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omputertomographyperfusion,CTP)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对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术前适应证选择及术后血流变化评价的作用。方法40例经DsA检查提示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按照DSA检查结果对缺血部位代偿良好的20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代偿不良的20例患者行狭窄部位支架成形术,行CTP检查,此较非手术组及手术组基线和术后1年的cT相对灌注参数,并比较手术组基线、术后7d、术后1年的手术侧和健侧的绝对灌注参数。结果手术组基线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bcerebralbloodflow,rCBF)明显较非手术组降低,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cerebralbloodvolume,rCBV)升高(P分别为0.018和0.015),两组相对平均通过时问(relativemeantransittime,rMTT)无差异,1年后手术纽rMTT较非手术组低(P=0.012),rCBF,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侧相比,手术组术前患侧基线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延迟、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减低、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增高,术后7d患侧MTT缩短、CBF明显增加、CBV回落,术后1年MTT、CBF、CBV惠侧与健侧相比更加接近,两组比较尽管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12、0.037),但三个变量总体趋势逐渐接近;手术组术前、术后7d,术后1年,不同时间点惠侧与健侧绝对灌注参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O.001,0.009,0.028);支架成形与时间之间有交互作用(P=0.006,0.002,0.052)。结论CTP#@合DSA对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有一定指导作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脑血流状况。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血管成形术 血管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冠切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切双额大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双额冠状切口大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状切口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额颞叶脑挫裂伤 早期颅骨修补
  • 简介:目的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IYI)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的疗效仍未被证实,本研究的目的即为探讨INI对临床病程和脑灌注的影响。方法经地方伦理委员会核准后,对214例动脉瘤性SAH病人中的26例进行研究,均为难治性重度脑血管痉挛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时采用DSA、经颅多普勒(TCD)、灌注CT(PCT)及神经系统检查监测疗效。结果血管造影结果无改变8例。INI灌注后1d,PCT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到达峰值时间缩短(P=0.03),平均通过时间缩短(P=0.17);但其后这种变化不再持续。TCD汇总分析结果表明,INI灌注后1d存在短暂血流量增加(P=0.03),其后7d该变化不再明显。16例(61%)病人出现新的脑梗死灶。结论INI灌注24h内,血管造影结果表明血管痉挛改善,PCT结果表明脑灌注增加,该作用强于动脉内罂粟碱灌注。但动脉内灌注的持续作用是短暂的,因此,仍有待寻找对严重脑血管痉挛具有持续作用、能真正改善脑灌注的治疗策略。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动脉内灌注 脑灌注 临床病程 尼莫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