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细油藏描述是油田开发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老区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对剩余油分布提出更精准的要求,同时要对方案进行结果预测。传统确定性建模方法采用单相渗曲线法,初始含油饱和比较均质,油藏范围内都是一个值,优势是在数模运算时速度较快,存在的问题是与油藏实际情况严重不符。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结合油藏实际情况,发现J函数法初始含油饱和场建模方法更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钻遇情况吻合度高。

  • 标签: 精细油藏描述 J函数法初始含油饱和度场 剩余油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对于新生儿蓝光治疗采取全程无缝衔接护理,观察新生儿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和血氧饱和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蓝光治疗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平均排序分组,45例新生儿采取常规护理分为对照组、45例新生儿采取全程无缝隙衔接护理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新生儿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出暖箱时间、退黄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对照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蓝光治疗采取全程无缝衔接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新生儿 蓝光治疗 全程无缝衔接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污秽地区的绝缘子脏污极易造成污闪事故,而污闪事故的重合闸率很低,造成大面积、长时间停电,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和掌握污秽绝缘子随环境变化而出现的导电变化规律,进而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就显得极其重要。鉴于国内对饱和湿度下绝缘子盐密与泄漏电流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并积累了大量经验,所以,此文主要通过试验方法,研究污秽绝缘子在各种不饱和湿度下盐密与泄漏电流之间的关系,为上述措施的实施提供了详实而重要的理论数据。

  • 标签: 污秽绝缘子 不饱和湿度 盐密 泄漏电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在精子活力正常人群和精子活力弱人群精浆中的差异,以及与精子活力的关系。方法将贵州采集的581例人精浆按照活力分为精子活力正常组和精子活力弱组,使用液相二级质谱(LC-MS/MS)方法,对2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进行检测。通过精子体外培养实验,将上游筛选精子培养24 h期间收集培养上清液,同样使用LC-MS/MS方法对不同分组的精浆中检测到存在差异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产物进行检测验证。结果在精浆中检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中,精子活力弱组精浆中的9-羟基十八碳二烯酸(9-HODE)与13-羟基十八碳二烯酸(13-HODE)浓度均比精子活力正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3)。精子体外培养实验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精子活力的下降,培养液中的9-HODE与13-HODE浓度则显著上升(P=0.003,P=0.035),统计学分析显示9-HODE和13-HODE浓度与精子活力呈显著强负相关(r=-0.91,P=0.045;r=-0.95,P=0.026)。将精子浓度因素考虑到人群精浆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产物与精子活力的分析中,结果显示,9-HODE和13-HODE在精子活力弱组浓度显著高于精子活力正常组(P<0.000 1),并且与精子活力存在同样负相关关系(r=-0.38)(P<0.000 1)。结论9-HODE和13-HODE通过精子代谢释放到培养液与精浆中,是精子膜损伤程度的潜在指标,可能有助于判断和检测弱精子症。

  • 标签: 精子 多不饱和脂肪酸 串联质谱法
  • 简介:采用两种密度泛函方法和两种有效核势基组对中性不饱和三核钌羰基化合物Ru3(CO)n(n=11,10,9)的三态异构体进行理论计算,优化出8个稳定异构体.研究发现,三态异构体中带有多个非端羰基的异构体能量较低.对同一分子的三态异构体,所含非端羰基数目越多,则能量也越低.

  • 标签: 不饱和三核钌羰基化合物 密度泛函 羰基数目
  • 简介:摘要:与碳纳米管相比 ,石墨具有较低的价格和粘土的层状结构以及优越的热电性能,它可以作为粘土和碳纳米管的替代品,开发具有多功能的聚合物复合材料。本文通过浇注成型的方法来制备石墨粉 /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 研究不同含量的石墨粉对石墨粉/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使用 万能材料试验机、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塑料洛氏硬度计和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分别测定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冲击性能、洛氏硬度和疲劳性能,研究比较不同石墨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标签: 石墨粉 不饱和聚酯树脂 复合材料
  • 简介: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B3LYP/6—311G(d,p)水平上研究了不饱和类锗烯H2C=GeNaBr的结构及异构化反应.结果表明,不饱和类锗烯H2C=GeNaB。有3种平衡构型,其中非平面的p-配合物型构型能量最低,是其存在的主要构型.并对平衡构型间异构化反应的过渡态进行了计算,求得了转化势垒,预言了最稳定构型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强度.

