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 围术期 抗菌药物 药学服务 行政干预
  • 简介:目的:评价五水头孢唑林对Ⅰ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30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观察组患者则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预防切口感染,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的总有效率差异,以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费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药物治疗后,均未出现Ⅰ切口围手术期感染现象,预防的总有效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药物费用,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Ⅰ切口围手术期切口感染方面,五水头孢唑林和头孢唑林均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但是头孢唑林比五水头孢唑林具有更高的经济性。

  • 标签: 五水头孢唑林 头孢唑林 Ⅰ类切口 围手术期 预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促进心血管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的作用。方法:择选我院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组,并按照常规心血管中药注射剂治疗(常规组)和药学干预(干预组)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两组采用不同治疗干预后其心血管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及不良反应进行进行评比。结果:干预组通过药学干预后,心血管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率从常规组的16.00降到了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从常规组的8.00%降到了4.00%,差异明显(p

  • 标签: 药学干预 心血管类 中药注射剂 临床使用 合理性
  • 简介:【摘要】西药抗感冒药具有起效快、应用广、服用方便的特点。患者自我服药治疗的机会很大,但是大多数人对其成分和具体作用不明确。本文对常见的西药抗感冒药的成分进行分析;对于诸成分的不良反应作以阐述;也谈对于特殊人群患者抗感冒药的合理应用。

  • 标签: 西药类抗感冒药 成分分析 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他汀和心血管药物联合用于冠心病的价值。方法:2019年9月-2021年8月本科接诊冠心病病患78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他汀和心血管药物,对照组用心血管药物。对比LVEF等指标。结果:针对LVEF值,研究组治疗后(64.37±3.14)%,比对照组(56.25±3.65)%高,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94.87%,比对照组76.92%高,P<0.05。结论:于冠心病治疗中联用他汀和心血管药物,利于疗效的提升,及心功能的改善。

  • 标签: 他汀类 药学分析 冠心病 心血管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应用过程中的意义。方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服务对象,将其中未用药学服务的27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应用药学服务的27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观察两组用药依从性、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用药依从性高达96.30%,与常规组用药依从性74.07%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

  • 标签: 药学服务 头孢菌素类药物 用药依从性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双胍降糖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电脑随机方式分为参照组(瑞格列奈片)和实验组(双胍降糖药物),每组31例。对比血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血糖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发生率为6.45%,明显比参照组低(P<0.05)。结论:双胍降糖药物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标,安全性高,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双胍类降糖药物 2型糖尿病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I切口围手术期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效果,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12月间医院外科I切口手术患者296例作为对照组;另选2016年3—8月间I切口手术患者210例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合理率及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结果: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4-29%低于对照组为88.18%(P〈0.05),使用合理率为83.40%高于对照组为56.18%(P〈0.05);抗菌药物使用平均费用为(768.00±42.00)元低于对照组为(1526.00±78.00)元(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外科I切口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提高外科I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降低患者的药品费用,促进了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临床药师 I类切口 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奈唑胺中硝基苯潜在遗传毒性杂质B的含量。方法:以YMCODS-AMC18(150mm×4.6mm,5μm)为色谱柱,以0.1%三氟乙酸水溶液-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62:38)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68nm,柱温为30℃。结果:杂质B在15~6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9);精密度和溶液稳定性均符合要求;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98.2%和97.5%。结论:本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好,可用于利奈唑胺原料中硝基苯潜在遗传毒性杂质的测定。

  • 标签: 利奈唑胺 硝基苯类 遗传毒性杂质 HPLC法
  • 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535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骨科Ⅰ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6月355例骨科Ⅰ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对Ⅰ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用药疗程、预防性用药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5例骨科Ⅰ切口手术中,227例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为63.94%,符合我院骨科相关拟订值;222例术前30min-2h给药,5例术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合理率为97.80%;预防性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替唑(160例,占70.04%),其次为头孢呋辛(49例,占21.59%);平均用药疗程为4.3d,超过我院骨科相关拟订值(1.3d)。结论:骨科Ⅰ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性应用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继续加强培训和管理。

  • 标签: 骨科 Ⅰ类切口 抗菌药物 预防性用药
  • 简介:目的:采用PDCA循环管理办法规范病区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方法对医院各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在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管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统计,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处理4个阶段实施管理。结果医院病区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要达到规范化管理与使用,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及管理质量目标,加强培训与宣传教育是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管理意识的重要环节,认真督促检查考核是重要手段。结论PDCA循环法对规范病区麻醉药品、第一精神药品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 标签: PDCA 循环 麻醉药品 第一类精神药品 病区 管理
  • 简介:立博昔利布是一种口服的小分子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由G1期向S期转换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立博昔利布和来曲唑联用已于2017年3月13日在美国获批,作为激素受体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2受体阴性的晚期和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药物。临床研究表明该药对晚期和转移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来曲唑联用较单独使用来曲唑能显著延长患者的无恶化生存期。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是耐受性较好。介绍该药的药效学、药动学、临床观察和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标签: 立博昔利布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6抑制剂 乳腺癌 抗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10年我院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医院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DDDs和DDC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第3代头孢菌素占临床治疗的主导地位。结论:我院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应用总体情况基本合理,但是为延缓细菌耐药的产生,应进一步规范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

  • 标签: 头孢菌素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限定日费用 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