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法(TCT)与形态和遗传交联的明朗细胞学(MGLUC)在宫颈细胞学中的符合率。方法所有刮取于35岁以上并被诊断为宫颈糜烂妇女的子宫颈细胞,被用于送检TCT(被送华星医检)检查,同时用这些细胞做MGLUC检查,最后收集相关资料。结果TCT与MGLUC在1558个结果间的符合率为92.4%(1540/1558)。结论MGLUC可在那些没有TCT检查的基层医院应用,从而降低假阴率以减少宫颈癌的发生率。

  • 标签: 明朗细胞学 液基薄层细胞学 子宫颈细胞学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B超监测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妇产科2008年7月~2010年2月间产前检查中发现的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59例的资料与临床治疗信息进行了回溯性分析研究,并与同期未进行B超监测的患者进行了对比。结果B超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1.69%vs13.5%)、术中出血量(24.8±10.7vs33.1±9.2ml)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B超监测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的人工流产术中,可以有效减少漏吸、吸宫不全、子宫穿孔等人工流产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增加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缓患者后续治疗的痛苦,可以有效改善流产术的效果。

  • 标签: B超监测 子宫畸形 早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在抢救剖宫产产后大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2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行剖宫产术发生产后大出血的48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全部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24例产妇,对照组采用传统处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子宫切除术处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h与24h出血量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是95.8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是70.83%,观察组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子宫切除术抢救剖宫产产后大出血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剖宫产 产后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00例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及B超检查。病理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功血200例占40%,正常子宫内膜150例占30%,子宫内膜癌22例占4.4%,子宫内膜息肉8例占1.6%。子宫内膜炎20例占4%,子宫平滑肌瘤子宫腺肌10例占20%。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大部分病因是功血,其次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但子宫内膜癌不可忽视,盆腔彩超、诊刮、内膜活检是主要诊断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EC)分子分型在术后辅助治疗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4月196例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且病理分期为Ⅰ期的E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分子分型EC患者术后选择辅助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196例患者的年龄为(55.1±10.2)岁,体质指数(BMI)为(26.0±3.9)kg/m2;POLE突变型19例(9.7%),错配修复系统缺陷型(dMMR)28例(14.3%),无特异性分子谱型(NSMP)142例(72.4%),p53突变型(p53abn)7例(3.6%)。不同分子分型EC患者术后选择辅助治疗方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OLE突变型、dMMR型和NSMP型EC患者术后选择放疗,或者放化疗联合方案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2 5),p53abn型EC患者术后选择辅助放疗方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但术后选择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53abn型患者选择放化疗联合方案的比例高于非此型别患者[5/7比14.4%(27/188)]。结论EC分子分型中的p53abn型患者术后选择放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可能性更大。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癌 分子分型 术后辅助治疗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本院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后清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椎硬膜外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因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其效果优于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手术中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子宫切除术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电子阴道镜诊断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电子阴道镜诊断80例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图像。

  • 标签: 电子阴道镜宫颈子宫内膜异位症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2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较易。手术治疗为其首选方法,疗程短,见效快。结论本病的发生与手术切口有关,属医源性种植。建议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手术操作时尽可能避免或降低其粘附于切口的机会,即可有效减少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和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会阴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1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在术后的第8~第9天拆线出院,且在出院后随访的3~6个月内无复发现象。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提高剖宫产及会阴缝合手术的质量是预防术后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壁切口 会阴切口 病因 诊疗方法
  • 作者: 王启容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12-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
  • 机构:[摘要]目的:分析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后临床情况。方法:选取11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实验组俩组,每组58例。实验组实施保守性手术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孕激素和睾酮类衍生物药物治疗。分析俩组之间治疗复发率。结果:治疗当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实验组要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保守手术治疗方式后有5例患者复发,其复发率为8.6%(p<0.05),对照实验组进行了药物治疗复发为11例,疾病的复发率为22.9%(p<0.05)。结论:采用保守性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明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物的B超诊断方法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妊娠组织残留物孕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腹部B超检查,扫查患者的子宫和附件,掌握子宫内部回声和宫腔状况。对残留物进行横、纵切面,保留图像由医师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混合声图像29例(58.0%),光点回声图像21例(42.0%)。和病理诊断相比,混合声图像组患者B超诊出率为93.1%,光点回声图像组诊出率为85.7%。组间比较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物患者而言,腹部B超检查效果确切,不仅能够检测出残留物组织,还可以明确残留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妊娠组织残留 腹部B超 诊断结果 影像学特征
  • 作者: 刘江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7-03-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象双盲的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压迫缝合术,其治疗方法包括B-lynch缝合术、Cho缝合术、Hayman缝合术和子宫下段压迫缝合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恶露干净时间、子宫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经统计学分析可知,其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共计发生1例感染,1例再次出血,6.67%;对照组患者共计发生2例梗阻,1例粘连,2例感染和2例再次出血,23.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术应用于产后出血患者,能够有效降低其术中出血时间、止血时间、子宫恢复时间、恶露干净时间以及月经恢复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