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在经皮激光消融(percutaneouslaserablation,PLA)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患者行超声引导下PLA治疗,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淋巴结血供,术后即刻和3d采用超声造影观察消融灶范围,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0d对淋巴结进行超声随访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测定。结果:3例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成功进行了PLA治疗,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发现消融区无彩色血流信号,术后即刻和术后3d超声造影显示消融范围内无明显造影剂灌注,术后30d超声随访发现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而患者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在治疗前后保持稳定,未升高。结论:超声在PLA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激光消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非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按照单号、双号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碳酸氢钠治疗,给予观察组非布司他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尿酸(SUA)、血清肌酐(S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血尿酸水平变化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采用非布司他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碳酸氢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性盆腔3DT2WI(VISTA)序列对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诊断和分型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100例女性苗勒管发育异常患者进行3DT2WI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1)100例患者20例原发性闭经、15例子宫发育不良、10例弓形子宫、20例宫角残留、10例T形子宫、25例纵隔子宫。(2)患者的3DT2WI整体图像质量评分、卵巢显示评分,与2DT2W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3DT2WI诊断的运动伪影分值是(1.16±0.38)分低于2DT2WI的(1.76±0.85)分,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2WI扫描的时间短,且可获得高质量的图,能够对各类型的苗勒管发育异常展开诊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生殖系统 发育异常 VISTA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儿童遗传性耳聋基因GJB2、SLC26A4,GJB3、12srRNA基因直接测序异常结果。方法分析48例GJB2、SLC26A4,GJB3、12srRNA直接测序法的异常结果。结果GJB2基因发现4个突变位点,包括79G>A、341A>G、109G>A和235delC,12sRNA发现三个突变位点,即1382A>C、1438A>G、1555A>G,SLC26A4和GJB3基因均未见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突变位点是GJB279G>A和12sRNA1438A>G,其次是GJB2341A>G。结论GJB2和12sRNA基因可能是黑龙江省最常见的致聋基因,两个基因的热点突变与国内其它地方报道的有差异。

  • 标签: 遗传性耳聋 测序 GJB2 SLC26A4 GJB3 12srRNA
  • 简介: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前列腺癌(PCa)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PSA(fPSA)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CLIA)检测55例PCa患者、5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IGF-1、IGFBP-3、PSA、fPSA水平。结果:PCa组IGF-1水平较BPH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IGFBP-3水平低于BPH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BPH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1、IGFBP-3诊断PCa的灵敏度分别为83.6%、76.4%,特异度分别为84.0%、74.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5.2%、76.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4%、74.0%。血清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诊断PCa的灵敏度。结论:PCa患者IGF-1、IGFBP-3水平较健康对照者发生变化,IGF-1与PSA或fPSA联合检测更有助于PCa的诊断。

  • 标签: 前列腺癌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临床实验探究,其主要分析的内容是外周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与血浆五聚素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为临床讨论的患者,共计32例,随后选择同期正常妊娠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完成实验。结果通过分析,观察组在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上数值是高出对照组的,但是在血浆五聚素3表的水平上则相对没有那么大的差异。结论针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数据,笔者认为其外周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与血浆五聚素3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为负相关性,通过联合诊断的方式能够尽早的发现病情,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外周单个核细胞NF-kB活性 血浆五聚素3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柳州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新生儿发生状况,积累相关资料,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2017年全年681例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比较男女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的发生率及检测值,比较不同季节出生的新生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的发生率及测定值水平,作了39例母婴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相关性检验。结果681例新生儿有257例减低(占37.7%),男女婴儿维生素D水平无明显差异,不同季节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从高至低依次为秋、冬、夏、春,母婴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柳州市新生婴儿25羟基维生素D2、25羟基维生素D3减低的发生率为37.7%,低于国内其它地区水平,但也不可掉以轻心。鉴于母婴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故妊娠妇女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尤其预产期在春季,处于阴雨多,光照少的时节。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3年随访观察,研究不同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daibetesnephropathy,DN)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30例,入组时所有患者均需测定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25(OH)D、血脂、24h尿微量白蛋白等。根据基线25(OH)D水平将研究人群分为3组,分别为维生素D(vitaminD,VitD)缺乏组、VitD不足组和VitD正常组,对3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随访结束时再次留取24h尿检测尿白蛋白排泄率以确诊有无DN,并分析其DN发病率。结果:3年后,VitD缺乏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VitD正常组[25.9(3.1~379.6)mg/24h比18.8(2.5~103.7)mg/24h,P〈0.01],VitD缺乏组较VitD正常组、VitD不足组的DN发生率更高(26.2%比5.3%,26.2%比12.7%,P〈0.05)。行回归分析发现,VitD缺乏显著增加了DN发病风险(RR=1.58,95%CI为1.13~2.79),且在控制多重危险因素后这种作用仍然存在(RR=1.23,1.05~2.12)。结论:通过3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VitD缺乏使DN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VitD缺乏可能是DN发生及进展的重要原因。

