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3 个结果
  • 简介:《红楼梦》第17、18回叙述元妃省亲时,贾蔷从姑苏买来了十二个女孩子,作为女伶。后来,她们住在梨香院排练。但除文官以外,龄官、宝官、玉官三人和芳官等八人的出场章回被明确地分开了。那么,她们出场章回被分开意味着什么呢?本文在探讨了这个问题之后,进一步指出它同《红楼梦》成书过程之间的密切关系。

  • 标签: 梨香院的女伶 龄官 芳官 《红楼梦》成书 过程
  • 简介:夏志清的文学批评充盈着多年浸淫于西方人文氛围所汲取的西方文学批评传统,同样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互为镜像的两种"传统"体现到夏志清的文学批评实践中,就是"世界向度"与"中国向度"的交织缠绕。而"夏氏诗学"的"中国向度"主要体现为这样三个方面,即:感时忧世的人本情怀,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直觉感悟的文本把握。

  • 标签: 夏志清 文学批评 感时忧世 知人论世 直觉感悟
  • 简介:1、悬疑文学写手班中心聘请国内悬疑文学一流写手、悬疑文学杂志编辑担任导师,采取限额招生方式.招生对象为文字已经过关,爱好悬疑文学写作,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者。从作品选材构思、故事梗概编撰、情节结构设计到人物性格塑造、语言描述表现,全程通过信函、QQ方式进行指导,完成作品创作。

  • 标签: 招生对象 文学院 马鞍山市 杂志社 天地 作家
  • 简介:在我们的阅读经验中,唐人多喜欢在诗中以汉喻唐。同样,杜甫也喜欢在诗中采用这一手法。至于唐人为什么喜欢采取这一手法,以及在作品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了解还不多。笔者翻检杜诗,检索唐诗,对此现象进行了一番清理,感觉

  • 标签: 杜甫 诗歌 杜诗 唐代诗人 唐诗 阅读经验
  • 简介:要论及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影响最大的事件,则非新文化运动期间对于白话文的大力提倡莫属.在那一时期,陈独秀力倡要“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 标签: 文学论 白话文 语体文 钱基博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文化运动
  • 简介:骆以军作为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其代表作品《月球姓氏》、《西夏旅馆》包含着对国族命运、家族身世、文化认同的深层思考,也有对外省第二代身份认同问题的深刻省思。外省第二代精神上的漂流、感伤以及被遗弃的痛苦,既是“本源的弃”,也是“历史的弃”。“弃的故事”既是外省第二代书写自身命运的叙事美学,也是其自身命运的隐喻。

  • 标签: 骆以军 《月球姓氏》 《西夏旅馆》 外省第二代 弃的故事
  • 简介:摘要近年来,部分农村中小学存在学生生源大量外流,学生生源数急剧下降的现象,给学校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我们努力践行“以德树人、民主和谐”德育模式,以优良的校风挽留人、以优质的教风感召人、以浓厚的学风吸引人,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在稳步回升,受到了社会各界、家长的一致认可。这些可喜的成绩取得,关键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管理民主、观念更新、特色创建和自强不息的努力。值得反思,值得总结。

  • 标签:
  • 简介:“《红楼梦》热”是晚清上海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之一。本文以相关的文献记载、媒体资料为依据,重点考察现实搬演于上海欢场以及《海上尘天影》等文学叙事中的大观园游戏,旨在从文学消费的角度阐释欢场流行的红楼游戏与晚清上海“《红楼梦》热”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对此类游戏所折射出的文人与妓女这一古老的叙事传统的变异作尝试性的解读。

  • 标签: 晚清 上海 红楼梦热 文学消费
  • 简介:今人柯愈春先生所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从清代诗歌(包括散文)文献学的角度来说,代表了迄今为止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高成就.因此,以该书作为基准,对其中难免存在的若干舛误与疏漏进行订正与补充,从而使之尽可能地更趋完善,也就成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同时,这些遗留下来的问题,其难度相对来说也是最大的.现在即根据平曰读书所得,对其中严正矩、李森先、马之瑛、吴坰、周文在、钱馥、张骏、吴昌绶八位作家的有关问题予以订补,供作者及其他相关读者参考.

  • 标签: 清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清人别集总目》 严正矩
  • 简介:在由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主办的《国文月刊》中,大学国文教育改革、大学中文系改革的讨论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语体文入选大一国文教材、中文系的改革目标、中文系开设新文学课程以及中外文合系等主要话题。自“五四”新文学以来,对现代文学(新文学)与现代大学之间关系的相对系统的讨论及部分实践,是在战时西南联大起程的,这是对新文学传统的一种坚守与制度性拓展。

  • 标签: 西南联大 《国文月刊》 白话新文学
  • 简介:《国声报》“南光”副刊在雷石榆和吴忠翰的主持与影响下,秉承文艺大众化的办刊宗旨与现实主义的文艺观,强调通俗性与现实性,追求内容与形式的丰富多样,传承“五四”新文化精神,培养台湾青年一代与祖国思想文化接轨,致力于文学新人的教育与重塑,为光复初期台湾新文化的重建做出贡献,实现了当时台湾政治阴霾下的文化突围。

