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注射泮托拉唑钠在胃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抽签法将2016年8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胃溃疡病患72例分成组,甲组36例接受注射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36例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分析组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比乙组的27.78%低,P<0.05。甲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比乙组的72.22%高,P<0.05。结论对胃溃疡病患施以注射泮托拉唑钠治疗,副作用轻,疗效显著,建议采纳。

  • 标签: 泮托拉唑钠 不良反应 胃溃疡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2011—2012年注射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发生的分布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反馈安徽省的2011—2012年共506例注射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从患者情况、原患疾病、用药剂量、不良反应时间、不良反应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9.9±16.6)岁,以中老年人居多,性别未见显著差异;65岁及以上年龄段中,2011年的平均年龄高于2012年的;累及胃肠系统损害的报告最多,占总例次的24%;原患疾病为脑梗死的患者最多;240mg剂量组严重不良反应显著高于说明书规定剂量组;不良反应转归好转与痊愈占99.6%。结论生产企业应加强主动收集注射盐酸川芎嗪不良反应信息,开展上市后评价,临床医生应加强合理用药,避免超剂量使用,降低药物使用风险。

  • 标签: 盐酸川芎嗪 注射 不良反应 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胶塞相容性研究,分析影响注射盐酸头孢替安溶液澄清度的因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药品质量。方法通过测定样品的浊度值及胶塞迁移出的指征性成分——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量,探讨胶塞成分迁移与药物澄清度的关系;通过胶塞相容性加速试验,讨论影响胶塞成分迁移的因素。结果浊度值与BHT迁移量、贮存时间显著正相关(P〈0.01);头孢替安规格越小,胶塞对其澄清度影响越大(P〈0.01)。影响胶塞成分迁移的因素为胶塞的质量、储存温度及放置状态。结论应通过提高胶塞质量或包装设计、降低贮藏温度、保持正置等措施以降低胶塞成分迁移,解决小规格产品澄清度不合格的问题。

  • 标签: 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 胶塞相容性 浊度 2 6-二叔丁基对甲酚
  • 简介:目的:监测肺结核伴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杆菌药物异烟肼的血药浓度,以便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收治的肺结核伴乙肝患者45例作为治疗组,选取45例无肝病的肺结核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组患者用药后不同时间段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峰浓度、达峰时间及有效浓度保持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后2,4,8和12h时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分别为(6.07±2.05)mg/L、(2.89±1.26)mg/L、(0.66±0.35)mg/L和(0.28±50.1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为(3.71±1.26)mg/L、(2.07±1.08)mg/L、(0.43±0.32)mg/L和(0.20±0.24)mg/L(P〈0.05);治疗组38例患者用药的达峰时间为1h,其平均峰浓度及有效浓度保持时间分别为(8.12±0.36)μg/mL和(9.42±1.30)h,显著高于对照组(20例)为(4.14±0.46)gg/mL和(6.96±1.89)h(P〈0.05)。结论:肺结核伴乙肝患者抗结核杆菌药物异烟肼的治疗,应定期监测其血药浓度,以便于及时调整异烟肼剂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其临床疗效。,

  • 标签: 肺结核 乙型肝炎 抗结核杆菌药物 异烟肼 血药浓度
  • 简介:成组设计是药学科研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在临床药物疗效评价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适用性。本文主要从成组设计的概念、成组设计统计分析方法的合理选用、如何使用SAS程序实现计算,以及如何解释结果这几个方面作一概述。

  • 标签: 定量资料 成组设计 SAS软件 统计分析
  • 简介:本文使用Pirkle型SumichiralOA-2500手性柱,研究了正相和反相色谱直接分离阿折地平对映体的流动相条件。使用正相体系,阿折地平在正己烷–乙醇(90:10,v/v)流动相条件下获得了很好的分离(分离度Rs达到4.0),而使用推荐的流动相正己烷–乙醇(60:40,v/v),则可以在更短的13分钟内获得分离(分离度Rs为2.7)。使用反相的甲醇和含有0.05mol/L醋酸铵的甲醇做流动相,仅能获得部分分离。同样的实验条件研究了氨氯地平和尼莫地平的拆分,并在正相条件下获得了部分分离。

