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春制用种超过规定时间入库的技术处理,采取不同冷藏温度和浸酸标准,提高孵化率。

  • 标签: 冷藏温度 浸酸标准 孵化率
  • 简介:我省夏、蚕生产,发种量占全年的70%左右,产茧占年总产量的60%以上。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夏蚕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狠抓科学养蚕。但是近几年来,夏蚕生产,蚕病严重,单产下降,蚕茧

  • 标签: 夏秋蚕 蚕茧生产 蚕病 小蚕共育 发种量 夏蚕
  • 简介:过去,我县蚕农习惯于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3次“土壤施肥”的夏施肥形式(简称A式)。但该种方式常因土壤施肥次数多、工作量大、费时费工(尤其是8月中旬的土壤施肥,因桑树林封行,施肥工作量更大)而不为蚕农所喜爱。现时,因农村劳动力发生转移(蚕农频频外出经商、务工或从事其他产业),蚕桑生产从业人员年龄老化、弱化和部分蚕农怕麻烦、图省事等因素,往往仅在6月中旬重施一次夏伐肥,不施肥(简称B式)。这种施肥方式容易造成浪费,更不利于桑树生长和养蚕生产,生产实际中不宜提倡。

  • 标签: 蚕桑生产 施肥模式 夏秋期 土壤施肥 农村劳动力 施肥次数
  • 简介:经过小区试验,夏芳×白比(苏3·3)×(苏4·苏12)在结茧率、万头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率等成绩方面略优于苏字号.夏芳×白与黄鹤×朝霞的试验成绩,经方差分析,其结茧率、克蚁产茧量、万头蚕收茧量在品种间差异极其显著,全茧量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中试成绩显示:无论是1994年还是1997年,夏芳×白的单产成绩大大优于(苏3·3)×(苏1·苏12),两年单产分别增产57.6%和46.1%.通过对中试控制点调查数据的方差分析,品种间和季节间的单产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尤其是品种间的差异大大超过了极显著水平.干茧的缫丝成绩是:夏芳×白的光折比(苏3·3)×(苏4·苏12)少8.05公斤,出丝率高3.19%.

  • 标签: 家蚕 品种 试验
  • 简介:近年来,我国夏茧的产量占全年总产茧量的60%以上,因此,夏蚕品种的优劣从整体上直接影响我国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茧丝品质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全国各个蚕茧主产区都十分重视夏蚕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建国以后通过几次大的品种更换,使

  • 标签: 饲育技术 品种性状 夏秋蚕 家蚕 二化性 蚕品种
  • 简介:蚕品种“两广二号”自1992年省级鉴定至今,一直是两广夏用当家品种。具有强健、稳产、优质、易繁等优点。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重点抓经济效益。特别在产量方面,要求能否再增大全茧量,提高其产量。同时在繁育方面近几年“两广二号”的反交不受精卵较多,影响...

  • 标签: 夏季 秋季 品种 “9·10×7·11” 试养
  • 简介:桑一百“桂蚕一号”(9·10×7·10)是广西蚕业指导所1997年培育出来的强健高产型新蚕品种。经省级实验室共同鉴定,强健性与对照种“两广二号”相仿,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两广二号”,万头收茧量17.17Kg单产35.88Kg,增产10.04%,单茧丝长1026米,解舒率73%左右,出丝率17.3%左右。该品种具有强健、高产、丝质优等优点。其缺点是五龄遇到连续特高温多湿时强健性稍低。

  • 标签: 家蚕 夏秋蚕品种 桂蚕一号 选育 鉴定 品种特性
  • 简介:新蚕品种“芙·蓉×羽·岭”,从现行技术的整体效率化的观点出发,由大日本蚕丝会蚕品种研究所选育的夏蚕用普通品种1、新品种育成经过迄今的蚕品种一般以选择劳力多投型的多丝量为重点,主要目的是提高收茧量及生丝

  • 标签: 蚕品种 茧质 夏秋蚕 晚秋蚕期 解舒率 现行技术
  • 简介:通过调查研究得出桑蚕两广二号黑死卵产生的原因,是受气候和技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安排养蚕批次,回避不良气候的影响,加强饲养管理和种茧保护等防止措施。

  • 标签: 黑死卵 原因 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