人SII与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术前Alb、病理学T分期、病理学TNM分期具有相关。术前低蛋白血症提示高SII,肿瘤长径越长、肿瘤位于右半结肠、TNM分期越高、机体免疫炎症失衡状态更为严重。肿瘤位置和肿瘤长径是结直肠癌SII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全身免疫炎症评分 临床病理特征 相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术前放疗与不放疗癌症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案的安全。方法抽取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癌症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40例术前未接受放疗,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1组,20例)与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1组,20例)。其余40例接受术前放疗,并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全身麻醉(全身麻醉2组,20例)与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2组,20例)。结果术前接收放疗组的WBC、PLT水平低于术前未接收放疗组,全身麻醉2组水平低于全身麻醉1组,硬膜外麻醉2组水平明显低于硬膜外麻醉1组,差异显著(P<0.05)。组间比较术中尿量、输液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中出血量全身麻醉2组高于全身麻醉1组,硬膜外麻醉2组高于硬膜外麻醉1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前化疗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手术麻醉风险,具体的术前放疗中,在应用安全方面,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基本相当。

  • 标签: 癌症患者 术前放疗 麻醉
  • 简介:[摘要] 目的 有针对的探究ICU多发伤患者肺部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然后提出相对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本文采取回顾分析的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0月这个阶段内所接收的ICU多发伤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该类患者面临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来掌握其中的内在原因,然后提出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并验证具体效果。结果 通过调研分析和实际研究可以充分看出,导致ICU多发伤患者出现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误吸、原发伤或创伤之后急救不够及时有效,在服用抗生素的时候不够科学合理,有比较典型的侵入操作,或者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等等。针对相关微信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然后着重做好控制,在35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出现抢救无效死亡的情况,其死亡率占总比例的14.3%,30例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治疗总有效率为百分之85.7%。结论 对于ICU多发伤患者来说,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要从根本上有效做好原发伤的治疗工作,然后深入分析和探究患者的侵袭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治疗和处理,在其中辅助呼吸治疗法,早期做好气管切开,这样能够有效规避侵袭真菌感染的情况,使患者的预后效果十分良好,为患者及早恢复健康提供必要的保障。

