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妊高征性脑出血临床少见,其起病急,发病迅速,抢救不及时使产妇致残,甚至死亡.我院自1991年12月至2002年12月,共对13例妊高征性脑出血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妊高征 脑出血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13年2月1日至3月15日所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暴露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第五手术间”OR=4.07(95%CI=0.52~36.65),第五手术间环境微生物采样除麻醉剂袖带菌落总数超标以外均符合国家要求;各“手术主刀医生”“手术参与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专率较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平均感染率均无差异(P〉0.05);“二次手术”OR=18.00(95%CI=2.00~180.00)。结论:“二次手术”是此次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对其干预措施可由此入手,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尽管睡眠障碍在精神疾病中非常常见,但它常常被当作精神疾病的二级症状,认为对其主要精神疾病的治疗才是缓解睡眠苦恼的最可行办法。事实上,对创伤后应激障碍而言,采用针对睡眠紊乱的治疗方案后,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可得到有效缓解。本文将论述创伤后应激障碍对睡眠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和相关治疗问题。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的临床因素。方法125例单发破裂颅内动脉瘤,按栓塞结果分成致密栓塞组(92例)、非致密栓塞组(33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对影响动脉瘤致密栓塞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致密栓塞组与非致密栓塞组间单临床因素比较,动脉瘤部位、形态、大小及FisherCT分级、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情况、栓塞时间、栓塞材料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部位、形态及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栓塞材料等与动脉瘤致密栓塞与否有关(P〈0.05)。结论致密栓塞是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关键,颅内动脉瘤部位、形态及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栓塞材料是影响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的主要因素。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致密栓塞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天津市安定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使用情况.方法对总院及分院共687例分裂症患者日医嘱微机查询.结果(1)在687例分裂症患者中药物使用频率依次为奋乃静、舒必利、氯氮平、氯丙嗪、维思通、奎地平,换算为氯丙嗪等效剂量后,治疗剂量为13.5~4012mg/d,平均(367±250)mg/d.(2)687例患者中516(75.11%)例患者使用经典抗精神病药,185例(26.92%)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432例(62.88%)为单一用药者,255例(37.11%)患者配合使用2种抗精神病药物,而3种或3种以上抗精神病药物配用为0例,总计53例(0.08%)患者合并使用抗抑郁剂,106例(15.43%)合并心境稳定剂.(3)合并心境稳定剂频率依次为锂盐46例,丙戊酸钠30例,卡马西平30例.结论目前天津市安定医院处方方式仍以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考虑与患者病程较长,大部分患者仍沿用原老医嘱,且长期住院患者受医保及经济负担影响有关.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物 处方 用药方式 精神卫生
  • 简介:近年来关于糖尿病性癫痫已多有文献报道.而由非酮症性单纯高血糖所引起的癫疴发作则鲜见论述。我院自1996年2月-2006年8月诊断、治疗非酮症性高血糖癫痫患者3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血糖 糖尿病性癫痫 临床分析 癫痫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术治疗脑脓肿的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4月收治4例脑脓肿患者,其中3例外伤性开颅术后者直接经颅骨缺损区皮肤在超声引导下行脓腔穿刺术;1例眼内炎术后合并脑脓肿,开颅形成小骨窗后再行穿刺术治疗。术中动态监测抽吸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探测到脓腔,顺利完成抽吸治疗。1例患者术后复查有脓液残留行再次抽吸治疗。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改善,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术治疗脑脓肿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接受度高、可动态监测抽吸情况等优点,效果良好。

  • 标签: 脑脓肿 超声引导 穿刺抽吸术
  • 简介:目的总结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的经验。方法采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87例,其中眉弓入路35例,包括动脉瘤31例,垂体腺瘤4例;颞下锁孔入路2例,包括岩斜区脑膜瘤1例,颅中、后窝三叉神经鞘瘤1例;乳突后锁孔入路28例,包括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6例,面肌痉挛12例;个体化小切口22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4例,凸面脑膜瘤18例。结果术中术野均能清晰暴露,术中无因病情变化或暴露不良而扩大切口及骨窗者。肿瘤均获全切除,动脉瘤均顺利夹闭,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均成功探查到责任血管。术后病人死亡1例,颅内感染1例,均为动脉瘤病人;皮下积液11例,包括采用眉弓入路8例,个体化小切口3例。结论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病变具有暴露小、微创、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脑肿瘤 颅内动脉瘤 锁孔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45例,根据患者年龄、发病时间、并发症、病情危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1个月按GO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2045例患者中,好转1450例(70.90%),植物生存190例(9.29%),死亡(包括自动出院,放弃治疗者)405例(19.80%)。结论针对不同个体的多因素,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 效果
  • 简介:1980年由Caplan首次报告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basilararterysyndrome,TOBS)系指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狭窄或闭塞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在我院2000-2004年收治的585例脑梗死患者中明确诊断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者24例,笔者对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拟提高对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水平。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综合征 影像学表现 特征分析 SYNDROME ARTERY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HFMD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PSQI量表进行评估,然后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病毒类型及居住情况者的PSQI量表评分结果,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研究因素与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的关系。结果:120例HFMD患儿的PSQI量表评估结果较差,不同性别及及居住情况者的睡眠质量较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及病毒类型者的睡眠质量较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及病毒类型均是本类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HFMD患儿睡眠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手足口病患儿 睡眠质量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评价高分辨率3D-FIESTA+c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显示脑神经及其病变的价值。方法采用3D-FIESTA+c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20例临床疑是因血管等原因压迫相应脑神经具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扫描及图像后处理。由2名神经放射学医师根据20名健康志愿者480支脑神经显示的清晰程度分为清晰、较清晰、不清晰3个等级,清晰和较清晰定义为显示,不清晰定义为未显示;临床病例中,脑神经与血管关系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结果12对脑神经显示率分别为:嗅神经84.3%,视神经100%,动眼神经100%,滑车神经43.8%,三叉神经100%,外展神经100%,面神经100%,前庭蜗神经100%,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及副神经复合体100%,舌下神经47.1%。20例脑神经症状患者,16例确诊为脑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或压迫,且均被临床治疗证实。结论高分辨3D-FIESTA+c成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可显示脑神经及其病变,能准确定位血管走向及其与脑神经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全面的影像学资料。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仿真内镜 多层面重组 脑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尿激酶冲洗对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复发的防止作用.方法对6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术后根据CT复查情况,采用尿激酶冲洗治疗.结果62例无血肿复发,其中51例术后1月血肿完全吸收,另11例2月内吸收.结论尿激酶冲洗能减少血肿腔残留,尽快缩小血肿腔,防止血肿复发.

