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胶接是复合材料结构主要连接方法之一,在初步设计阶段,一般采用解析方法对胶接接进行应力分析及参数研究。本文针对复合材料双搭接和单搭接胶接接,在Tsai等人的理论分析方法(TOM方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搭接接剪应力分析方法,认为胶接件只有在靠近胶层的半个厚度上产生剪切变形,剪应力沿这个半厚度呈线性分布。分析结果比现有的分析方法更接近于有限元模拟结果。本文的方法可用于复合材料胶接接参数优化设计。

  • 标签: 胶接接头 双搭接 单搭接 胶层 剪应力
  • 简介:针对传统耳片受力结构,列举出了典型耳片接头底座的破坏形式,通过试验和工程计算,指出了工程上在设计耳片载体时的误区,并给出设计耳片接头时应该考虑的几个相关设计参数。

  • 标签: 耳片 接头底座 非典型破坏
  • 简介:通过自定义本构关系和破坏准则的单元,建立了复合材料T型接头有限元模型,并模拟了承受面外拉伸载荷时接头的裂纹扩展和失效过程。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使用已有的粘接单元,自定义单元能够更准确的模拟接头填充区域的裂纹扩展和最终失效形式。

  • 标签: T型接头 填充物 有限元 破坏判据
  • 简介:提出了一种缝合复合材料接头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包括表现层压板截面内弹性模量的表观工程常数的推导,缝线模型的建立,以及分层破坏的模拟。该方法建模简捷,计算时间短,可以用来快速估算接头连接强度。

  • 标签: 表观工程常数 缝合 粘接单元
  • 简介:管路连接操作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组件液流试验中非常频繁,为了提高试验效率、降低试验过程中密封件的损耗,需要将现用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进,而高压快速连接在国内市场并没有成品。因此,结合实际操作对液流试验用的连接进行了重新设计,并经过不断改进和验证,达到了快速、可靠的连接目的。

  • 标签: 液流试验 连接方式 快速连接件
  • 简介:采用胶-螺混合连接的目的一般是出于破损安全的考虑,得到比只有机械连接或胶接更好的连接安全性和完整性,但由于两者的连接刚度相差悬殊,通常只有胶接结构发生失效后机械连接结构才开始承力。针对该问题,开展了铝合金连接板、钛合金螺栓的胶-螺混合连接结构的传力分析研究。利用粘聚区模型模拟胶层的失效过程,并考虑了金属结构的塑性变形。同时,通过胶接、机械连接及胶-螺混合连接三种形式分别进行了方法验证,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所采用的胶-螺混合连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另外,分别建立了单钉和双钉胶-螺混合连接结构模型,分析发现相对于胶接结构,单钉混合连接结构的承载能力并不会有明显提高。同时发现两钉胶-螺混合连接中两螺栓外侧的胶层由于较大的面外力会很快发生破坏,而两螺栓内侧的胶层由于螺栓的法向作用使得其只受纯剪切力,从而提高了该区域胶层的承载能力。鉴于此对混合连接构型进行了优化,很好地提高了连接强度。

  • 标签: 胶-螺混合连接 内聚力模型 数值模拟 传力分析 构型优化
  • 简介:对不同焊接参数2024铝合金L向搅拌摩擦焊接接几何形貌进行数据采集,并用相关性分析其与焊接参数的关系以及对接头性能的敏感程度,最终确定联系焊接参数与接头性能的中间值,即接头特征值,并举例说明接头特征值对接头性能的判据。

  • 标签: 搅拌摩擦焊 相关性 特征值
  • 简介:通过晶间腐蚀和剥层腐蚀试验,借助扫描显微镜(SEM)的微观形貌分析和腐蚀坑检测技术,研究了2024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的晶间腐蚀和剥落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对铝合金的晶间腐蚀和剥蚀性能影响较小,搅拌摩擦焊接头对剥落腐蚀浸泡温度及其敏感。根据试验测得晶间腐蚀坑的最大深度,确定了该焊接件各个区域的腐蚀等级。

  • 标签: 搅拌摩擦焊 晶间腐蚀 微观形貌 腐蚀坑深度 剥落腐蚀
  • 简介:介绍了三维整体编织复合材料单耳承力接头在静载条件下的破坏模式。重点研究了由三种编织工艺、两种连接孔加工方式、两种几何外形所组成的十组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单耳承力接头的破坏机理与破坏载荷。对其在航空结构中的可应用性做出了评估.

