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老年女性患者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PCI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PCI、年龄≥75岁的老年女性患者332例,按手术入径方式分为桡动脉组184例和股动脉组14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75%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比较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结幕332例患者中有96例接受PCI,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患者3支病变比率分别为39.7%和47.4%,分叉病变比率分别为60.3%和52.6%。与桡动脉组比较,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长,外周血管损伤明显增多(P〈0.05),术后观察时间及卧床时间明显延长,假性动脉瘤、下肢静脉血栓例数明显增多,穿刺动脉闭塞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女性患者自身病情复杂,选择桡动脉途径行PCI可以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近期治疗风险小,病死率低,可取得较理想疗效。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 简介:目的:探讨α1受体阻滞剂乌拉地尔与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对比,是否可以获得额外临床收益。方法选择老年女性患者46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24例,乌拉地尔50~300μg/min,硝酸甘油组22例,硝酸甘油5~20μg/min,总给药时间48~140h,根据血压及心功能状况调整药物浓度。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3、7d观察血压、心率、代谢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乌拉地尔组治疗后7d收缩压控制明显优于硝酸甘油组[(108.12±6.54)mmHgvs(116.36±11.09)mmHg,1mmHg=0.133kPa,P<0.05],N末端钠尿肽前体水平较硝酸甘油组明显下降[(2378.42±956.12)ng/Lvs(4546.14±457.73)ng/L,P<0.01]。结论在老年女性患者中,乌拉地尔较硝酸甘油在降低和稳定收缩压方面有更好的疗效。并且在减轻心脏后负荷及改善心功能方面都优于硝酸甘油。

  • 标签: 心力衰竭 硝酸甘油 休克 心源性 高血压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1年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成功行PCI治疗的青年女性(年龄〈45岁)患者31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13例),选取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诊断的青年女性22例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住院诊断为冠心病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为性别对照组,选取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50例为年龄对照组。观察高血压史、糖尿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白细胞、血红蛋白、胆红素、尿酸等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观察患者冠脉病变特点及PCI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青年女性对照组相比,女性冠心病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明显增高(P〈O.05),总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性别对照组相比,女性高血压比例高于男性患者(JP〈0.05),而吸烟比例低于男性患者(P〈O.05),两组间平均发病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女性患者甘油三酯水平高于男性患者(P〈0.05)。③女性患者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单支病变20例,双支病变9例,三支病变2例。所有患者定期随访,无严重出血、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支架内再狭窄及死亡。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是青年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青年女性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PCI治疗后预后良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青年女性 危险因素 预防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积极探讨桂西山区地区单身离家务工三个月以上农村女性HIV/AIDS感染及感染后对医疗服务需求状况,为该地区艾滋病的防控及提供医疗服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桂西山区地区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县级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体检和孕产妇筛查确诊并具有农村户籍女性,且有单身外出打工三个月以上的艾滋病病毒(HIV)和艾滋病(AIDS)感染者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单身外出打工农村女性艾滋病的感染状况,及感染两周后自愿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或年住院治疗情况;结果在单身外出农村女性HIV/AIDS感染421例中,外出打工年限、经济来源与艾滋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年龄、门诊就诊发现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身外出农村女性HIV/AIDS感染率逐年增高,感染率与外出打工年限、家庭经济来源途径有关,感染后自愿到医院艾滋病免费治疗点接受治疗及年住院情况与家庭年总收入、经济来源有关。

  • 标签: 农村单身外出打工女性 艾滋病 医疗服务
  • 简介:目的探讨既往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成功后心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既往有无心绞痛史分为A组(有心绞痛史,24例)和B组(无心绞痛史,22例)。所有患者在发病后6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分组对照观察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电图、心肌酶谱及左心室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A组与B组比较:①两组患者在大量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阳性家族史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肌酸激酶峰值(CKmax)分别为(1790±255)U/L和(2530±360)U/L,(t=8.098,P<0.01);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0.60±0.14)和(0.51±0.12)(t=2.331,P<0.05);④介入治疗成功后抬高的ST段于0.5h内降幅≥50%或于2h内恢复至等电位线者与末达上述标准者分别为87.5%和45.5%(x^2=7.419,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既往有心绞痛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较无上述病史者心肌微血管损伤为轻,原因可能与既往心绞痛通过心肌缺血预适应机制保护心肌微血管结构与功能完整性有关。

  • 标签: 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肌微循环功能 预适应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委托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和浙江医院等单位承办,《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社等单位踟办的2015年长三角社区医师高血压防治临床技能病例和经验分享竞赛活动在杭州华北饭店成功举办。前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殷大垒名誉会长,中国健康促进0教育协会黄泽民常务副会氏,刘克玲前常务副会长、淘金前秘书长等领导,以及来自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的近200名长三角社区医师参加这次活动。

  • 标签: 高血压防治 社区医师 临床技能 竞赛活动 三角 杭州
  • 简介: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联用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伴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成功电复律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常规基础降压、抗凝、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奥美沙坦酯和瑞舒伐他汀口服,随访18个月,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次数、血压、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左心房内径和左室质量指数。结果随访结束两组血压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RP水平降低、左心房内径缩小及左心室重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80%vs41.20%,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RP水平与AF复发存在正相关(r=0.68,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联合瑞舒伐他汀可能具有协同抑制炎症因子CRP、改善心室重构,有效增加患者的窦性心律维持率。

  • 标签: 奥美沙坦酯 瑞舒伐他汀 高血压 持续性心房颤动 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