  • 标签: 尿激酶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颅引流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合并颅脑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合并颅脑疾病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CT或MRI检查发现19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在30ml以下者11例,给予保守治疗。血肿量大于30ml的患者8例,其中出血量超过60ml,并伴脑疝形成的4例,3例行血肿清除术及去骨瓣减压术,1例放弃治疗;其余4例1例行脑室外引流,3例行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剖宫产25例,阴道产8例,其中利凡诺引产8例,新生儿死亡5例,死胎6例,其余均存活,存活的最小新生儿胎龄28周,重约685g。8例肾功能不全者经血液透析后6例临床治愈,2例经对症处理后治愈。14例脑梗死患者均给予扩管、小剂量脱水、低分子右旋糖苷等保守治疗,均未手术干预。33例孕妇中恢复良好26例,3例轻、中度偏瘫,2例癫痫,1例不全失语,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子痫前期及子痫具有易发生肝肾损害、脑卒中等危险因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后配以脑卒中相应治疗措施,及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

  • 标签: 妊娠 高血压 重度子痫前期 子痫 脑出血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近10年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中上访案例的特点。方法对在四川大学法医精神病学教研室鉴定的共3387倒案例中涉及上访的31例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前5年组上访案例有6例(0.53%),后5年组有25例(1.11%)。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上访持续时间长于无事实依据组(P〈0.05)。31例案例的鉴定结论有17例(54.84%)为精神分裂症。前5年组与后5年组的鉴定结论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事实依据组与有一定事实依据组的鉴定结论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5年来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上访案例数量较前5年有所增多。有一定事实依据上访者的上访持续时间较无事实依据上访者长。司法鉴定的上访案例中,精神分裂症仍是主要鉴定诊断类型。无事实依据的上访人员中出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司法精神病学 司法鉴定 上访案例 精神病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方式对睡眠质量较差的ICU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睡眠质量较差的ICU患者100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基于常规护理的综合护理方式。运用RCSQ量表对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良好率分别为66%和86%,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存在睡眠障碍的ICU患者来说,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产生高于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能够显著提升睡眠质量。因此对于这类病患者来说,综合护理干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睡眠质量 ICU患者 综合护理 显著性差异
  • 简介: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不同于一般脑梗死(GC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同期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与其他类型脑梗死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在脑分水岭梗死组56例患者中,行MRA检查47例(83.93%),颅内血管异常31例(65.96%),血管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脑梗死(28.29%)。CWI不同类型之间的NIHSS评分及颅内血管异常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急性期病死率上,CWI组略高于GCI组,在严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上,CWI组显著高于GCI组(x2=16.86,P〈0.001)。在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上,CWI组总体上高于GCI组,但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在CWI亚组中,皮层下型和混合型显著高于GCI组(xz=4.24,P〈0.05)。结论CWI的发生与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血液动力学障碍是CWI发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CWI不同于一般的小灶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应重视CWI,尤其是皮质下型CWI。

  • 标签: 脑分水岭梗死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方法对20例经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成人型烟雾病患者(〉16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分期及代偿机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成人烟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左右发病,以脑出血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意识障碍、失语及一侧肢体瘫痪.CT和MRI显示:脑出血12例(60%),脑梗死3例(15%).DSA造影示:双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0例,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9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1支,单侧大脑前动脉闭塞5支,单侧大脑前动脉狭窄9支,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6支.在20例患者、40个(侧)大脑半球中,共有39侧大脑半球受损,根据DSA结果将烟雾病分为6期分别为:第Ⅰ期到第Ⅵ期分别为3(7.7%)、9(23.1%)、16(41.0%)、7(18.0%)、3(7.7%)、1(2.5%)侧大脑半球.颅内血管代偿:软脑膜动脉、脉络膜后动脉及胼胝体背动脉代偿增粗25根,眼动脉代偿增粗7根,脑膜中动脉代偿增粗11根.烟雾病合并动脉瘤2例.结论成人型烟雾病的发病高峰在40岁,以脑出血多见,双侧病变为主,大多数患者在发病时处于第Ⅱ~Ⅳ期(烟雾状血管旺盛期),大多数患者存在丰富的颅内外血管代偿.

  • 标签: 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分期 代偿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大型听神经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80.8%),次全切除5例(19.2%)。肉眼下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76.9%),术后House—Brackman面神经功能分级Ⅰ~Ⅱ级10例(38.5%),Ⅲ~Ⅵ级16例(61.5%)。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大型听神经瘤,面神经可获得解剖和功能的保护,并发症与病死率低,临床疗效良好。

  • 标签: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