  • 标签: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航空结构 模态 承力接头 破坏模式 编织工艺
  • 简介:针对热结构螺栓连接常用的实体螺栓建模、MPC约束和梁单元模拟等两种建模方法,以搭接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考虑接触传力、传热的瞬态热力耦合分析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在温度边界和热流边界设置下温度和应力计算结果的差异性,评估了不同螺栓连接建模方法在热结构响应计算方面的适用性。

  • 标签: 螺栓连接 建模方法 热力耦合 接触
  • 简介:此文作为一个初步探索,主要是对一种桨叶根部段进行强度分析。通过有限元建模分析、网格划分、绘制应力和变形云图及试验结果对比,首次对这种桨叶根部段进行强度评估。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显示,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数值计算结果真实有效,同时初步认定该结构具有较好的静强度。

  • 标签: 新型桨叶 有限元 强度评估 牵引力模型
  • 简介:对新型双相不锈钢2205与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进行钎焊性试验。通过设计波纹板结构模盒,模盒爆破强度试验,开展钎焊接头微观组织结构分析,钎焊接头元素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分析,钎焊接头元素扩散能力计算分析,结果认为2205与1Cr18Ni9Ti钎焊可形成结合强度优良的钎焊接头

  • 标签: 2205不锈钢 模盒试验 组织结构分析 钎焊接头
  • 简介:对线性摩擦焊接头进行了5种不同温度的焊后热处理,并分别对各个热处理温度下的接头进行了疲劳极限和断裂韧度测试。观测了接头的微观组织,提出了以初生a相含量作为表征要素,揭示了焊后热处理温度一微观组织一接头力学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

  • 标签: 线性摩擦焊 焊后热处理温度 初生a相含量 疲劳极限 断裂韧性
  • 简介:为解决复合材料接头强度分析中由于接触造成的收敛困难问题,自定义了具有特殊本构关系的粘接元用来模拟接触,该单元只能传递压力而不能传递拉力。自定义的粘接元被置于两接触对之间用来传递接触压力,从而保证了接触体之间在接触面上的变形协调关系。同时,建立了复合材料单钉接头的三维累积损伤有限元模型。在文献[1,5]的材料性能退化模型基础上,对纤维及基体压缩破坏的刚度退化模式做了改进,并利用自定义粘接元接触技术及改进后的刚度退化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最后,进行了四组相应试验件的试验验证,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自定义粘接元接触技术,以及本文中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 标签: 自定义粘接元 接触模拟 复合材料 单钉接头 刚度衰减
  • 简介:针对某复材与金属连接件高温下由于热不匹配产生高水平热应力的问题,建立了包含多接触约束的有限元模型,对该连接件进行纯热和力热联合作用下接触分析,比较了不同间隙参数下计算结果,确定了复材与金属基座之间的初始间隙大小,从而降低了连接区域热应力水平,提高了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 标签: 连接件 接触分析 接触间隙 热匹配
  • 简介:螺栓连接结构中装配间隙大小对螺栓连接总体传力及强度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一种复合材料层合板单搭接螺栓连接2.5D模型,通过设置接触属性,可以考虑螺栓连接结构的装配间隙。通过与三维有限元模型和试验结果的对比,三者在螺栓总体传力特性方面吻合较好,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相比于三维有限元模型,2.5D模型具有单元数量少、计算效率高等特点。

  • 标签: 螺栓连接结构 复合材料层合板 装配间隙 接触 ABAQUS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直升机球柔性尾桨桨毂连接件疲劳试验方法,重点研究了尾桨桨毂连接件疲劳试验时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与力学计算模型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力学计算模型正确,试验方法可行。

  • 标签: 直升机 球柔性尾桨 连接件 疲劳试验技术
  • 简介:分析了双向受载铆钉接头板孔细节周向应力分布随双向载荷作用下钉传载荷是否存在的不同情况面造成孔周应力分布的不同的叠加效应,进而确定了这种效应对孔细节DFR的影响。

  • 标签: 双向受载 铆钉接头 钉传载荷 D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