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临床输血病人受者和供者交叉配技术。对病人红细胞输注前进行“交叉”配试验,试验方法为混装检测,对检测结果与常规交叉配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分析混装交叉配试验对临床输血标本的检测结果是否相容,达到省时、节约成本、保障临床输血安全的目的。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一年期间的200例受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盐水交叉配和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配,每组100例。观察两组交叉配相容率。结论 研究组和对照组相容率分别为99.00%、98.00%。研究组和对照组交叉配一样达到输血相容性检测的目的,同型输注:相容。相容性检测效果(P

  • 标签: 红细胞 交叉配血 混装 省时 节约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 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中联合检测血常规和 C 反应蛋白的效果情况。 方法 :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3 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 65 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对象,全部患儿都接受 血常规中 WBC ( 白细胞计数 )、 C 反应蛋白 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评定 3 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 结果 : 与 血常规或 C 反应蛋白 单项检测相较, 联合检测的阳性检出率显著更高 ( P< 0.05);同时, 与 病毒性感染患儿的指标水平 相较 , 细菌性感染 患儿 C 反应蛋白 浓度和 WBC 计数都显著更高( P < 0.05 )。 结论 : 对儿科 细菌性感染疾病 的诊断工作而言,联合检测 血常规 和 C反应蛋白 能够提升诊断正确率,效果确切。

  • 标签: 儿科 细菌感染性疾病 白细胞计数 全血 C反应蛋白 联合检验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6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感染方式分为甲组(细菌性感染疾病,80例)和乙组(病毒性感染疾病,8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检测的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诊断价值分析。结果单独和联合检测结果显示,甲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乙组;且各组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的阳性率;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检验 儿科 感染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C反应蛋白+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血常规检验,观察组进行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验。将两组诊断情况、CRP、白细胞计数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RP、白细胞计数水平也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 2017年 06月 ~2019年 06月期间收治的 150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此次研究,所有患儿分别在我院进行 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及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观察患儿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有 92例患儿 C反应蛋白检验结果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 61.33%,有 87例患儿血常规检验结果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 58.00%,有 109例患儿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结果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 72.67%,患儿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的 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2=4.357; P=0.037),患儿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血常规阳性检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 2=7.123; P=0.008)。结论: 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阳性检查率显著高于单一的 C反应蛋白检验或单一的血常规检验,对患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全血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检验 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测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指标的诊断结果。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8月—2017年8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72例细菌性感染性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血常规检查诊断,研究组采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性、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对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与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越高C反应蛋白浓度越高。结论在研究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中,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作用诊断细菌性感染的常规手段。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 白细胞计数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邯郸市20~35岁健康人铜、锌、铁3种微量元素和钙、镁2种常量元素的参考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320例健康人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水平浓度水平,对数据统计处理,研究5种元素与性别的关系及其分布状态。结果5种元素水平含量不完全呈正态分布;锌、钙、铁3种元素含量在性别构成比上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铜、镁两种元素含量在性别构成比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0~35岁血中5种元素的参考范围分别为:铜(不区分性别)6.92~18.36μmol/L,锌(男性)66.59~108.46μmol/L,锌(女性)57.66~98.64μmol/L,钙(男性)1.11~1.46mmol/L,钙(女性)1.13~1.55mmol/L,镁(不区分性别)1.12~1.60mmol/L,铁(男性)7.43~9.71mmol/L,铁(女性)6.24~8.70mmol/L。结论邯郸市20~35岁健康人5种元素中锌和铁的含量男性高于女性,钙的含量女性高于男性,铜和镁的含量在不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各地区有必要根据需要建立本地区必需元素的参考范围,其制定需充分考虑地域、年龄和性别的因素。

  • 标签: 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 全血 原子吸收光谱法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临床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效运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效果开展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0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全部患者都接受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有10例患儿确诊为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组成观察组,其余50例患儿确诊为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组成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儿的WBC、CRP与Neu水平均要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当中有效运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测,可使得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小儿感染 细菌性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静脉血清标本用不同仪器测定Na+、K+、Cl-、GLU结果的差异性。方法分别应用丹麦雷度生产的血气分析仪和罗氏公司的cobasC311生化分析仪测定300例患者动静脉的Na+、K+、Cl-浓度及血糖值,比较其结果的差异。结果的Na+、K+、Cl-和静脉血清的Na+、K+、Cl-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GLU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仪器、不同标本测定Na+、K+、Cl-、之间有差异,两者不能完全相互代替。

