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应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齐齐哈尔垦区碘缺乏病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与1990年和1995年患病情况对比.通过服碘盐及特殊人群补碘,患病率有明显下降(χ2=273.8,P<0.01)。

  • 标签: 碘缺乏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
  • 简介:目的检测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成年女性的骨密度,探讨其骨密度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当地268位20岁~60岁成年女性,按不同年龄分组,每组5岁,共8组。应用韩国生产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l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68例全部进入分析。(1)女性的峰值骨密度处于36岁~40岁年龄组,峰值组的骨密度高于绝经后组(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女性的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升高。(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的sI和年龄呈现出负相关(r=-0.193,P〈0.01),和身高有显著关系(r=0.157,P〈0.05),并未发现与体重和BMI有关系。结论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女性SI值与年龄和身高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获得的sI值为进一步探讨长寿地区成年女性的骨密度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跟骨 骨质疏松症 广西巴马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赣州地区遗尿儿童的发病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2月-2021年2月就诊于遗尿门诊的50例遗尿患儿临床资料,同期收集就诊于儿童保健门诊的50例健康儿童临床资料。将遗尿患儿纳入实验组,健康体检患儿纳入对照组。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资料,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并作出评价,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赣州地区遗尿儿童的发病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儿童的家庭关系、单亲家庭、经常受责骂、便秘、内向、多动倾向、遗尿家族史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

  • 标签: 赣州地区 遗尿 儿童 发病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不同的地区在同种植被的种植环境种植技术应用上有显著的差异。需结合地区的气候条件、农作物生长环境等客观情况,进行栽培技术的合理选择、并且结合植物栽培的基本流程,在关键环节运用科学的栽培技术,为取得良好的植物栽培效果提供支持。柴胡作为医药领域常用的典型中药材,在冀南地区有非常独立的种植品种。命名为“冀柴1号”。具体的栽培技术和流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执行落实,以便发挥出典型的节水操作技术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节水操作技术的流程包括了整地环节、种植遮荫环节、套作环节、田间管理环节,应当合理按照相应的流程完成栽培技术操作取得更好的柴胡栽培效果。

  • 标签: 冀南地区 “冀南1号” 柴胡栽培 节水套作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省安阳市碘缺乏地区与水源性高碘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为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和科学调整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在安阳市以县(市、区)为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碘缺乏地区(水碘中位数< 10 μg/L)和水源性高碘地区(水碘中位数> 100 μg/L)分别抽取3个县作为调查点。抽取8~10岁儿童及孕妇为调查对象,采集其尿样、食用盐样并进行碘含量检测,另使用B超法检查儿童甲状腺。结果碘缺乏地区共采集盐样654份,其中非碘盐占1.83%(12/654);水源性高碘地区共采集盐样628份,其中非碘盐占6.05%(38/628),两地非碘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P < 0.05)。碘缺乏地区共采集儿童尿样654份,尿碘中位数为211.15 μg/L,水源性高碘地区采集628份尿样,尿碘中位数为390.50 μg/L,两地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18.34,P < 0.05)。碘缺乏地区共采集孕妇尿样300份,尿碘中位数为223.95 μg/L;水源性高碘地区采集孕妇尿样127份,尿碘中位数为258.00 μg/L,两地孕妇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4.07,P < 0.05)。碘缺乏地区检测儿童甲状腺容积560人,肿大率为1.43%(8/560);水源性高碘地区检测儿童甲状腺容积628人,肿大率为2.07%(13/628)。结论安阳市碘缺乏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适宜,水源性高碘地区人群碘营养过量。

  • 标签: 水源性高碘 碘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筛查西藏林芝地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危险因素,对比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糖尿病患者足部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就诊的糖尿病患者共85例,将林芝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设为高原组,共39例;连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设为平原组,共46例。观察两组患者足部外观,包括是否有皮肤颜色异常、趾甲异常、干燥、皲裂、胼胝及是否有畸形,触摸足部动脉搏动,查看鞋袜是否合适,询问病史,检查是否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等,并收集代谢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趾甲异常发生率、干燥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组糖尿病患者胫后动脉搏动异常、皮肤颜色异常、温度觉异常、胼胝、皲裂发生率均高于高原组(P<0.05);高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疼痛发生率、震动觉异常率、未接受足保护教育率均高于平原组(P<0.05)。结论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较多的足部危险因素,但侧重有所不同,故在进行足保护教育时也应有所侧重。

