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前时治墨家学术思想,集得几点心得,就教于国内外学专家学者。一、墨子何以姓墨子姓名翟,我们从读《墨子》和先秦诸子著作中,均可随时看到,应该是成为先秦学术思想史上的一般常识了。但墨子何以姓?却可引起人们的思考。

  • 标签: 墨子 墨家 墨经 孟子 学派 韩非子
  • 简介:“蕊殿仙妹下界游,偶来税驾剡溪头;君看月里横枝影,尽是苍龙与翠虬。”——陆游《梅花诗》正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1989年元旦,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大师们云集古城西安,举行全国书画“金龙杯”大奖赛。在领奖台上有一位身着道服,神闲气静的老道长非常引人注目,他就是陕西省楼观台道士孙明瑞道长——道人。这次是以梅花获得大奖赛书画二等奖,可谓是“梅占百花魁”。

  • 标签: 梅花诗 翠虬 道长 楼观台 梅占 古城西安
  • 简介:<正>中华民族文化(广义的华夏文化)是由多元的文化所组成的。这里所说的“多元”,据我的理解,一是指它包括多民族的文化,二是指它包括多地区的文化即包括多个不同的地区文化圈,三是指在每一地区文化圈内又是由以某个或某几个学术派别为表征的多个不同的文化源所组成的。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就是一个从多元走向一元的过程,这也就是时下学术界所称道的“多元一体”(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

  • 标签: 齐鲁文化 齐文化 墨学 地区文化 多元一体 文化源
  • 简介:曾经惊冠中华,轰动海内外,独创“玻璃画”,“水泥画”两项中国一绝的赵文竹先生,1996年春天,从他的第十二个驿站——沙河清真寺又“漂”走了,君在何方?1998年的一个夏日,耐不住城里的喧嚣和烦人的酷署,驱车进山,想寻个清凉僻静的地方,洗洗久已混沌的心、脑、肺、情。进了桃峪口,转过几座山,忽然眼前一亮,山下、溪边、核桃树林里,

  • 标签: 玻璃画家 文竹 “家” 桃树林 水泥 中国水墨画
  • 简介:由中国墨子学会、中国工程院、山东大学、枣庄学院、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滕州市墨子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办公厅承办,滕州市府置业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六届学国际研讨会暨首发式,于2004年12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 标签: 国际研讨会 墨学研究 首发式 第六届 先进文化 中国工程院
  • 简介:孟子不认同墨子和杨朱学派的学说,是因为他认为杨墨的学说是建立在算计利害得失的基础上的。孟子要从心性中找到一种新的关于群己关系的思考方向。这一思考方向的基础是人人都有"四端",发展"四端"就可以真正达成"贵己",并超越"小体"的局限,从而可以在"贵己"的同时达到"利天下"的结果。

  • 标签: 杨朱 墨子 四端 群己
  • 简介:有这样一种说法,我非常赞成:托玛斯.顿(ThomasMerton)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是极其完美和快乐的一生,虽然他的死非常的意外。他只活了短短的53年。但他的一生极富时代性,20世纪的宗教面临着一个非常特殊的境遇,它要回应比以往都大得多的挑战,要适应比往更为光

  • 标签: 托玛斯·墨顿 佛教 天主教 生平 僧院制度
  • 简介:在拉克劳和菲的后马克思主义激进民主政治规划中,重构“领导权”概念可以说是他们的核心策略。在他们看来,“领导权”概念是马克思主义话语内部产生的、具有消解其本质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逻辑之潜质的重要范畴,对它加以批判性重构,可以使之成为“激进、自由和多元的民主斗争形式的有用工具”。为了清除经典马克思主义“领导权”概念中的经济决定论的本质主义残迹,他们引入拉康精神分析学的缝合理论来对领导权的连接逻辑进行重新阐述,试图建构一种符合激进民主的社会组织原则,此原则既要杜绝任何导致本质主义一极权主义的可能性,又要避免陷入放任无序的无政府状态。保持领导权连接的偶然性和开放性,是民主革命得以深化的惟一有效途径。

  • 标签: 领导权 后马克思主义 激进民主 缝合
  • 简介:<正>拉克劳(E.Laclau)和菲(C.Mouffe)的"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就是其激进多元的民主理论。从实质而言,这一理论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哲学学说。但迄今为止,对他们的政治哲学观,国内学界所论甚少,而主要侧重于罗尔斯、诺齐克,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的著名代表哈贝马斯等哲学家的政治哲学思想研究。因此,集中探讨"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观,在时下的政治哲学研究中就显得更为必要和紧迫。本文主要集中于后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拉克劳和菲的政治哲学思想,特别是其提出

  • 标签: 后马克思主义 领导权 政治哲学观 政治哲学思想 哲学批判 克劳
  • 简介:<正>多元的激进民主理论是以拉克劳和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新"政治纲领和社会学说,而"articulation"范畴则是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对以拉克劳和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起着至为重

  • 标签: 后马克思主义 偶然性 链接 克劳 柏拉图 马克思主义理论
  • 简介:在新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反思现代性出现了本土化的“域”与“重构”两大特征。所谓本土的“域”,就是中国的现代性正处在一种“时空倒错”的格局中,原本在西方依次出场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新全球化语境中于中国共时出场或错序出场;所谓“重构”,即与全球一系列后现代特征对接的中国现代化既不是经典现代性,也不是后现代,也不是西欧“新现代”或“反思的现代性”的跨界平移,而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新现代性”,从而形成了具有本土风格的中国问题,需要我们以中国立场、全球视域来观察中国问题,建立中国新现代性理论。

  • 标签: 反思现代性 中国问题 哲学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