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姜黄是多年生姜科植物,主要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亚洲国家如印度和中国广泛栽培.从中提取姜黄素是其主要成分,常用来作为调味品和食物添色剂,同时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抗寄生虫、解痉、抗炎和抗氧化效应,抑制肿瘤发生和生长,特别是姜黄素防治皮肤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对姜黄素在肿瘤发生不同阶段所发挥抗癌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姜黄素 防治措施 皮肤癌 生姜科植物 肿瘤
  • 简介:目的了解寻常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特征表现,并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激光美容中心进行痤疮治疗180例痤疮患者和同一时期进行美容咨询50名健康者,应用VISIA皮肤图像分析仪和SOFT5.5皮肤性质测试仪对患者和健康者皮肤性质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结果VISIA数据显示与男性健康者相比,男性痤疮患者在纹理、毛孔和紫质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健康者相比,女性痤疮患者在皱纹、毛孔、紫质和红色区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痤疮患者相比,男性痤疮患者在色素斑、毛孔和紫质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健康者相比,男性健康者在色素斑、皱纹、纹理、毛孔和紫质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红色区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不同严重程度痤疮患者差别主要在紫质和红色区;SOFT数据显示与男性健康者相比,男性痤疮患者在油脂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健康者相比,女性痤疮患者水分和油脂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痤疮患者相比,男性痤疮患者在pH和油脂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与女性健康者相比,男性健康者在水分和油脂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pH和弹性未见明显差异性(P〉0.05);不同严重程度痤疮患者差别主要在水分和油脂。结论寻常痤疮患者面部皮肤特征较健康皮肤表现为皮肤pH、水分和油脂等肤质差异性且具有明显性别差异性。

  • 标签: 痤疮 寻常 皮肤性质 面部分析 定量评价
  • 简介:尽管与疱疹样皮炎(DH)发生有关特异性IgA自身抗体还未知,但其存在被认为是DH发生必需。截至目前,DH患者中尚无IgA缺陷病例报道。相反,2%~3%乳糜泻患者被发现有IgA缺陷,这个比值是正常人群10~15倍。作者报道在2例DH患者中发现有IgA部分缺陷。作者评估了血清中是否存在抗肌内膜、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抗表皮谷氨酰胺转移酶和抗麦胶蛋白IgA自身抗体。2例患者均出现抗肌内膜和抗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IgA自身抗体及DH血清标志物。在IgA缺陷时,与之相应IgG自身抗体是无意义DH血清学标记。上述情况常见于乳糜泻患者。作者检测了98例DH患者血清总IgA水平,

  • 标签: 特异性IgA IgA缺陷 疱疹样皮炎 组织谷氨酰胺转移酶 IgG自身抗体 血清标志物
  • 简介:神经酰胺即N-脂酰基(神经)鞘氨醇,是人体角质层脂质重要成分,皮肤中神经酰胺在人表皮角质层结构稳定、细胞增殖和分化、表皮屏障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其性质和数量影响着皮肤屏障及部分皮肤病,目前检测神经酰胺方法种类较多,但只有小部分可运用于皮肤角质层神经酰胺检测。本文简单综述现有的皮肤角质层神经酰胺检测方法。

  • 标签: 皮肤 神经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谱法
  • 简介:敏感性皮肤是常见皮肤异常状况,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发红,容易产生瘙痒、烧灼、刺痛、紧绷等感觉.其特征是主观症状明显,客观症状轻微,受到外界轻微刺激就会产生强烈反应[1-4].一般认为敏感性皮肤是内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结果,诱发因素复杂多样.