  • 标签: [] 多发伤 急诊ICU 全身管理 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有效及安全。方法择取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150例,观察组150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RR、HR、MAP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无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有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67%和12.00%,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效果确切,且安全更高,因此该种麻醉方式更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感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浆脂多糖(LPS),观察本病患儿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情况,及LPS对本病进展的影响。方法全部病例入院后检测LPS等指标,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SIRS患儿血浆LPS均数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相关分析未发现LPS与WBC计数和CRP间存在相关(P>0.05)。结论感染SIRS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多见,LPS对本病快速病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儿童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脂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肿胀液在全身麻醉吸脂术安全及有效。方法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集女性吸脂患者149例资料,年龄18~63岁,平均28.9岁。在全身麻醉结合含布比卡因局部麻醉肿胀液作用下完成不同部位吸脂术。结果布比卡因使用量1.14~1.87 mg/kg未显示明显毒性,布比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组在所试各种吸脂量范围未显示不良反应。布比卡因组及其布比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组肿胀液镇痛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术后当天无明显疼痛感,而利多卡因组肿胀液术后当天疼痛感明显;布比卡因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利多卡因组患者缩短一半;使用含布比卡因的肿胀液术后患者恢复快、愈合好、并发症少。结论布比卡因及其布比卡因联合利多卡因肿胀液具有镇痛时间长、麻醉效果好、术后无痛苦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布比卡因 利多卡因 安全 吸脂 肿胀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的有效及安全。 方法: 择取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6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300 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抛硬币方式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 150 例,观察组 150 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后呼吸频率( RR )、心率( HR )、平均动脉压( MAP )、麻醉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 RR 、 HR 、 MAP 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无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有意义( P <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67 % 和 12.00 % ,数据经统计学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在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效果确切,且安全更高,因此该种麻醉方式更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程配合护理应用于行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的患者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共84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接受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的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随机将其分为42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将常规护理应用于对照组临床中,观察组采用全程配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气管插管成功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气管插管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将全程配合护理应用于接受气管插管和全身麻醉的患者临床中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全程配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全身麻醉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它通过抑制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意识消失、全身无痛,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条件。然而,传统的全身麻醉药物往往存在用量大、副作用多等问题,影响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因此,寻找一种能够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提高麻醉效果且安全高的辅助药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右美托咪啶因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和良好的临床效果,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全身麻醉治疗 临床效果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腹膜透析(腹透)相关腹膜炎为腹透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腹透失败的常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透析质量与预后。部分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痊愈后临床预后不佳(包括腹膜炎重现、死亡等),推测与体内持续慢性炎症状态有关,包括系统炎症和腹腔局部炎症。系统炎症主要表现为血清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促发蛋白质能量耗竭和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炎性反应和动脉硬化综合征)恶性循环加速疾病进展。腹腔局部炎症主要为炎细胞和促炎因子持续升高,改变腹膜结构如间质增厚和腹膜纤维化,影响腹膜溶质分子转运和超滤功能,导致腹膜超滤衰竭,严重者发生包裹腹膜硬化症。本文综述了腹透相关腹膜炎患者痊愈后系统炎症与局部炎症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及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腹膜炎痊愈后腹透患者的关注度,改善长程腹透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腹膜透析 炎症 腹膜炎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与有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给予单纯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以麻醉效果、麻醉前后各阶段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考察指标,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间麻醉效果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心率与血压变化浮动较大(P<0.05);研究组患者在麻醉前、后各阶段心率及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较高的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安全性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在 开胸手术中应用 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1月至 2020 年 4 月我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 70 例,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 临床指标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在 T 2 、 T 3 、 T 4 时的 SBP 、 DBP 、 HR 值均优于参照组( P < 0.05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要低于参照组,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开胸手术行全身麻醉增强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开胸手术 全身麻醉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全身麻醉患者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镇静以及辅助全身麻醉的节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全身麻醉的患者46例,将其根据手术时间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麻醉中使用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患者则使用氯化钠,对比两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以及麻醉药物使用剂量。结果观察组用药10min后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使用的丙泊酚以及芬太尼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全身麻醉患者中,使用右美托咪啶进行辅助麻醉以及镇静,能够使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患者的痛苦得到明显的降低,具有广泛使用的价值。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辅助全身麻醉 镇静以及全麻 节俭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3月~2016年9月在我院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观察组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完全阻滞所需时间,统计术中不同时间点患者的血压、心率及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两组术后认知功能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完全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术中HR、MAP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12、24h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更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硬膜外麻醉 全身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全身麻醉前期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对全身麻醉患者诱导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胸外科收治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共10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诱导方式,实验组在常规麻醉诱导的基础上增加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比较两组患者循环变化及相关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插管3min及10min平均动脉压为(79.1+9.5)mmHg、(68.1+12.8)mmHg,对照组患者在插管3min及10min平均动脉压为(73.4+9.0)mmHg、(63.9+14.7)mmHg,相比于进入手术室后实验组平均动脉压(86.7+13.7)mmHg,对照组(85.7+9.9)mmHg下降程度显著,且对照组下降幅度高于实验组;两组患者皮质醇水平插管3min明显低于进入手术室后,血糖水平在插管10min明显低于进入手术室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刻的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乳酸(Lac)等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前期靶控输注右美托咪啶能够显著减少胸外科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和全身麻醉诱导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紊乱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全身麻醉 靶控输注 右美托咪啶 血流动力学 应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诱导的辅助作用及对减少麻醉药物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采取全身麻醉治疗的5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全身麻醉诱导前,对实验组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对照组注射0.9%医用氯化钠溶液,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镇静评分,并详细记录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剂的使用量,观察两组麻醉并发症的发生人数,计算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给药后10min、30min,实验组患者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全身麻醉 辅助镇静 麻醉药物剂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21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86例老年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两组均实施全身麻醉,同时观察组另予以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应激反应。结果:二氧化碳气腹后40min观察组应激反应相比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实施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减少应激反应。

  • 标签: 全身麻醉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 老年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