  • 标签: 手性拆分 阿折地平 氨氯地平 尼莫地平
  • 简介:目的:分析2008年度120例住院患者与400张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围手术期病人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标准》,采用Excel电子表格对门诊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尤其围手术期患者使用率达100.00%,其中预防性用药为90.00%,术前2h用药35.00%,术后用药63.33%,用药时间超过10d的43.33%。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喹诺酮类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门诊患者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最高,头孢菌素类次之。结论: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必要时采取干预措施与药敏试验,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抗菌药物 合理用药 喹诺酮类 头孢菌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治疗急性脑梗塞过程中应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间来我院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患者中选出110例,将其分为组,对比组和研究组,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分别记录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50/55),明显高于对比组76.36%(42/55)。同时,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其中研究组为(4.25±1.17)mg/L,明显低于对比组(5.83±1.42)mg/L。组患者治疗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丹参多酚酸盐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与CT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160例医院收治膝关节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分别进行MRI与CT检查,并以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金标准,分析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①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本组160例患者中关节腔积液54例、半月板损伤46例、韧带损伤34例、骨质改变26例。本次研究MRI检查发现关节腔积液54例、半月板损伤46例、韧带损伤34例、骨质改变26例,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而CT检查发现关节腔积液46例、半月板损伤24例、韧带损伤34例、骨质改变22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2%、52.2%、100.0%、84.6%,种检查在韧带损伤方面的差异无意义(P>0.05),MRI诊断关节腔积液、半月板损伤、骨质改变的准确率均高于CT(P<0.05)。结论: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准确率显著高于CT,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MRI CT 膝关节损伤
  • 简介:我科于2003年至2006年对75颗根尖未形成的年轻恒牙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75颗牙,术前X片显示根尖孔未封闭。其中男43例、女30例,年龄8.13岁,75颗牙中切牙63颗,前磨牙12颗,前牙均为外伤及龋坏引起的感染,前磨牙为畸形中尖折裂及引起的感染。

  • 标签: 根尖诱导成形术 临床研究 成型术 糊剂 年轻恒牙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预成纤维桩和可塑性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桩核冠修复患者,在患者知情同意基础上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50例。组患者在修复治疗前均给予X线片和牙周、牙槽及对应软组织的检查。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预成纤维桩进行修复,B组给予可塑性纤维桩进行修复。观察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与B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6.0%和82.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成纤维桩可显著提高口腔修复成功率,在熟练掌握口腔修复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可将其作为首选口腔修复方式。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可塑性纤维桩 桩核冠修复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冠心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作者以种剂量的辛伐他汀,随机治疗组伴有高血脂的冠心病患者,探讨这种降脂疗法的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冠心病伴高血脂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A组27例,应用辛伐他汀40mg/d;B组31例,辛伐他汀的剂量为20mg/d。分别统计和比较组治疗后1年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并与治疗前1年比较,测定血脂有关指标以及C反应蛋白等变化。结果组患者治疗1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数目显著少于治疗前1年内发生数,但治疗后1年内组之间发生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组治疗4周和1年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三酰甘油(TG)以及C反应蛋白(CRP)等显著降低(p〈0.01,p〈0.05);组间比较显示,A组TC下降水平显著大于B组(P〈0.01,P〈0.05)。载脂蛋白B(Apo~B)水平显著增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意义。与血脂指标变化的同时,C反应蛋白显著降低。结论辛伐他汀40mg/d与20mg/d治疗后均出现心血管事件显著减少,血清TC、LDL-C、ApoA、TG和CRP等显著降低;前者治疗后TC下降水平显著大于后者。种剂量的治疗均可以安全、有效地实现调脂、抗炎和防治冠心病心血管事件发生,但费用一疗效意义不同。

  • 标签: 辛伐他汀 冠心病 心血管事件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选最佳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行甲状腺全切除和近全切除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组,每组90例患者,其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手术治疗的称为全切组,采用近全切除手术治疗的称为次全切组,对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全切组9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8例(8.3%),甲状旁腺损伤27例(30%),次全切组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喉返神经损伤1例(1.7%),甲状旁腺损伤8例(8.9%),全切组与次全切组,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随着甲状腺切除范围增大,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概率增大。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 简介:.真菌感染是临床上的顽固疾病,尤其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真菌侵入内脏及深部组织可引起严重疾病。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爱滋病患者的日渐增多,真菌感染问题日渐突出。然而,迄今对内脏真菌病有效,即治疗多数致命性全身真菌病的抗生素只有性霉素B(amphotericinB,AmB)AmB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对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青霉菌等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50年代以来,已成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 标签: 两性霉素B 新型制剂 多烯类抗真菌药 合理 深部真菌感染 免疫力下降
  • 简介:目的通过BBN喂饲和MNU膀胱灌注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比较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方法BBN诱癌组大鼠使用0.05%BBN溶液连续喂养6周,后改用2%枸橼酸钠溶液作后续喂养22周,第28周为诱导的终点。MNU诱癌组大鼠行MNU膀胱灌注,每周灌药一次,每次2mg/只,共4次,第10周为诱导的终点。比较组大鼠的成瘤率和死亡率。结果BBN诱癌组30只大鼠喂养28周后存活16只,11只成瘤,病死率46.7%,存活大鼠成瘤率68.8%;MNU诱癌组50只大鼠第10周存活28只,25只成瘤,病死率6.7%,存活大鼠成瘤率89.5%。结论利用MNU行大鼠膀胱灌注的方法构建大鼠膀胱癌模型,具有成瘤时间短、成瘤率高、大鼠病死率低等特点,优于BBN喂饲大鼠成瘤的方法。

  • 标签: 化学致癌剂 N-正丁基-N-(4-羟基-丁基)亚硝胺 N-甲基亚硝基脲 动物模型 膀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