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族文学批评的问题意识与范式转变反映在从少数民族文学批评到多民族文学批评的过程中.此前的许多关注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的研究在“民族性”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缺乏明确的区分,导致了民族文学批评指称的混乱。当我们从世界文学格局和中国文学内部来讲,民族性所指完全不同,这有助于今后对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性的继续深化理解。另一方面,问题意识的发掘是民族文学研究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推动民族文学批评范式转变的首要问题。

  • 标签: 多民族史观 问题意识 范式转变 民族性
  • 简介:<正>湖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42个少数民族,1778000余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2%;有1个自治州、2个自治县,11个自治乡,有少数民族169万余人,占自治地区总人口的49%。湖北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规定的贯彻实施逐步形成了民族教育的新格局。目前,除中南民族学院以外,民族自治地方已办起了2所普通高等学校,2所成人高等学校,15所中等专业学校,11所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10所成人文化技校,461所中学,(高中70所,初中391所),41所农业职业中学,1851所小学,78所幼儿园。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大专以上的有5000多人。中专有7000多人,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湖北省 民族自治地方 教育事业 民族区域自治法 农业职业中学
  • 简介:中国的广阔土地,养育了十三亿中国人民;中国的博大胸怀。包容了56个民族的繁衍生息。他们的生活方式,民间习俗。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增添了很多值得收藏、研究的东西。在这个篇目里。我们将为您——讲述中国各民族的民俗与民风。轶闻趣事。以及传统工艺品。使您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情况。从而更加了解中国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

  • 标签: 工艺品 民族 贫瘠土壤 东乡族 历史文化 中国人
  • 简介: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的民族学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在北京正式成立。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现为“211工程”和“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学校现有23个学院,有覆盖10个学科门类的55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6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一级2个、二级13个,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国家“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校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991人,

  • 标签: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高等学校 “985工程” 中央民族学院 学位授权点 “211工程”
  • 简介:各自治区及其他民族地区自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就业,不断完善就业服务机制,积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民族政策法规,少数民族就业数量质量明显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综合影响,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影响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就业的实现。提升少数民族就业竞争能力,离不开就业促进制度建设和路径规划,这涉及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劳动就业制度设计的重大问题,更离不开民族地区有效转化国家立法政策,不断创新民族地区就业促进制度和实践。

  • 标签: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 就业促进 制度建设
  • 简介:<正>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中强调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还指出:“我们一定要提高全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教育全党努力完成民族工作的任务。”把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精神对辽宁民族工作同样具有指导意义。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境内居住三十九个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点省。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指示,提高全党对民族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做好民族工作,但是长期以来,“民族融合”论一直是影响我省民族工作开展的严重思想障碍。五十年代后期,由于“左”的思想

  • 标签: 民族工作 民族同化 民族融合 各民族 少数民族 重要意义
  • 简介: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教师在进行课程基础教育的时候详细的讲解民族音乐文化,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教育的基础上不断的加强民族音乐的自身修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将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应用。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加以传播,从我国民族高校音乐专业中看来,要对民族音乐人才进行不断的培养,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进行不断的传承,在日常的教学重视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讲授的过程中将民族音乐进行重点的教学,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的使我国民族音乐得到相应的传承。因此,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不仅需要教师发挥作用,还要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将我国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 标签: 专业教学改革 传承民族 民族高校
  • 简介:每当人们步入官亭镇街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树立于"三川科技文化中心"门口的两棵参天大树.这两棵树,每一棵上都长着两种树叶,原来这两棵树每棵都是一株榆苗和一株槐苗缠在一处栽下的,至今都已长了一百多年了,现在仍枝繁叶茂.成为三川土乡的一大奇观和一道风景线.

  • 标签: 三川地区 交融民族情 地区民族团结
  •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国家,实现全民族安稳和谐,不仅有助于凝聚国家发展力量,更是能够保证珍贵文化遗产不会遗失,展示出华夏文明的多元化与包容性。因此对于民族地区小学来说,应当把握好这一塑造学生文化观念的重要时期,通过正确宣扬民族团结意识、介绍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开设丰富多彩民族活动等各种形式,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民族关系,从而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基于此,本文对民族地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优化策略展开了探索。

  • 标签: 民族地区 小学校园 民族团结教育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文艺领域的蓬勃发展,也越来越大的促进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乐器和舞蹈间的联系不但众所周知,同时还是较难了解的深层次联系。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在继承与发扬中不断注入时代气息,这是人类聪明才智的结晶。所以,民俗音乐与舞蹈都是中华民族最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并自始至终维持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民俗舞蹈还具有表现民间舞蹈气氛的功能。另外,民俗舞蹈还能够增强对民俗歌曲的吸引力,使歌曲和舞蹈相互融合,从而全面展现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艺术风采。本篇重点从当前的传统民间艺术形态入手,剖析了民俗歌曲和民俗舞蹈之间的相互关联。

