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心理护理模式的应用进行探究,同时对效果进行分析,研究这种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收治的100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患者干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护理在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及HAMA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有统计学差异,可以说成功构建了情、志、气、术等多方面操作的老年2型糖尿病中医心理护理模式。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心理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护理的效果,缓解消极情绪,因此应当采用适患者状况的方案,才能最后有一个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中医心理护理 模式构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共80例,选取时间范围为2016年10月1日到2017年10月1日,利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例,一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称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称为实验组),院外随访1年后,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血糖控制情况、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血糖和肾功能更理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肾病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构建一种实用稳定的CO2人工气腹动物模型,模拟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环境。方法32只健康新西兰幼兔(3周龄,体重0.8~1kg),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单纯腹腔麻醉;开腹组,麻醉后行开腹手术暴露腹腔;低压气腹组,腹腔气腹压力维持于6mmHg;高压气腹组:腹腔气腹压力维持于12mmHg。采用10%水合氯醛3ml/kg腹腔麻醉,追加采用4%水合氯醛1ml/kg。麻醉时间持续4h。气腹组采用精密电子压力计控制CO2输入的方法维持目标气腹压力。结果应用精密电子压力计可以维持理想的气腹压力。各组幼兔围手术期心率、呼吸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h内进食量恢复正常,术后7d切口拆线,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出血及死亡。结论采用幼兔作为动物模型、精密电子压力计维持CO2气腹压力的方法,可成功建立用于研究新生儿腹腔镜手术的CO2人工气腹模型。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CO2气腹 幼兔 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医学营养治疗的方式来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从患者的体重等方面进行控制。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所出现的并发症也减少。结论采用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是对所有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一个基础,同时也是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 标签: 营养支持 2型糖尿病 治疗
  • 简介:1病例报告1.1患者女,53岁。因头痛、呕吐、视物模糊7天于1999—02—13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1984年以来月经不正常,经常流黑色血块。诊断'子宫肌瘤'。1986年10月在外院行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不详。检查:神志清楚,左侧同向性偏盲。左下肢肌力Ⅳ级,左Babinski征阳性。头颅CT扫描示右枕叶片状高密度灶,脑室无明显受压,中线结构居中。入院次日3:00突然意识不清,右侧瞳孔散

  • 标签: 诊断 病例分析 CT表现 颅内转移癌
  • 简介: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相比,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尤其对革兰阴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过敏反应少等优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显著优于青霉素类,在临床抗菌治疗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近年来不时有报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笔者于2009年在临床工作中遇到2例并就抢救体会予以报告并总结预防措施。

  • 标签: 头孢菌素 过敏性休克 抢救 预防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2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分期、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以及该基因蛋白表达等的关系。结果FISH检测到254例乳腺癌中有175例发生HER-2基因高扩增,该基因高扩增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雌孕激素受体表达、HER-2蛋白表达均有关(P均〈0.05),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基因的高扩增导致其蛋白过度表达.HER.2基因高扩增与乳腺癌的生长、恶性程度有关,是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HER-2基因扩增情况及其他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判断乳腺癌预后并制定治疗方案。

  • 标签: 乳腺癌 FISH HER-2基因
  • 简介:[摘要 ] 目的:通过检测 EBNA2在 EBV转化的淋巴母细胞的表达分析,为研究 EBV相关淋巴瘤的发生发展提供相应科研数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EBNA2基因在 EBV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和正常人淋巴细胞的细胞蜡块中的阳性结果。结果: EBNA-2在转化淋巴母细胞的细胞蜡块中呈现棕褐色颗粒的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淋巴细胞细胞蜡块中不表达。结论: EBNA2在 EBV转化的永生化淋巴细胞的细胞蜡块中表达,我们推断 EBNA2在 EB病毒相关恶性淋巴瘤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 标签: EB病毒( EBV) EB病毒核抗原 -2( EBNA2) 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便于早期诊断早期防治。方法选择临床上经过多项血糖监测不能明确诊断糖尿病的患者26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观察其血糖的动态变化情况以便准确诊断。结果所选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显示,26例患者空腹血糖均在正常或略高范围,血糖高峰在餐后1.5h左右,血糖高达13mmol/L左右,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为全面的反映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对于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进一步确诊一些单纯依靠静脉采血不能确诊的病例。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空腹血糖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及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BMI以及LDL-C是型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提升其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关键词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护理效果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75-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报道第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重建近侧指间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于2001年9月~2004年1月,根据近指间关节的损伤情况,设计应用第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符合组织移植重建近侧指间关节.结果临床应用15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全部成活,无关节疼痛,患者对手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多次经X光片复查未见关节退形性变的征象.结论该方法是重建手部小关节损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第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 指间关节重建 手损伤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减少发生率,探讨预防及临床护理的方法。方法收集在本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无症状低血糖的病例,针对老年糖尿病无症状低血糖患者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护理的方法,如心理方面、病情方面、药物方面。结果通过干预、预防和护理,使患者病情会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护理干预有效降低老年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并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老年 2型糖尿病 无症状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情况,分析该药物的使用现状,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病案管理系统调阅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480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分为合并心血管疾病组(G1组)251例和单纯糖尿病组(G2组)229例,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G1组中有239例具备阿司匹林使用指征,有102例使用阿司匹林,占43%,G2组中有77例具备阿司匹林使用指征,有20例使用阿司匹林,占26%,G1组使用阿司匹林的比例明显高于G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比单纯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使用率高,但总体使用率偏低,其规范用药有待加强。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司匹林 使用
  • 简介: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做血常规时,一般采用EDTA-K2作为抗凝剂,对于EDTA-K2抗凝剂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病例甚少。最近,我院发现1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患者,我们采用了烘干和真空(液体)抗凝剂,并用手工计数与直接涂片进行比较,获得如下报告。

  • 标签: 血小板假性减少 EDTA-K2 抗凝剂 全自动血球分析仪 直接涂片 手工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亢患者β2-微球蛋白检测情况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甲亢患者54例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各激素水平(FT3、FT4、TSH)及β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β2-微球蛋白、FT3、FT4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TSH则出现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不同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血清β2-m、FT3、FT4、TSH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β2-微球蛋白与FT3、FT4、TSH水平以及疗效间存在一定对应关系,可成为甲亢患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beta 2-微球蛋白 甲状腺素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