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复发性卵巢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出28例复发性卵巢患者,视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两组都是14例,观察组A给予紫杉醇+铂类化疗,观察组B给予化疗加用贝伐单抗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观察组A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28.6%、64.3%,观察组B治疗的有效率与控制率依次是42.9%、85.7%,观察组B均高于观察组A,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诱发率均为28.6%,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复发性卵巢采用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效果满意,毒副反应可控,有望成为复发性卵巢的有效、安全的候选治疗方案。

  • 标签: 复发性卵巢癌 靶向治疗 贝伐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卵巢患者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治疗的卵巢的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在对照组中使用常规的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焦虑发生状况,并对患者护理的优良率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优良率(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卵巢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的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卵巢癌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应用彩超诊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均采用GE730、ALOKAα10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患者结节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分布特点及颈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55例(165个结节)甲状腺微小乳头状患者超声图像特征中A/T<16.06%、边界清晰21.21%、无微小钙化38.79%、内部回声均匀39.39%、周边回声有声晕为0少于A/T≥193.94%、边界模糊78.79%、有微小钙化61.21%、内部回声不均匀60.61%、周边无或不完整声晕100.00%的患者(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PTMC)患者颈淋巴结转移阳性6.06%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9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测二维图像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提高甲状腺微小乳头状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患者,为其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将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并观察患者影像学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54例,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其诊断准确率为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的早期诊断上有着较高的准确性,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食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明确老年食管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明食管外科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于我院2017年4月--2018年6月手术路径接收的食管患者中,随机选取54例患者入组研究,在总结患者临床特征的基础上,探明影响患者预后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性别、并发症、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程度、病历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是老年食管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为了充分延长老年食管患者的生存时间,应充分考虑上述要素对其预后指标的影响,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法。

  • 标签: 食管癌 预后指标 肿瘤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卵巢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5月~2017年11月诊治的卵巢手术后化疗治疗的患者88例进行护理分析,依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时间少,患者护理满意度高,组间数据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卵巢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效果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卵巢癌 化疗期护理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未分化(AT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的ATC患者共48例,观察1年的总生存情况(OS),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观察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ATC患者1年OS为6.52%(3/48),死亡人数为45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5.10个月。ATC患者的1年OS与是否放疗、化疗及综合治疗具有相关性(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放疗为影响ATC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针对ATC患者进行手术联合放化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预后,放疗为影响ATC预后的独立因素。

  • 标签: 甲状腺未分化癌 放疗 化疗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复发性卵巢热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接受热灌注化疗的45例晚期复发性卵巢患者为观察组,以我院往期收治的未接受热灌注化疗的45例复发性卵巢患者为对照组,经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腹水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1.1%,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为88.9%,生活质量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依次为68.9%、66.7%、62.2%,P<0.05,比较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复发性卵巢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近期疗效,建议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热灌注化疗 近期疗效 晚期复发性卵巢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延伸护理服务对食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肿瘤科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5例)与对照组(75例),在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电话的随访调查,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延伸护理服务。采用生活质量量表(core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QLQ-C30)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延伸护理干预3个月,6个月和1年后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患者实施延伸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对知识的掌握和社会交流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延伸护理 大肠癌 术后造口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系统化护理干预用于肺癌化疗患者因性疲乏的改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行肺癌化疗治疗的10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疲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疲乏度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使患者的因性疲乏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明显地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 肺癌化疗 癌因性疲乏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设计甲状腺乳头状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手术方案。方法根据甲状腺癌的病灶位置,纳米碳注射部位的选取是关键技术,注射点选取在甲状腺标本上,或注射点选取在中央区软组织,或选取在颈动脉鞘位置附近,较好的淋巴管染色,找到染色的前哨淋巴结进行活检。结果50例甲状腺乳头状患者,其中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21例,颈侧区淋巴结无转移者19例,有2例同侧IV区淋巴结有一枚转移,符合率90.4%;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29例,同侧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者29例,符合率100%。结论根据前哨淋巴结能够准确的判断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避免了颈侧区无淋巴结转移而实施了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扩大了手术而造成不必要并发症的出现。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前哨淋巴结 活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食管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和手术治疗的食道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入院时间平均分为两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吸氧治疗等,试验组患者再进行持续气道雾化,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的咳嗽咳痰时间以及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拔管时间均少于或者短于对照组患者,护理工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食管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雾化治疗,更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 标签: 食道癌 气道雾化 术后护理
  • 简介:淋巴上皮瘤样(lymphoepithelioma-likecarcinoma,LELC)最早于1921年由Regaud等报道,指发生于鼻咽部之外,但在组织病理学上与鼻咽部淋巴上皮瘤相似的肿瘤,其形态学特点是未分化组织中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LELC可发生于胃、肺、涎腺、膀胱、胸腺、子宫颈、阴道和皮肤等部位,其中以原发于食管的LELC最为罕见。