  • 标签: 敏感性皮肤 流行病 发病机制 抗原 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性激素改变与糖尿病性ED关系.方法:将ADA标准诊断为糖尿病男性患者,根据其有无ED分为糖尿病ED组与糖尿病非ED组,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同时有肝、肾、甲状腺疾病,并停用了各种影响勃起功能和性激素药物,应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睾酮(T)、催乳素(PRL)和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ED组睾酮明显低于非ED组[(1.95±0.23vs4.01±0.38)ng/ml,P<0.01],两组PRL、E2、血糖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3.5±2vs13.1±2.1).ng/L,P>0.05][(38.9±8.5vs39.3±8.6)ng/ml,P>0.05].[(10.3±3.7vs9.9±3.5)mmol/L,P>0.05].ED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ED组[(52.4±8.1vs42.1±5.4)岁,P<0.05].两组患者糖尿病病程分别为33.4±10.6、12.9±4.1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致睾酮下降是糖尿病性ED产生原因之一,患者年龄及糖尿病病程也与糖尿病性ED相关.

  • 标签: 糖尿病性 性激素 ED患者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催乳素(PRL) 雌二醇(E2)
  • 简介: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atum,CA)又称性病疣(anogenitalwarts),是由人乳头病毒引起,其发病率在中国仅次于淋病,居性传播疾病,第二位。在极少数病人可恶变诱发鳞癌对CA进一步超微结构进行观察,探讨这些超微结病变在本病发病机理上作用是十分必要。更多还原

  • 标签: CONDYLOMA acuminatum ULTRASTRUCTURE koilocyte VIRION
  • 简介:头面颈部皮肤病损较为常见,如色素痣、皮肤恶性肿瘤、皮脂腺痣、瘢痕等.因其影响外观容貌且可造成组织器官变形,故患者治疗愿望迫切.既往治疗多以激光、冷冻、高频及化学腐蚀药物为主,往往遗留明显治疗后痕迹(瘢痕),效果不甚理想,患者难以接受.自1998年-2002年,我们应用整形外科理论,采用美容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头面颈部上述皮肤病损共278例,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头面颈部 皮肤病 皮肤外科 治疗 手术
  • 简介:寻常痤疮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由于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复杂性,根据痤疮分级选择相应治疗药物和手段已成为共识。我科针对痤疮患者中就诊人数较多中度痤疮采用口服多西环素、蓝光照射和外用阿达帕林凝胶联合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联合疗法 痤疮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合并梅毒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100例医院收诊行常规治疗措施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100例未采取治疗措施妊娠合并梅毒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以及围产儿预后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100例患者中,2例流产、12例早产、2例死胎、84例足月产;对照组100例患者中,13例流产、42例早产、11例死胎、34例足月产,观察组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00例新生儿中,1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4例新生儿死亡、13例先天性梅毒、6例宫内胎儿窘迫;对照组100例新生儿中,30例低体质量围产儿、24例新生儿死亡、43例先天性梅毒、22例宫内胎儿窘迫,观察组新生儿结局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严重影响了产妇及新生儿健康安全,需要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改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

  • 标签: 妊娠合并梅毒 临床特点 预防方法
  • 简介:目的评价雷公藤治疗银屑病疗效。方法按文内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1966-2004)、Ovid、TheCochranelibrary2004.4th、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4)、Vip全文数据库(1994-2004)、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数据库,手工检索国内期刊杂志和药厂提供资料。应用RevMan4.2版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个雷公藤治疗银屑病有效率研究按亚组分类后,组间有异质性(χ^2=22.84,P=0.004,I2=65.0%),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结果显示应用雷公藤治疗银屑病有效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38,95%CI(2.45,7.81)]。结论由于目前缺乏高质量研究,故尚不能据此证实雷公藤治疗银屑病是有效,随着高质量报告出现,今后可以不断地完善本评价。