  • 标签: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 简介:目的:应用UroVysion染色体及基因异常检测试剂盒,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染色体3、7、17号和9号染色体短臂2区1带(9p21)位点的畸变情况,探讨这4种染色体畸变的临床意义及其组合辅助诊断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UroVysion试剂盒中基因识别位点探针(LSI)9p21基因探针和着丝粒3、7、17探针(CEP3、CEP7、CEP17),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60例膀胱癌患者和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的新鲜尿液标本,统计分析每条染色体在膀胱癌患者中的畸变率及其与膀胱癌病理分期、分级间的关系,计算4种探针组合检测膀胱癌的总阳性率。结果:①用FISH法检测发现,60例膀胱癌患者的尿脱落细胞核中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基因均有较高的畸变率,分别为61.7%(37/60)、56.7%(34/60)、55.0%(33/60)及66.7%(40/60)。3、7、17号染色体畸变中,除3例患者表现为17号染色体单倍体,其余均表现为多倍体,各染色体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21位点纯合性缺失者7例(11.7%),单体者22例(36.7%),多体者11例(18.3%),9p21的畸变率在不同病理分期、分级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0例膀胱癌患者4种探针组合检测的总阳性率为56.7%。20例非肿瘤泌尿系疾病患者中有2例FISH检测结果为阳性,特异度为90%。结论:我国人群中3、7、17号染色体和9p21位点畸变率很高,而其畸变与膀胱癌的早期发生、进展过程、恶性程度等密切相关。UroVysion试剂盒可在我国人群中开展应用,但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国外报道低。进一步寻找适用于国内膀胱癌的最佳探针组合,制定适当的阳性判断标准是非常必需的。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畸变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T1~3N0~2M0近端胃癌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应用D2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6.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裸区清扫联合D2根治术治疗T1~3N0~2M0近端胃癌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裸区清扫 D2根治术 T1~3N0~2M0近端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其维生素D含量以及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绝经期女性RA患者113例作为实验组,检测血浆维生素D含量,红细胞沉降率,记录其年龄,病程,28个关节压痛,肿胀数,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选取同期健康绝经期女性8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血浆维生素D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疾病活动度与血浆维生素D含量呈负相关,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病程,体重指数及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与健康绝经期女性相比,绝经期RA患者血浆维生素D含量较低,且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

  • 标签: 25-羟维生素 D3 绝经期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疾病活动度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外初诊时外周血细胞及骨髓原始细胞对伴有NPM1及FLT3-ITD双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评估预后影响。方法以“NPM1”或“FLT3”和“acutemyeloidleukemia”检索词,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以“NPM1”或“FLT3”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检索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所有收录关于NPM1及FLT3-ITD基因突变的AML患者预后相关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始,截止到2018年01月31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5.3软件对所提取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总纳入患者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PM1+/FLT3-ITD+组与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8.22,95%CI=(3.28-13.16),p=0.001。结论NPM1+/FLT3-ITD+组的AML骨髓原始细胞(%)水平高于NPM1-/FLT3-ITD-组。

  • 标签: 骨髓原始细胞(%) NPM1突变 FLT3-ITD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