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当前临床上麻醉师合理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的基本作用进行相关研究。方法以本院从2015年2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患者186例纳入研究的对象,对于所有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状况进行相关性研究调查。从而更好的指导麻醉性镇痛药物对于患者所产生的作用。而且调查统计所有的入选患者的药物使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与统计。结果作为麻醉师在临床上合理的应用麻醉性镇痛药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疼痛感,而且针对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药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论通过麻醉性镇痛药物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麻醉药物的使用概率,对于提升药物的安全性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麻醉性镇痛药 麻醉师 合理应用 镇痛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内科口服药不合理情况及解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口服药不合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消化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显示,2015年发生13例,2016年发生10例,2017年发生7例。不合理用药的原因包括用药不合理、药量过大、重复用药及联合用药后药物副作用增加。结论消化内科口服药不合理使用情况比较常见,这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健康,为此必须采取合理的方法以提高口服药不合理应用情况,提高消化内科疾病治疗安全性。

  • 标签: 消化内科 口服药 不合理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我院2017年1月至12月的门诊处方点评结果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各科室的3298张处方作为点评对象,统计不合理处方的类型和比例,并对比不合理处方与合理处方的用药种数、抗菌药比例、处方金额、注射剂比例等基本用药情况。结果选取的3298张处方中合理处方3071张,比例为93.1%,不合理处方227张,比例为6.9%。227张不合理处方中不规范处方109张,不适宜处方83张,超常处方35张,不规范处方的比例相比其他类型不合理处方的比例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理处方的平均用药种数、金额、注射剂和抗菌药物比例等相比不合理处方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方点评能及时发现临床中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成为督促临床医生规范用药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与探索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评价儿科用药剂量合理性的方法;方法以韩璐等人根据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提出的儿童药物利用指数为依据,总结了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公式形成中的五点因素,如年龄、体重、病种、病情、联合用药等,就儿童用药剂量的评价标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评价体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及不同因素在不同阶段的权重,形成了完善的评价体系;结论当前儿童药物利用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合理因素,尤其是在药剂量的使用中更是如此。利用儿童药物利用指数可以规范儿童药物的使用。

  • 标签: 儿童药物利用指数 儿科药剂量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结肠癌不同分期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进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腹腔镜组,选取同期的5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比分析各组不同Dukes分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结果腹腔镜组DukesA、B、C、D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减少,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不同分期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分析临床合理用药的必要性。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138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抗生素使用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原因,2017年初制定并实施抗生素合理用药措施,再选择一年内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患者1149例作为研究组,观察合理用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明显低于对照组6.21%;药完全以从率为85.81%,明显优于对照组58.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制定抗生素合理使用措施相较于常规用药能够更为有效的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依从性,可推广使用。

  • 标签: 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必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结肠癌不同分期患者进行腹腔镜结肠癌手术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5例进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腹腔镜组,选取同期的50例进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比分析各组不同Dukes分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同时比较两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结果腹腔镜组DukesA、B、C、D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不同分期患者2年后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其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减少,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癌 腹腔镜结肠癌手术 不同分期 合理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对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方式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共564张喹诺酮类药物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0月-2017年4月245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为干预前,2017年4月-2017年10月319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为干预后,比较干预前后喹诺酮类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状况。结果干预前共93.47%处方存在问题,干预后共69.28%处方存在问题;经过干预后不合理处方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喹诺酮类药物采用药学干预联合系统化处方评估方式能够有效地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喹诺酮类 药学干预 系统化处方评估 临床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