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底结构功能及压力性尿失禁(PF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分娩的产妇7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所有产妇分为剖宫产组与阴道分娩组,各35例。对比两组底功能评分、肌力受损情况及PFD发生情况。结果两组肌力受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剖宫产组底功能评分在产后6周、12周时明显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显著(P<0.05),但24周时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组PFD发生率明显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可对产妇底结构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且阴道分娩发生PFD的风险更大,产后应尽早行底肌肉锻炼,恢复底功能。

  • 标签: 分娩方式 盆底结构功能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对我院妇产科于2016年1月-2016年6月之间收治的40例因压力性尿失禁而运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的患者,在治疗3周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尿垫实验的结果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压力性尿失禁排尿量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有效率达70%,治疗3个月后治疗有效率达87.5%。结论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治疗时采用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技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并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在妇科临床工作中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垫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与阴道顺产对产妇底功能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产后6~8周产妇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顺产组53例,剖宫产组51例,观察不同方式对产妇底功能和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结果显示顺产组产妇底肌力差、较差、良、优所占的比例比较差异不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高胆红素发生率为31.37%,显著高于顺产组22.64%,同时剖宫产组胆红素峰值也显著高于顺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和高峰时间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剖宫产与阴道顺产对产妇底肌力产生的影响差异不大,但是剖宫产明显的增加了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因此产妇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 标签: 剖宫产 阴道顺产 盆底功能 新生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分析个体化电刺激联合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年龄20~50岁,均为I度压力性尿失禁妇女,使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分为3组,即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个体化电刺激联合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1采用电刺激联合底肌训练治疗;对照组2采用底肌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三组问卷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的问卷评分均有降低,但实验组较对照组1、对照组2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底肌肌力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底肌力均有增加,但实验组较对照组1、对照组2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电刺激联合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明显,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个体化电刺激 尿垫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然分娩后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50例自然分娩后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选择同期50例自然分娩后健康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会阴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的底情况。结果在静息状态下,研究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与对照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在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后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自然分娩患者进行经会阴超声检查,可通过观测其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长度、子宫颈至耻骨联合距离、膀胱颈至耻骨联合距离等指标的变化,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底功能障碍,因此,会阴超声检查对自然分娩后底功能障碍的诊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自然分娩 盆底功能障碍 会阴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以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92例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7例患者行以底肌肉锻炼,研究组47例患者行以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底肌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底肌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以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底肌力,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 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不同时间对产后妇女进行康复护理,探讨其对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产科进行生产的产妇作为受试对象,随机选取135例,按照康复护理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每组45例的甲组(产后一个月)、乙组(产后两个月)及丙组(产后三个月),将产妇康复护理后的底功能进行对比。结果甲组产妇的底肌压力分级及底肌力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妇发生尿失禁的概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妇产后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能够改善底肌肉损伤的情况,提高底肌的收缩能力,显著改善产妇底功能,还能显著降低产妇尿失禁发生的概率,优势明显,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康复护理 产后妇女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康复训练结合常规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43例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方法和常规护理措施,并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底肌力评级得到显著提升,和训练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尿失禁量表评分(ICIQ-SF)存在差异(P<0.05)。结论对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并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和提升患者底肌力,减少尿失禁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康复训练 常规护理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三维超声在女性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择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妇124例,将她们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实验组与参考组,各组人数为62例,在所有生产后的6至12周进行超声检查,主要检查产妇是否存在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检查方式为实验组产妇采用三维超声诊断,而参考组则采用二维超声诊断,对比各组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在本次研究中,二维超声在底功能障碍性疾的阳性检出例数为43例,检出率为69.35%;而三维超声在底功能障碍性疾的阳性检出率为57例。检出率为91.36%。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在女性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出率更高,因而值得在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三维超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诊断检出 分析与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子宫病变患者底功能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需切除子宫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0例均接受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研究组40例均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完成手术后,研究组未发生子宫脱垂比例高达92.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0.00%(P<0.05);研究组盆地功能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2.50%,显著性超过对照组的72.50%(P<0.05)。结论针对子宫病变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对其底功能影响较小,治疗有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 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病变 盆底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前后的临床疗效与血清脑肠肽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的30例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疗程后评定症状及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5-羟色胺、P物质等血清脑肠肽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积分、血清脑肠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可以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影响脑肠肽的代谢。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盆底表面肌电生物 脑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放射中采用阴道冲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门诊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放疗中采用阴道冲洗法为每周三次,实验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放疗中采用阴道冲洗法每周五次,比较两组疗效等相关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和对照组(85%)采用阴道冲洗效果显著(P<0.05);实验组在我院经过3个月的治疗后对我院总体情况比较满意,满意率为95%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放疗后3例出现感染,2例出现阴道萎缩,2例出现阴道粘连,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对于对照组(47.5%)(P<0.05)。结论宫颈癌是常见的高发疾病,患者在放疗中采用阴道冲洗效果较好,能够降低患者治疗后的感染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宫颈癌 阴道冲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对于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3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每一组15例,观察治疗有效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RI的改变量、子宫内膜的增加幅度与参照组相比,数值明显比参照组大,P<0.05。结论底神经的肌肉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薄型子宫内膜的患者血流灌注与子宫内膜厚度,值得应用。

  • 标签: 盆底神经肌肉 电刺激 薄型子宫内膜 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含银离子的抗菌凝胶联合物理抗菌膜性材料“洁悠神”用于底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病人会阴部及阴道内,观察其联合能否降低会阴部创面感染的发生及护理体会。方法2010.3-2014.12对60例阴道前、后膨出或压力性尿失禁行经阴道底器官Mesh网片修复及TOT术后的女性患者,年龄50~7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用药组30例,均常规行术前、术后会阴、阴道擦洗及尿道口护理,护理后用药组加用抗菌凝胶于阴道内、尿道口及导尿管喷涂物理抗菌膜性材料“洁悠神”,每日2次。两组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后第3天拔出导尿管前复查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阴道分泌物培养及创面检查结果比较。结果用药组发生创面感染第3d、5d仍为同一病例,其发生率不随术后病程时间延长而升高。对照组第5天较第3天增加2例。阴道创面感染率随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用药组围手术期间会阴部创面感染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底外科手术患者使用抗菌凝胶联合“洁悠神”进行会阴部护理,银离子可有效杀灭病原菌,可有效减少创面感染几率,并可促进创面愈合,物理抗菌膜性材料可形成一层物理抗菌分子膜,阻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效降低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AUTI)的发生。

  • 标签: 银离子抗菌凝胶 物理抗菌分子膜 盆底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孕妇对产后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根据根据收治时间划分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实施传统护理,后者实施传统护理联合针对性护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康复治疗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底肌肉张力构成比、恢复效果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孕妇实施针对性护理,负性情绪可得到显著改善,提高康复治疗依从性。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孕妇 盆底肌 康复锻炼 治疗依从性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联合心理疏导对晚期宫颈癌后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120例首次腔内后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后治疗,观察组患者后放疗前15分钟先于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粘膜麻醉并与个体化心理疏导。结果经过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湿敷及相应心理疏导,观察组患者治疗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联合心理疏导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后放疗的舒适度,适用于临床。

  • 标签: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 心理疏导 宫颈癌后装放疗 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