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本论文以方正湖现有的草鱼和方正鲫池塘养殖技术为基础,探索并总结反季节养殖模式。试验于10月底在1.04公顷的池塘中放养草鱼鱼种3150kg、方正鲫鱼种1370kg,第二年4月中下旬放养草鱼春片480kg,方正鲫春片670kg,售鱼季节集中在4-9月。反季节上市,商品鱼价格提高了1.4-3.6元/kg,投入产出比为1:1.53。

  • 标签: 方正湖 草鱼 方正银鲫 养殖 模式
  • 简介:本文介绍了2014年我县引进异育鲫"中科3号"新品种在池塘内养殖获得高产高效试验情况。通过一年试验,初步摸索和总结出山区池塘养殖异育鲫"中科3号"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有利今后进一步推广,从而不断优化调整本县水产养殖品种结构。

  • 标签: 池塘 养殖 异育银鲫“中科3号” 试验初报
  • 简介:5月中下旬繁殖季节,用方正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的卵子分别与麦穗鱼(Pseudorasboraparva)(方正鲫♀×麦穗鱼♂,简称FM)、方正鲫(方正鲫♀×方正鲫♂,FF)和荷包红鲤(Cyprinuscarpio)(方正鲫♀×荷包红鲤♂,FH)的精子进行人工授精,孵出的仔鱼在网箱中饲养,测定和统计各组子代的存活率、绝对增重率和性比等。结果表明:FF子代的成活率(91.15±1.78%)极显著地高于FM(87.50±2.13%)和FH(85.00±1.04%)(P〈0.01),FM和FH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M(20.17±4.33g)、FH(23.13±3.58g)子代的出池体质量显著高于FF(18.90±3.82g)(P〈0.05),无论雌性还是雄性子代,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而组内、性别间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FM(99%)、FF(73%)和FH(99%)子代的雌性百分比明显偏向雌性(P〈0.01),且组间差异极显著,异源精子受精后子代中雌鱼比例明显增高(P〈0.01)。本研究结果证明:鲫生长性状中存在"异精效应",异源精子对子代的存活率和性别比例有显著影响,对生产中积极利用异源精子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方正银鲫 异源精子 绝对增重率 存活率 性别比例 异精效应
  • 简介: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AFLP)技术具有多态性丰富,所需DNA量少,灵敏度高等优点,但流程繁琐,花费时间长。本文根据AFLP技术的特点,在酶切-连接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这两方面做了很大改进。采用优化的AFLP技术分析三倍体鲫的DNA指纹图谱,不仅缩短了实验所需时间,而且获得了稳定清晰的扩增带型。

  • 标签: AFLP标记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银鲫
  • 简介:从急性患病异育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肝胰脏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菌。对该菌株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生理生化表型鉴定、16SrRNA和毒力基因分析及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呈短杆状、两头钝圆、端生鞭毛,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产酸,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高盐浓度不生长;16SrRNA序列与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的基因相似性为98%以上,系统发育分析进一步表明该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veronii,在该菌中可检测到肠毒素基因,且回接感染能导致健康鲫发病,表明该菌具有致病性。

  • 标签: 异育银鲫 系统性出血 维氏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 简介:为分析患鲫造血器官坏死症异育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体内不同器官组织中鲤疱疹病毒(CyHV-2)粒子的形态结构、分布和发生过程,采集患病异育鲫体肾、脾脏、头肾、肝胰脏、肠道、鳃各组织样本,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疱疹病毒和组织细胞超微病理学。在所采集器官组织中均观察到鲤疱疹病毒Ⅱ型的DNA内核、空衣壳、实心核衣壳、含包膜成熟病毒共4种不同成熟时期的病毒粒子,不同时期的病毒粒子直径分别为65-90nm、90-180nm、90-180nm、170-220nm;体肾和脾脏中含有大量的CyHV-2病毒,而头肾、肝胰脏、肠道和鳃中病毒粒子较少;CyHV-2病毒主要感染体肾、头肾、脾脏的吞噬细胞,导致机体免疫机能改变;组织细胞病理学观察发现吞噬细胞核边缘化,核内染色质变性,核膜溶解,线粒体嵴断裂,出现空泡,个别细胞溶解坏死。通过PCR检测和电镜观察病毒粒子结构特征,确诊异育鲫感染CyHV-2病毒,主要器官组织细胞中均有CyHV-2病毒,且在细胞核中完成复制和组装,在细胞质中获得外膜。感染CyHV-2病毒的异育鲫主要器官组织均受到一定的损伤。

  • 标签: 异育银鲫 鲤疱疹Ⅱ型病毒(CyHV-2) 鲤出血病 超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