  • 标签: 银屑病 META-分析 雷公藤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程度早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探讨血清睾酮与早泄相关性。方法:根据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评分将80例早泄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水平,对三组病例之间血清睾酮水平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血清睾酮与早泄相关性。结果:轻、中、重三组早泄患者血清睾酮分别为(12.85±6.52)nmol/L、(19.02±7.15)nmol/L、(26.61±5.83)nmol/L。重度早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轻度、中度患者,中度早泄患者睾酮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睾酮水平与CIPE评分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68。结论:不同程度早泄患者血清睾酮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同时血清睾酮与早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 标签: 早泄 血清睾酮
  • 简介:背景:本研究旨在评估雄激素性秃发对有无头发脱落男性影响,并描述该类秃发引起患者应激状态程度。方法:252名年龄在16~72岁之间男性(175名有脱发,77名无脱发)参与本次研究。用脱发表格(5个关于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问题,8个关于皮肤病学特征问题,8个关于心理学评估问题)和应急生活事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有或无雄激素性秃发者对治疗渴望明显不同(AGA;χ^2=5.877,d.f.=1,P=0.015)。不考虑雄激素性秃发(AGA)存在与否,参与者中61.4%认为AGA是一种自然状态,但需要寻找解决方法,38.5%认为AGA是关注增加一个原因,56.2%认为AGA对心理影响主要是负面的。参与者中,认为AGA对家庭其他成员、异性关系和职业/学院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分别占37.1%、43.0%和36.3%。有或无雄激素性秃发者心理学指标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雄激素性秃发 心理学评估 社会人口统计学 显著性差异 头发脱落 应激状态
  • 简介:线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猛医学美容手段之一,可通过在体表组织不同层次内埋置线材达到提升收紧、填充凹陷、改善肤质及体表塑形等目的。尽管线技术中线材随着线技术发展而不断优化,种类日益增多,但以大类而言,从持续时间可分为可吸收线、不可吸收线,以外观不同主要可分为平滑线、锯齿线和螺旋线,以成分主要分为肠线、PGA/PGLA或PLA编织缝合线、PDO线、PPDO线、PLLA线、PCL线等。在经CFDA批准线材中合理地选择是线技术操作基础,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种线材成分、特性等可更好发挥线技术作用,避免不必要并发症及纠纷。

  • 标签: 线技术 线材 医美技术 年轻化
  • 简介:影像技术迅速发展改变了临床诊疗模式,而皮肤科以其可视性、适合体表成像学科特点,受到影响尤为显著。皮肤影像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皮肤科各个领域,可以用于皮肤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医学美容治疗前后效果进行评估等。目前常用皮肤影像技术包括皮肤摄影、皮肤镜、皮肤超声、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多光子成像、光学相干层析成像和新兴皮肤表面成像技术等,凭借其无创、在体、实时、动态观察特点,影像技术在医学美容中应用日渐受到重视。国内外学者对于皮肤影像技术在皮肤科中应用已有诸多介绍,但其在医学美容方面的应用涉及较少,本文对皮肤影像技术在医学美容中应用展开综述,详细介绍其在医学美容领域不同特点及应用。

  • 标签: 皮肤 影像技术 医学美容
  • 简介:目前,铬过敏已与Cr(Ⅵ)过敏同义。然而,真正接触到皮革制品中铬可能包括Cr(Ⅲ)及Cr(Ⅵ)。本研究中,作者调查了一系列患者对Cr(Ⅲ)及Cr(Ⅵ)反应性,以分析足部湿疹/接触皮革与Cr(Ⅲ)反应性关系。2002年3月至2004年12月间,作者对连续收治2211例疑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进行斑贴试验,斑贴制剂为0.5%重铬酸钾[Cr(Ⅵ)]及13%三氯化铬[Cr(Ⅲ)]。共有71例患者(3.2%)对Cr(Ⅵ)发生阳性反应,其中31例同时对Cr(Ⅲ)发生阳性反应。没有Cr(Ⅵ)阴性患者对Cr(Ⅲ)发生阳性反应。作者发现Cr(Ⅵ)阳性同时伴发Cr(Ⅲ)阳性或可疑阳性患者发生足部皮炎危险性较仅Cr(Ⅵ)阳性而Cr(Ⅲ)阴性患者高。危险性增加不是因为对Cr(Ⅵ)敏感度较高。据报道皮革最常作为铬皮炎可疑病因(54%)。然而,患有足部湿疹及对Cr(Ⅲ)发生阳性或可疑反应Cr(Ⅵ)过敏者常对其他鞋部变应原发生阳性反应。因而,Cr(Ⅲ)过敏是对多种鞋部变应原过敏一部分。

  • 标签: 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 Cr(Ⅲ) Cr(Ⅵ) 阳性患者 足部湿疹 三氯化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