  • 标签: 淋巴上皮瘤样癌 食管 恶性肿瘤 EB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蛋白胶封堵合并宫颈环扎术治疗胎膜早破,对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明确该技术治疗胎膜早破的疗效。方法我院产科共收治妊娠<30周胎膜早破患者48例,采用生物蛋白胶封堵合并宫颈环扎术治疗胎膜早破,观察治疗后孕妇羊水指数,胎儿双顶径,新生儿出生时体重,及孕妇的副反应。结果在本次封堵治疗过程中均一次封堵成功,没有不良反应发生,所有孕妇术后阴道流水情况均明显改善。结论应用生物蛋白胶结合宫颈环扎术治疗胎膜早破,延长了孕周,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蛋白胶 宫颈环扎 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COOK双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武县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所收治的183例足月妊娠孕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正常组60例,不使用缩宫素及COOK双球囊进行分娩,对照组60例,给予其缩宫素进行治疗,观察组62例,给予其COOK双球囊进行治疗,对两组孕产妇宫颈成熟并引产效果、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对比。结果在促宫颈成熟前,三组孕产妇宫颈Bishop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在促宫颈成熟后,正常组未有显著变化(P>0.05),其余两组孕产妇宫颈Bishop评分有所提升,且观察组在提升幅度上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剖宫产率、临产时间、分娩出血量、总产程,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及正常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评分上,三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为足月妊娠孕妇提供COOK双球囊进行宫颈促熟及引产,可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分娩并发症发生率,可在临床分娩中大力推广。

  • 标签: 促宫颈成熟 引产 COOK双球囊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应用强力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的方式进行临床治疗,以此分析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患者共计100例,选择时间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单一采用强力霉素治疗、强力霉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应组别名称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00%)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高于对照组(80.00%),且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2.00%),P<0.05,差异显著。结论应用强力霉素联合阿奇霉素的方式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强力霉素 阿奇霉素 非淋菌性宫颈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囊在妊娠晚期用于不同宫颈条件孕产妇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孕晚期使用水囊促宫颈成熟的病例作为水囊组,选取同期100例初产妇使用地西泮+静点催产素促宫颈成熟的病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宫颈Bishop评分观察宫颈成熟情况,平均临产时间,剖宫产率,及产褥病率的发生。结果水囊能明显缩短初产妇平均临产时间,提高宫颈成熟度。结论水囊在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是安全,有效的引产方法,且优于地西泮联合静点催产素促宫颈成熟。

  • 标签: 水囊 地西泮联合催产素 妊娠晚期 促宫颈成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腺体囊肿用激光、微波、自凝刀三种方法临床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2016年于我院就诊的90例宫颈腺体囊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作激光治疗,微波治疗以及自凝刀治疗。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和优缺点。结果三种方法治疗宫颈腺体囊肿治愈率高,激光和微波易发生出血,有焦臭味,宫颈易形成瘢痕、复发率高,且易导致术后宫颈肥大。结论激光、微波、自凝刀三种方法临床治疗方法中,自凝刀治疗宫颈腺体囊肿疗效最佳,并发症最少。

  • 标签: 激光 微波 自凝刀 宫颈腺体囊肿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聚焦超声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并行聚焦超声治疗的40例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治疗的40例同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5.0%,术后平均出血的时间为(7.5±2.5)d;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2.5%,平均出血的时间为(14.0±3.5)d,研究组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聚焦超声治疗的宫颈糜烂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聚焦超声 宫颈糜烂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奇霉素+阴道栓剂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将2016.03月-2018.02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分成50例/组。一组实施阿奇霉素单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联合阴道栓剂治疗(观察组)。比较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76.00%)(p值<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轻微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与阴道栓剂联合用于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效果令人满意。

  • 标签: 阿奇霉素 阴道栓剂 非淋菌性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