  • 标签: 动静脉全血 静脉血清 钠离子(Na+) 钾离子(K+) 氯离子(Cl-) 葡萄糖(GLU) 差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常规检查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在2018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221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开展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查和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联合检验,比较三种检验诊断结果的阳性率。结果C反应蛋白检验中,135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诊断阳性率61.1%;血常规检查中,140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诊断阳性率是63.3%;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儿197例,诊断阳性率是89.1%,显著高于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进行单一检验的阳性率,差异显著(χ2=6.277,8.03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查和C反应蛋白共同检验用于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细菌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叠加吸附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抑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于绍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脏指数(CI)< 3.0 L·min-1·m-2的6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按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两组患者按照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标准化操作程序治疗,试验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CRRT +吸附,连续治疗3 d。所有入选病例均应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出量监测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并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后第3、5天的CI、中心静脉压(CV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日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日液体总量及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结果两组脓毒性休克患者在不同时间点CI、CVP、EVLWI、日去甲肾上腺素剂量、日液体总量和APACHEⅡ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2.543、10.213、12.840、9.765、10.821、19.466,P均< 0.05)。两组患者入组时上述各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治疗后CI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试验组第3、5天CI均高于对照组[(3.0 ± 1.7)L·min-1·m-2 vs.(2.6 ± 1.6)L·min-1·m-2,(3.2 ± 1.8)L·min-1·m-2 vs.(2.7 ± 1.8)L·min-1·m-2,P均< 0.05];两组患者的CVP治疗后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试验组第3、5天CVP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1.9 ± 5.9)cmH2O vs.(13.5 ± 3.1)cmH2O,(10.6 ± 3.7)cmH2O vs.(12.6 ± 2.6)cmH2O,P均< 0.05];两组患者EVLWI在治疗后第3、5天回落至正常水平,且治疗后第3天试验组EVLWI显著低于对照组[(9.8 ± 2.4)mL/kg vs.(11.4 ± 3.3)mL/kg,P < 0.05];治疗后第3、5天试验组日去甲肾上腺素剂量[(11.4 ± 3.4)mg vs.(18.9 ± 5.3)mg,(7.5 ± 2.1)mg vs.(13.2 ± 3.2)mg,P均< 0.05]和日液体总量[(2 954 ± 537)mL vs.(3 624 ± 453)mL,(2 446 ± 484)mL vs.(3 243 ± 675)mL,P均< 0.05]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治疗后呈下降趋势,试验组第3、5天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 ± 4)分vs.(18 ± 4)分,(11 ± 3)分vs.(13 ± 4)分,P均< 0.05]。结论CRRT叠加吸附可在早期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心肌抑制状态,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全血吸附 脓毒症 心肌抑制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患儿108例,其中,66例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A组,42例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为B组,同期健康体检患儿40例为C组,检测和比较三组的CRP、血常规诊断情况。结果A组的CRP、WBC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CRP+WBC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较单独检测明显提高(P<0.05)。结论CRP联合血常规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具有指导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个丙酸症家系的遗传学病因,为其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父母进行核心家系外显子组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变异位点进行致病性分析,并对阳性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检测变异位点是否符合共分离。先证者母亲再次怀孕后于孕18周经羊膜腔穿刺行产前诊断。结果核心家系WES检测在先证者PCCA基因上检出c.1845+1G>A和c.446delA(p.N149Tfs*35)两个新变异,其父亲携带c.1845+1G>A杂合变异,母亲携带c.446delA杂合变异,先证者二姐遗传来自父亲的c.1845+1G>A变异,胎儿携带c.1845+1G>A杂合变异,出生后随访正常。结论PCCA基因c.1845+1G>A和c.446delA变异是该丙酸症家系的致病原因,为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 标签: 丙酸血症 PCCA基因 基因变异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名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接受血常规检验的50名设为对照组,将接受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50名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同的诊断价值。结果 诊断准确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联合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方案,应用于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工作中,所取得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对我院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予以抽取,均为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内我院收治,将其随机做规范分组处理(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血常规检验,观察组联合C反应蛋白检验;针对两组疾病诊断准确率以及C 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率进行评价。

  • 标签: 细菌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检验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采用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的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从2021年4月开始,到2022年10月结束,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从临床资料全面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试验对象,对以上患者均实施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对比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验与联合检验的准确率情况。结果:C反应蛋白检验的检出准确率为65.00%、血常规检验的检出准确率为71.00%、联合检验的检出准确率为91.00%,C反应蛋白检验联合血常规检验的检出准确率显著高于单一检验方法,P<0.05。结论:在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诊断中采取C反应蛋白、血常规联合检验的临床检验准确率较高,,临床实践推广意义重大。

  • 标签: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以提高对患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入院的100例儿科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分为感染性疾病组和非感染性疾病组。对比两组患儿的CRP水平和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性疾病组患儿的CRP水平和血常规指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P<0.05)。感染性疾病组的平均CRP水平为X±Ymg/L,而非感染性疾病组的平均CRP水平为A±Bmg/L。感染性疾病组的平均白细胞计数为C±D×10^9/L,而非感染性疾病组的平均白细胞计数为E±F×10^9/L。结论: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RP水平和血常规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指标,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建议联合应用CRP和血常规检验,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联合检验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 应用
  • 简介:本书作者邓子勉教授在广泛翻阅大量的明人诗文集、笔记以及各种丛书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全面搜集明代词学相关资料,共收录700多位文人的词话万余则,计400多万字。本书是学术界首次对明代词学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因此该书的出版对推动明代词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词话 词学文献 文献资料 词学研究 诗文集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