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板栗疫病Endothiaparasitica,又名干枯病,胴枯病,腐烂病,是板粟上最严重的病害,曾在美国大流行,为世界著名的病害之一。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严重,在南昌地区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严重时树枝干枯死亡。据作者在南昌地区定株观察,此病菌的子囊壳在8月下旬就开始产生,并在个别子囊壳中出现没有成熟的单细胞子囊孢子;9月份,没有成熟的子囊壳在棕褐色的子座中

  • 标签: 有性阶段 胴枯病 南昌地区 干枯病 地区发病率 子囊孢子
  • 简介:昆虫属变温动物,为度过不良环境条件,许多昆虫利用滞育特性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昆虫滞育及感应光周期的敏感阶段进行描述,拟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昆虫滞育期及感应光周期敏感阶段昆虫生物学特性。

  • 标签: 昆虫 滞育 滞育虫态 光周期 敏感阶段
  • 简介:江西稻螟种群经历了三个明显的演变阶段,即:(1)由以二化螟为主演变成以三比螟为主;(2)由三化螟为主演变成南部稻区以三化螟为主,中、北部稻区以二化螟为主;(3)二化螟基本稳定,三化螟明显回升。第一次演变的主导因素是水稻栽培制度的变革和矮秆品种的推广,第二次演变主要是水稻品种的更替所致,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1990年以来三化螟明显回升的主要原因是越冬有效虫源田面积扩大,桥梁田面积增加,杂交早稻的推广以及防治因素。今后水稻螟虫的防治对策:(1)抓住螟虫越冬薄弱环节,搞好冬季治虫;(2)全面推行秧田打送嫁药;(3)调整药剂防治策略,重点抓好各代防治对象田的防治;(4)搞好田间调查,准确预报防治适期;(5)改进防治技术。一是要选择药效期较长、有内吸传导作用的药剂,并不断试验筛选和推广新型药剂。二是要提高施药质量。三是根据螟虫发生轻重和农药药效期的长短,确定防治次数。

  • 标签: 稻螟 演变 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