  • 标签: 台湾新文化 《国声报》“南光”副刊 “新青年”
  • 简介:日本著名古典随笔《枕草子》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描写,堪称色彩盛宴。本文通过该作品中"紫"色用例,分析了日本平安王朝女性作家的贵族审美倾向,并试与中国的古典色彩审美相比较。

  • 标签: 《枕草子》 紫色 色彩 审美 贵族 王室
  • 简介: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版图中,深圳文学一直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存在。这不仅仅因为它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重镇而诞生和成长,更重要的是,它一直以一种充满活力的姿态活跃于中国当代文坛,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某种程度上引领着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几个重要领域。20世纪80年代,深圳文学在以“打工文学”的名义诱发了一股写作潮流的同时,也将自身对一个城市的书写载入中国文学的历程。

  • 标签: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生态 写作倾向 深圳 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
  • 简介:作为海外汉学界颇负盛名的中国明清文学研究者,韩南早在20世纪80年代,便推出了彰显个人理论基色的“东方微观型”著作《创造李渔》。本文以此为中心,重点探讨了韩南书写体系中“喜剧”概念的功能性所指,以及“创造”李渔所施行的具体策略:文学中“性文本”的模式化提炼,“倒置”作为文学现象认识装置的使用,基于“叙述者”“赞助人”等角色框架的观察和演绎,以及“跨文体”文论观的实践。事实上,积极引入西方理论批评话语并有意择取李渔这一中国文人形象作为书写个案的韩南,正代表了海外汉学界观看东方的典型机制:以特定理论/视角作为切口,方能超越时空/文化隔阂而获得创造性发现,其恰可用韩南受李渔小说启发而关注的“望远镜”及其原理作为行为隐喻。韩南更具前瞻性的是,他已将形象学范畴中的李渔提升至方法论层面,进而作为自己文学研究的镜像加以参照,这使得韩南与李渔呈现出平等互动的对话姿态。

  • 标签: 李渔 韩南 《创造李渔》 微观中国文人 东方想象
  • 简介: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1991年成立一个老年粤剧团,开始时只有十几个人,几把破旧的乐器,如今发展到两百多人,分子喉部、平喉部,还拥有一个比较完整成熟的乐队、一个库藏比较丰富的资料研究室和一个能为剧团自身服务的编导组。这个粤剧团全部是离退休老干部。其中大部分年逾花甲,有的甚至已经八十开外了。可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雄心勃勃,都有一个执着的追求:就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几年来,这群老人在“活动中心”的领导下,兴致勃勃,积极排练,开展各种演出活动。他们既

  • 标签: 活动中心 离退休老干部 粤剧 剧团 资料研究 红线女
  • 简介: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产生了大量的流民。国共两党、民间团体对灾民进行了相应的救济,救济中存在的贪污腐化等人祸因素加剧了天灾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灾荒之下社会环境急剧恶化,越轨犯禁之事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激化,冲突不断升级。现代文学具体形象地书写了自然灾害下的人与社会,表现了作家直面苦难的勇气和良知。

  • 标签: 现代文学 民国时期 自然灾害 流民 救济 社会冲突
  • 简介: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中国新诗研究所创办的学术丛刊《诗学》(第一辑)近日由巴蜀书社出版。该丛刊以繁荣诗歌研究为宗旨,倡导踏实稳健的诗学思想。《诗学》设有“中国现代诗学·新诗二次革命”、“抗战诗歌研究”、“歌词研究”、“格律体新诗研究”、“研究生论坛”、“现代诗学新著选萃”、“重庆诗人访问记”、“现代诗学专著评论”和“诗学序跋”等9个栏目。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诗学研究 《诗学》 西南大学 出版 创办
  • 简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桓台县新城镇中心卫生院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转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坦途,是什么力量使这个院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凝聚力在哪里?关键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这支过得硬的钢班子带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铁队伍。新城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是于亦晋。为了要让职工不再为生存担忧,为了让患者不再为医疗

  • 标签: 中心卫生院 励精图治谱 卫生院改革
  • 简介:本文尝试以刘师培的《南北文学不同论》为中心,考察清末民初的南北文学想象,力图在近代文学观念的生成与传统空间地理意识转型的双重视阈之下,勾勒南北文学论述脱去其传统政治意涵而转型为一种近代知识的历程与轨迹。刘师培的南北论述集中于其服膺民族主义思想的“光汉”时期,核心在于追问为何北方古代文教昌盛,而至近代却文化夷陵、不如南方。认为这一论述承接文质、夷夏、正闰相结合的前现代民族主义的话语资源,同时也在传统天下观消隐、现代民族国家竞存的新世界格局中发生着形变。刘师培南北论述虽然承接了传统的地域风俗论,但其论述的基底却是明确的现代科学世界观,其间体现着古今空间地理观念的转型。

  • 标签: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南北话语 地理环境决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