  • 标签: 不饱和类锗烯H2C=GeNaBr B3LYP 异构化
  • 简介:本文对JF1148HB不饱和聚酯亚胺浸渍树脂的储存稳定性、耐热性能、N耐辐照性能、抗冷热冲击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并制造模拟线圈,对线圈进行电气性能测试、耐辐照试验、冷热循环试验和耐电寿命试验。结果表明:JF1148HB浸渍的线圈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电气性能、耐辐照性能、抗冷热冲击性能及耐电寿命,能够满足风力发电机、核电主泵电机等在特殊环境中运行的要求。

  • 标签: 聚酯亚胺 耐高温 耐辐照 绝缘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在腹腔镜肝切除术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患者脑氧饱和造成的临床影响。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术中操作,对患者分组。对照组(52例)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常规操作,观察组(52例)在手术过程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手术指标。 结果  在围术期指标上,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脑氧饱和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可以改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但会对患者脑氧饱和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采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时,需要注意维持患者的血容量和中心静脉压,避免对患者的脑氧饱和产生影响,。根据脑氧饱和情况及时调整麻醉管理措施。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 脑氧饱和度 影响 认识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椎旁神经阻滞(PVNB)联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rScO2)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70例,性别不限,年龄60~85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5):全身麻醉组(G组)和PVNB联合全身麻醉组(PG组)。PG组于麻醉诱导前实施超声引导下患侧T4和T6两点PVNB,各注入0.5%罗哌卡因10 ml。麻醉诱导后,静脉泵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维持,术毕连接PCIA。记录rScO2最大值、最小值和累积低于基础值时间。于麻醉前(T0)、单肺通气前5 min(T1)、单肺通气后5 min(T2)和气管拔管(T3)时记录rScO2;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30 d内有关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PG组患者术中rScO2最小值、T2和T3时rScO2升高,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降低(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NB联合全身麻醉可改善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rScO2,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 标签: 神经传导阻滞 胸椎 麻醉,全身 胸腔镜检查 肺切除术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双模态眼底照相机研究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眼视网膜血氧饱和及血管形态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5~ 10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学院检查确诊的BRVO患者31例31只眼(BRVO组)和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20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BRVO组31例31只眼中,既往接受1次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20例20只眼,未接受任何治疗11例11只眼;并据此分为治疗组、未治疗组。应用双模态眼底照相机采集视网膜图像;利用深度学习方法在黄斑感兴趣区域(MROI)分割动静脉;使用光密度比计算对照组受检眼、BRVO组患者受累侧和非受累侧视网膜血氧饱和(SO2 ),并计算MROI内动静脉直径、曲率、分形维数及密度。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BRVO组患眼、对侧眼及对照组受检眼MROI内动脉SO2 (SO2-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5,P<0.001 );静脉SO2 (SO2-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7,P=0.178 )。未治疗组患者受累侧、非受累侧MROI内SO2-A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25,P=0.012);SO2-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07,P=0.550)。治疗组受累侧、非受累侧和对照组受检眼MROI内SO2-A、SO2-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59、1.701,P=0.854、0.197)。治疗组、未治疗组受累侧和对照组受检眼MROI内SO2-A、SO2-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53、0.265,P=0.088、0.546 )。未治疗组、治疗组患眼和对照组受检眼动脉直径、动脉曲率、动脉分形维数、静脉分形维数、动脉密度、静脉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27、3.322、7.251、26.128、4.782、5.612,P=0.047、0.044、0.002、<0.001、0.013、0.006);静脉直径、静脉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32、1.199,P=0.143、0.321 )。结论BRVO患者SO2-A较健康眼升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后降低;SO2-V不变。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血氧饱和度 血管形态学 深度学习 双模态眼底相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 GDFT)对腹腔镜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局部脑氧饱和(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 rSO2)的影响。方法40例18~71岁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和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为指导的治疗组(S组)、以CVP为指导的治疗组(C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其中S组通过桡动脉连接LiDCOrapidV2系统监测SVV和CI,C组通过压力传感器连接颈内静脉导管监测CVP。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肝门阻断时间;记录两组患者入室(T0)、气腹即刻(T1)、切肝前10 min(T2)、切肝后10 min(T3)、气腹结束即刻(T4)的MAP、心率、血乳酸(lactic acid, Lac)、血糖、rSO2;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出入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术后恢复情况(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术后恶心呕吐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T2、T3时,两组患者心率、MAP均低于T0(P<0.05),S组心率低于C组,MAP高于C组(P<0.05)。与T0比较,C组T2、T3时血Lac及血糖升高(P<0.05),且T2、T3时C组高于S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点rS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总输液量、晶体液用量、出血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降低(P<0.05),胶体液用量增加(P<0.05)。两组患者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S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缩短(P<0.05),术后恶心呕吐、术后感染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术中以SVV和CI为指导的GDFT安全、有效,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患者短期转归较好,并能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 标签: 腹腔镜治疗术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 每搏量变异度 心指数 血流动力学 脑氧饱和度
  • 简介:近期有研究表明,与吸入全麻药相比丙泊酚能破坏大脑氧供需平衡。但是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对脑氧供的影响仍没有明确的研究。Iwata等(IwataM,KawaguchiM,Inoues,etal.Effectsofincreasingconcentrationsofpropofolonjugularvenousbulboxygensaturationinneurosurgicalpatientsundernormothermicandmildlyhypothermicconditions.Anesthesiology2006;104:33—8)观察了增加丙泊酚用量对神经外科病人术中在正常体温和中低温状态下颈静脉氧饱和(SjO2)的影响。他们选择了30例行开颅手术的病人,

