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收集的114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例ADR中,青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60.5%(69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2.1%(105例);抗菌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5.8%(75例);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总例数的33.1%(56例)。结论:医务工作者应展开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统计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本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为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的标准,对本院2012年1~12月临床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ADR61~80岁年龄段多发,静脉给药导致ADR占绝大多数,抗微生物药尤其头孢菌素类是引起ADR的高危药物,累及皮肤和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结论重视ADR工作,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的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抗微生物药 分析
  • 简介:药品不良反应(ADR)数据规整是ADR监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当前ADR监测体系信息化建设完善和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重要任务。通过分析ADR数据规整的目标和作用,提出ADR数据规整的基本原则、内容和工作思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数据规整
  • 简介:我院自1993~1994年以来,已先后为35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拟行了瓣膜置换术。通过调查、分析,针对不同的心理反应,具体进行了心理护理,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35例,男10例,女25例,年龄39~68岁之间。所施术式:换单瓣25例,换双瓣10例。2调查方法通过查房或与病人单独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状

  • 标签: 瓣膜置换术 人的心理 术前 手术焦虑 心理反应 风湿性心脏病
  • 简介:二磷酸果糖(FDP)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很少发生过敏反应.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男,46岁,因头晕,胸闷憋气5年,加重2月余,以原发性高血压病(Ⅲ)高血压性心脏病,于1994年2月5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检;T37℃P76次/分,R19次/分,BP26/15kPa,神志清、精神可,双肺无异

  • 标签: 二磷酸果糖 原发性高血压病 药物过敏 高血压性 口唇麻木 降血压
  • 简介:对使用奥美拉唑后发生不良反应的516例报表进行归类分组,分为合并用药组和单一用药组,并按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与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良反应以胃肠系统损害和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最多。奥美拉唑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合并用药有较大影响,值得临床医师关注。

  • 标签: 奥美拉唑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 简介: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特色,中药、化学药合用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非常普遍。中药与化学药之间交互作用的不良反应值得关注。本文就中药、化学药交互作用不良反应的概念、药理学基础、文献报道现状、预防措施、评价方法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药、化学药合用的安全性。

  • 标签: 中药 化学药 交互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上报的348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品涉及广泛,发生频率排在前3位的是抗感染药物、循环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是对皮肤、附件、消化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呼吸系统等的损害。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工作。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 简介:器官移植的术后排斥反应是影响移植器官生存率的主要问题。microRNA-155(miR-155)被认为是免疫稳态的一种关键性调节因子,在炎症反应、抗原呈递、淋巴细胞分化和细胞因子产生等控制排斥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可能成为控制排斥反应的新治疗靶点,以及作为排斥反应的生物标记物。

  • 标签: MIR-155 器官排斥反应 生物标记物
  • 简介:通过论述培训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推动作用及分析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培训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该项工作提供借鉴。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培训 模式
  • 简介:目的:对选用左氧氟沙星而引发不良反应的病例展开调查探究。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因左氧氟沙星而诱发各类不不良性反应病征有:荨麻疹(或皮疹)者54例,占58.82%;呕吐、恶心者22例,占23.53%,胸堵心慌者18例,占17.65%;体温升高5例,占4.90%;呼吸不畅2例,占1.96%;脸部肿胀1例,占0.98%。年龄高于60岁(包含60岁)的病例数最多,占27.45%。所患疾病以呼吸道及相关组织疾病、外创伤病的例数最多,分别是31例(30.39%),25例(24.51%)。左氧氟沙星用量超出200mg(包含200mg)的患者有87例,占85.29%;其余15例的用量不超出200mg,占14.71%。结论:为使左氧氟沙星药效得以发挥,并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率,医疗工作者要深入探究此药的使用特性,健全给药机制,达到科学用药目的。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用药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1年6月自发呈报的163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ADR报告进行分类.结果:涉及药物124种,单一用药85例,合并用药78例;ADR程度分级,重度22例,中度82例,轻度59例;因果关系评定为肯定9例,很可能114例,可能36例,可疑4例;对症治疗133例,未进行特殊处理30例;痊愈130例,好转31例,死亡2例;使原患病程延长12例,病情加重3例.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为53.89%;ADR中引起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为71.34%.结论:应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放在与治疗作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达到用药有效安全的目的.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药学 皮肤损害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50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液有16种药物,心脑血管用药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最常见,为28.0%。结论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ADR的监控,减少ADR发生。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液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碘普罗胺注射液致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年1月-2013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碘普罗胺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碘普罗胺所致不良反应男性和女性比例相当,年龄分布以40-59岁组最多,发生在1h内占87.72%,临床表现多样、过敏性休克最多、最为严重,死亡3例。结论为确保用药安全,用药前后应注意观察,对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做到早识别、早干预,应严格遵循SFDA建议。

  • 标签: 碘普罗胺注射液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国外已对加替沙星影响心脏功能和血糖代谢的不良反应予以警戒。近期,我院发现加替沙星注射剂引起心悸、静脉炎等不良反应,并出现了房室传导阻滞和过敏性休克等多例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病例。提示国内也应注意加替沙星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不宜将其作为常用抗菌药品在门诊患者中大量使用。

  • 标签: 加替沙星 Q—T间期延长 血糖代谢紊乱 药物警戒
  • 简介:目的:分析前列地尔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我院2010至2014年收到的前列地尔不良反应报告(ADR),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前列地尔规格及用药剂量、给药方式、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处置方法和预后。结果共收集到前列地尔不良反应100例。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平均年龄(53.8±16.5)岁,女性44例,平均年龄(56.9±14.5)岁。原患疾病主要为骨折20例、肾病19例、静脉曲张13例。前列地尔用药剂量10μg·d-1(2例)和20μg·d-1(27例)。96例患者采用静脉滴注,4例采用静脉注射。用药时间中位数为2d(2.9±2.8)d。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心外血管系统损害,占62.4%。100例ADR,“肯定”2例;“很可能”47例;“可能”51例。不良反应治疗方法包括停药、外敷、吸氧、静注糖皮质激素等。100份报告预后结果,其中17例治愈,83例好转。结论前列地尔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临床应该注意前列地尔的正确保存和使用,并应加强前列地尔不良反应的监测。

  • 标签: 前列地尔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