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颅磁刺激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程度与运动功能恢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50例患者入院后均应用常规康复治疗与行为学治疗,观察组25例联合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单侧空间忽略与运动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与运动能力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指标之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经颅磁刺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程度,促进运动功能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普及。

  • 标签: 经颅磁刺激 卒中患者 单侧空间忽略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治疗突发性聋伴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2018年4月-2020年4月区间,纳入82例突发性聋伴高血压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治疗方案差异性分组,41例记作对比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41例记作研究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综合有效率92.68%较对比组75.61%更高(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纯音听阈均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2个月,研究组纯音听阈均值较对比组更高(P<0.05)。结论:在突发性聋伴高血压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选择糖皮质激素鼓室内注射治疗方式可获得更加满意、确切效果,且有助更好改善患者听力功能。

  • 标签: 突发性聋 高血压病 糖皮质激素 鼓室内注射 静脉注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全麻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内(简称: PACU)患者发生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情况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 2012年 1月至 2016年 6月为期,共选择患者 1446例肩关节镜全身麻醉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中青年组、幼年组。分别记录患者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ACU患者中呼吸系统并发症率为 5.26%( 76/1446),发生率最高的是低氧血症;循环系统并发症率为 14.25%( 206/1446),发生率最高的是高血压。老年组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和幼年组( P< 0.05)。结论: PACU期间患者循环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呼吸系统并发症,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护士有针对性采取护理对策以提高患者安全。

  • 标签: 肩关节镜全麻手术 PACU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经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的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生存病例中优良12例,轻残4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15.38%。结论早期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洗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具有微创、显效、死残率低、提高生存质量,减轻临床症状等特点。

  • 标签: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脑室外引流 灌洗治疗 临床分析 早期 尿激酶灌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呋辛钠联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胃肠道内外用药治疗小儿细菌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细菌性肺炎小儿随机纳入对照组(n=45)与联合组(n=45),两组分别实施头孢呋辛钠与头孢呋辛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胃肠道内外用药治,比较两组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组间各项炎性因子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和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43%),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细菌性肺炎小儿治疗中,在头孢呋辛钠基础上联合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胃肠道内外用药治疗,临床疗效更加确切。

  • 标签: 头孢呋辛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小儿细菌性肺炎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脑室外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注治疗重症脑室内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0例重症脑室内出血的病人行微创穿刺脑室外引流术,同时经引流管灌注尿激酶进行纤溶治疗。结果40例中治愈5例,好转22例,有效率67.5%.结论早期脑室外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注治疗重症脑室内出血效果良好。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内出血 灌注治疗 尿激酶 重症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PDCA循环管理改进措施应用于微生物检验室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实施PDCA前后120份标本及20名检验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评价PDCA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后检验标本总及格率及工作人员总满意率分别为95.00%、98.00%,显著高于实施前74.17%、70.00%的及格率与满意率(P<0.05)。结论微生物检验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改进措施的意义显著。

  • 标签: 微生物检验室 PDCA循环管理 检验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神经内镜经鼻入路至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的内镜解剖特点,以及颅底中线区可暴露面积和鞍上区的可操作空间,探讨该入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适用范围。方法2013年9月—2014年9月选用新鲜成人尸头10具,红色与蓝色明胶分别灌注动、静脉血管,75%医用乙醇浸泡保存5d,经CT薄层扫描和重建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应用直径4mm,长度18cm的0。和30。硬质内镜,在神经导航辅助下模拟手术过程,采用双鼻孔扩大经鼻入路对尸头进行颅底中线区及鞍上区内镜下解剖,重点观察该入路中重要解剖结构及其位置关系,以及颅底可暴露面积及鞍上区手术可操作空间。结果内镜经鼻入路可以安全、清晰地暴露前颅底面积平均(6.43±0.7)cm2,中颅底面积平均(3.43±0.5)cm2,后颅底面积平均(8.31±1.1)cm2;由于脑池提供了自然空间,因而可以充分地暴露鞍上区,并具有较宽裕的手术操作空间。结论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可较广泛地暴露颅底中线区,为鞍上区手术操作提供了宽广、清晰、多角度的手术视野和空间。内镜经鼻入路不仅是临床治疗颅底中线区和鞍上区病变的一种安全、可行的微侵袭手术方法,而且是具有发展前景且不可替代的手术方式。

  • 标签: 神经解剖学 神经内窥镜 颅底 鞍上区 经鼻手术入路
  • 简介:由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专业委员会外固定工作委员会(筹)主办、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医院协办、天津市新中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全国计算机辅助下三维空间外固定架(泰勒架)操作与应用专题学习班”拟定于2014年8月29-31日在北京市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召开。

  • 标签: 计算机辅助 三维空间 学习班 专题 应用 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