  • 标签: 高原地区 平原地区 糖尿病足 危险因素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2017~2018年蚌埠地区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临床特征不同。方法利用统一的表格统计患儿资料,用免疫荧光法对病毒类型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两种流感患儿一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结果的异同。结果2017年12月为乙型流感高峰,2018年2月为甲型流感高峰;发热、咳嗽、流涕仍然是此次流感的主要症状,而甲型流感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呼吸困难,显著高于乙型流感患儿,其中9例患儿出现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均为甲流病毒感染;乙流病毒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淋巴细胞百分比多在正常范围内,而甲型流感病毒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比乙流病毒感染显著增高(P<0.05);甲型和乙型流感入院后影像学表现均以肺门纹理多、粗及小斑片影为主。结论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流行呈现一定季节性,而甲型流感更易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容易并发细菌感染,我们在临床上要做到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 标签: 甲型流感 乙型流感 儿童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寒地区重症心肌炎的临床诊疗。方法从病因及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论对高寒地区重症心肌炎有明显疗效。

  • 标签: 高寒地区 重症心肌炎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掌握那曲地区麻疹发病与流行趋势,探讨控制对策,为2012年消除麻疹打下良好基础。方法利用那曲地区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2006~2011年麻疹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共报告病例548例,死亡4例,平均发病率为133.53/十万,死亡率为0.97/十万,病死率为0.73%。涉及全地区8个县(区),主要以小年龄组散居儿童和牧民为主,散居儿童和牧民发病473例,占发病总数的86.31%,0~5岁的共发病335例,占发病总数的61.13%。结论高质量的麻疹疫苗的初免和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以及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疫情的重要措施。

  • 标签: 麻疹疫情 免疫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湘潭地区体检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湘潭地区7411例成年人进行右跟骨骨密度检测,检测结果以35岁、50岁、70岁为界分为4个年龄组,分析每组骨量减少率的变化。结果总体人群中骨量减少的检出率31.4%。50岁后年龄组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组(X2=205.570,P<0.01)。男性人群中骨量减少检出率为24.9%,女性为40.6%,差异有显著(P<0.01)。不同性别人群中骨量减少比例均随年龄増高呈上升趋势,50岁前各年龄段,男性骨量减少比例高于女性(P<0.01),50岁以后各年龄段女性骨量减少人群比例明显高于男性(p<0.01)。总体人群中50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0岁前年龄段(X2=412.833,P<0.01)。男性51-69岁年龄段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36-50岁年龄段(X2=4.395,P<0.01),70岁后年龄段人群骨量减少比例明显高于51-69岁年龄段(X2=62.916,P<0.01)。女性51-69岁以上年龄段骨量减少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前年龄段,差异有显著性(X2=191.651,P<0.01)。不同年龄段骨量减少人群中男女性别构成有一定差异,50岁以下各年龄段男性比例高,50岁以后骨量减少人群中女性比例迅速升高。结论年龄是骨质疏松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应分别从40岁和50岁开始加强骨密度监测,早期发现,积极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养老“医”、“养”分离,医疗服务和长期照护的需求将呈快速增长态势,现有的家庭养老、医疗服务方式将承受巨大的挑战。新疆由于其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医养结合养老方面存在不同于国内其他省市的鲜明特点,如何正视自生的优势和不足,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是完善新疆地区医养结合模式,改善民生、促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前提。

  • 标签: 健康老龄化 医养结合 特点 挑战
  • 简介:摘要胎儿宫内窘迫是指胎儿在宫内出现了缺氧,并且对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已够成威协。我州位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平均海拔2980米,平均大气含氧量为70.0%。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12.27%明显高于内地其他地区3.59.%。为了降低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本文回顾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554例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68例的病例分析,寻找诱因,以便更好地保护胎儿及孕妇的安全。

  • 标签: 胎儿宫内窘迫 高原 预防
  • 简介:目的通过对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腰椎定量CT(QCT)测定值进行分析,以探讨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不同年龄段骨质疏松症(OP)的检出率。方法以出生并生活在昆明市区的50—79岁、绝经1年以上的社区女性208例为研究对象,用定量CT法测量其腰。至腰,的骨密度(BMD)。结果绝经1年以上的妇女BMD均值均进入骨质疏松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其BMD均值逐渐降低,且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各年龄段的BMD均值均较北方同年龄段人稍低,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1),其中50~59岁年龄段上升速度较快,60岁以后上升速度明显趋缓。结论QCT诊断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均值稍低于北方同年龄组,骨质疏松的程度稍重一些,昆明地区绝经后妇女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明显增高年龄段主要在55~59岁。