  • 标签: 民族民间音乐 民族舞蹈 互动研究 联系
  • 简介: 摘要:舞蹈是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在我国拥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出了比较鲜明的民族特色。教师在教学当中不仅需要传授舞蹈技能,更需要带领学生理解舞蹈当中包含的民族内涵,实现民族文化与舞蹈教学的融合。本文主要分析了民族舞蹈与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并研究了有效的教学措施。

  • 标签: 民族文化 民族舞蹈 教学融合
  • 简介:摘要:民族音乐学是产生于西方文明世界中的声乐美学研究方法,虽然它在基本的思想内涵框架结构体系与学理内容的分析方法上,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研究方法相比具有表现明显的不同性质,但却与后者之间具有了相当程度的相互衔接可能性。文章根据"民族音乐学"与中国"民族音乐理论"的相互联系,选取二个具体方面进行了简要研究。

  • 标签: “民族音乐学” “中国民族音乐理论” 关系
  • 简介:摘要:本文论述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针对当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试图探寻出一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民族团结、民族交流、民族合作的融合之路。

  • 标签: 少数民族 民族团结教育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 简介:内容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归根结底是社会存在的历史反映,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关系的产物。民族团结政策的哲学基础首先是中国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断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的主体思想,是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通过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云南的具体实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  民族文化发展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双向互动的内在机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健全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民族文化发展则为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更为坚实的文化支撑。新时代条件下推动二者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良性互动,对于促进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 标签: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文化  双向互动
  • 简介:<正>宽甸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东南部的鸭绿江畔,北与桓仁、集安县接壤;西与本溪、凤城县毗邻;南接丹东市;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15.5公里。幅员6200多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52个村街,总人口45万人。宽甸县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有满、朝鲜、蒙古、回、壮、苗、锡伯等14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占总人口的44.6%。宽甸地形略呈三角形,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400米。全县总面积929万亩。突出特点是山多耕地少,自然地貌构成为“九山半水半分田”,是较典型的山区,林产、矿产资源丰富,加之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适于粮食、特产业发展。

  • 标签: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法》 民族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干部 朝鲜族 县政府
  • 简介:民族志是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基本方法。民族志书写实践,是把握各种理论真谛的有效途径。实验民族志探索,是世纪之交人文学科修辞困境焦点的产物。笔者以自身数年数个版本的“仪式音声民族志”书写,参与了解释学民族志文本实验的探求:仪式音声民族志的“行为深描文本”,由口述文本、书写文本和现场文本建构;仪式音声民族志的“意义阐释文本”,由民族志行为阐释、音乐学音响阐释和符号学意义阐释建构。解释学民族志的书写实验使笔者获得:一种互为文本的观察视角、一种互相阐释的角色理念、一种深度描写的解读方法和一个发现——在意义阐释文本中,当“音声符号”在仪式的具象层面呈现着象征符号与外在行为过程的结构意义、在信仰的意象层面揭示着象征符号与内在文化理念的认知意义时,“仪式音声”(音乐)作为一种贯通化合“行为符号”和“意义符号”的文化符号象征,不仅能完成对一个特色知识体系从表征系统至意义系统的全程阐释,并能在形而上的意义追寻中消融“音乐学”与“人类学”在形而下研究中的生涩组合。

  • 标签: 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民族志书写 仪式音声民族志 解释学文本建构
  • 简介:一、导言"民族志诗学"(Ethnopoetics)是20世纪美国民俗学、人类学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它主要关注以口耳之间的方式进行的交流,比如用说话、吟诵、歌唱的方式而呈现的谚语、谜语、咒语、预言、公众宣言以及各种叙事。它的核心思想是要把文本置于其自身的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并认为世界范围内的每一特定文化都

  • 标签: 民族志诗学 诗歌 彝族文化 诗学理论 德清 民族文化
  • 简介:1990年9月18日至24日,新华社在乌鲁木齐召开民族报道座谈会。新疆、西藏、内蒙古、宁夏、广西等12个分社的负责人及有关记者共25人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围绕新时期民族报道的重要性、指导思想、侧重点以及新时期民族关系的新特点等问题,作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民族报道思想。还就如何加强民族报道队伍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与会者认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之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在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下,加

  • 标签: 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前途 指导思想 队伍建设问题 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