  • 标签: 神经外科手术病人 颈静脉氧饱和度 丙泊酚 血浆浓度 PROPOFOL 脑氧供需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局部脑氧饱和(rSO2)监测指导控制性降压对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出血量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麻醉科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择期行脊柱手术老年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rSO2指导术中控制性降压组(A组)和对照组(C组)。2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程监测rSO2,七氟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并行控制性降压,必要时使用硝普钠+艾司洛尔。A组行控制性降压的同时,以rSO2维持于64±3之内或rSO2下降≤基础值10%及术野渗血量适度减少为目标。C组行常规麻醉管理,以平均动脉压(MAP)降低程度≥基础值30%及术野渗血量适度减少为目标。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毕尿量,术后低体温、谵妄、寒战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术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组、C组出血量分别为(589±157)、(764±213)ml,术毕尿量分别为(778±121)、(1 079±239)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0、-8.712,均P<0.05)。A组术后低体温、谵妄、寒战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6.7%、18.3%、10.0%、21.7%,C组分别为45.0%、36.7%、25.0%、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85、5.057、4.675、4.728,均P<0.05)。A组PACU停留时间、术后引流量、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6±9)min、(217±66)ml、(17.8±2.8)h、(7.2±2.7)d,C组分别为(63±11)min、(289±81)ml、(22.3±4.1)h、(8.2±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9、-5.334、-7.000、-2.031,均P<0.05)。结论rSO2监测指导控制性降压可以减少合并高血压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

  • 标签: 老年人 谵妄 降压,控制性 脑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雾化吸入在支气管哮喘护理中对患者气喘、血氧饱和及呼吸道刺激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氧饱和和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和肺功能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哮喘、咳嗽以及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超声雾化吸入方式而言,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具有刺激小、起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比较有效和理想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老年 急性支气管哮喘 超声雾化吸入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手术前两种方法用口呼吸训练对患者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的影响。方法:选择53例经鼻蝶入路行垂体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出两组,对照组26例,实验组27例。对照组在手术前用手捏鼻法进行用口呼吸训练;实验组在手术前用纱条填塞鼻腔法进行用口呼吸训练。对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与术后相比,对照组的呼吸,心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氧饱和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纱条填塞鼻腔进行用口呼吸训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训练 用口呼吸 垂体瘤 手术 影响 对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与油的混相性是三次采油过程中注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扫孔隙内石油的主要优点之一。在储层规模上,注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还可提高波及效率。但是,尽管在自1980年代以来的二十多个先导试验项目中都曾考虑采用混相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但只有很少几个实验室研究项目真正以热力学状态下二氧化碳形成的泡沫为研究对象。确实,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质和粘度高于普通气体,这对多孔介质中其泡沫品质有影响,如流降低因子(MRF)和有油存在时的特性。我们提供的新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发泡剂不能有效提高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的控制能力,但配置得当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可以实现相对较高的MRF。基于这些发现,我们研究了泡沫对岩心驱替试验中混相驱效率的影响。反过来,我们也评估了二氧化碳与油的混相性对泡沫MRF的影响。我们的方法基于不同配方不同含油饱和的多岩心驱替试验。另外,我们还在油藏条件下(温度和压力)进行了物理一化学测量,如表面张力测算和泡沫稳定性监测。这一组试验表明,多孔介质的成功驱扫需在MRF最大化和乳化风险最小化之间寻找平衡。本文基于二氧化碳相的热力学性质,为二氧化碳泡沫岩心驱替试验结果的解释提供了新思路,为读者分析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岩心驱替的结果时必须考虑气体性质提供了依据。这有助于理解各种文献中看上去互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MRF值随压力的变化和油存在时的变化。

  • 标签: 超临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泡沫 表面活性剂溶液 含油饱和度 多孔介质 岩心驱替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不同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雾化吸入对患者气喘、血氧饱和、呼吸道刺激的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的64例支气管哮喘为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2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不如行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观察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FVC、FEVl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疗效更显著,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氧驱动雾化吸入 超声雾化吸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