  • 标签: 绝经后妇女 QCT 骨质疏松症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地区放疗应用及教学科研开展基本情况。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通过邮件、即时通讯软件及电话等方式进行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对全区范围内所有放疗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结果问卷覆盖面100%,回收率100%。2020年全区范围内运行放疗单位共计17家,其中直线加速器23台、60Co治疗机1台、伽马刀3台、后装治疗机6台,专用模拟定位机13台,治疗计划系统46套,放疗质控设备103套,全区估计百万人口放疗设备保有量约为0.84台。放疗人员共计359人,其中医师220人,物理师49人,技师90人。共计开放病床1 270张,日均治疗量约人次。2016—2021年17家单位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项目49项;授予博士学位19人次、硕士87人次。参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文章的发表共2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或通信作者发表18篇。结论近年来新疆地区放疗工作发展较快,但仍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显示出全区地域差异性大、放疗资源及科研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

  • 标签: 放疗设备 放疗人员 日均治疗量 调查 新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圆柏花粉致敏特点,探讨圆柏花粉致敏人群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可疑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的患者,采用圆柏过敏原试剂进行皮肤点刺实验(SPT),比较不同年龄和疾病患者中圆柏花粉致敏情况,观察圆柏花粉的人群致敏特征。采用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 380例患者,圆柏花粉SPT总阳性率达49.92%(4 183/8 380)。圆柏花粉SPT阳性率在10~14岁年龄组最高,达60.99%(283/464),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266.77,P<0.01);且<1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40岁的患者SPT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单一圆柏花粉致敏者较少,约占25.05%(1 048/4 183),患病年龄(35.21±12.39)岁。无论单一圆柏或合并其他花粉致敏者,均以变应性鼻炎为主。圆柏花粉SPT阳性患者合并的其他吸入性花粉过敏原中,柳树花粉占第一位(74.99%)。圆柏SPT阳性率在单一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最高,为52.05%(3 797/7 295);在单一变应性哮喘患者中最低,为17.49%(53/3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38.99,P<0.01)。结论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和/或变应性哮喘患者圆柏花粉致敏性较高,10~14岁患者的SPT阳性率最高,多呈强阳性反应,圆柏花粉致敏疾病中变应性鼻炎较为多见。

  • 标签: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哮喘 圆柏 花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岛地区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病因构成及特点。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呼吸专业门诊就诊的慢性湿性咳嗽患儿进行病因诊断,完成3个月治疗随访后,分析病因构成。结果(1)共纳入213例患儿,年龄1个月~14岁,其中1个月~1岁38例,1~3岁47例,3~6岁87例,6~14岁41例,中位年龄4.7岁。病因构成比前4位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3.8%)、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20.7%)、哮喘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5.5%)、哮喘合并感染(10.8%)。其他病因为感染后咳嗽、百日咳综合征、支气管扩张、胃食管反流、支气管异物、气道发育异常、囊性纤维化等。(2)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湿性咳嗽首位病因:1个月~3岁为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3~14岁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不同病因慢性湿性咳嗽发作存在季节差异: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感染后咳嗽全年发病较均衡;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及百日咳综合征以冬季发病常见;哮喘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及哮喘合并感染在春秋季节发病例数较多。结论青岛地区儿童慢性湿性咳嗽病因前4位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哮喘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哮喘合并感染。慢性湿性咳嗽患儿的年龄结构特征明显。不同病因慢性湿性咳嗽发作存在季节差异。

  • 标签: 慢性湿性咳嗽 病因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黄山地区农民吸烟特征和农村控烟教育工作方式及其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控烟教育干预措施,对黄山地区18个自然村3万农民进行控烟干预研究.首先进行6个月的干预前基线调查,然后按项目设计进行干预,结束后比较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控烟效果.结果基线调查表明,黄山地区农民的吸烟率为35.1%,低于1996年全国农民吸烟率39.2%.干预后的戒烟率为22.9%,高于干预前的17.8%,亦高于1996年全国的调查结果7.0%.结论项目区农民控烟教育的效果明显.

  • 标签: 吸烟 行为干预 农民 效果评价 黄山地区 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