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其起病隐匿,进程缓慢,给治疗造成一定的困难,正确、及时、有效的进行预防、治疗、护理对该病起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方法通过搜集、查阅大量国内外的文献和有关资料,对于DPN现状与护理的发展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通过中医的辩证施膳给予患者饮食治疗,能从根本控制血糖稳定,同时指导患者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并且辅助疏导患者的各种心理问题,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对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对于糖尿病这种终身伴随性疾病,DPN发生率很高,一旦发生将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血糖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加强其他方面的护理,如心理护理、运动指导等,给予患者全面、正确的护理对DPN是极为重要的。

  • 标签: 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一例臂丛神经麻醉导致呼吸骤停,麻醉满意后,手术顺利,患者术毕由平卧位改为直立位时,突然出现,经气管导管辅助呼吸30分钟,自主呼吸恢复。考虑麻醉过程中同时累及膈神经的部分神经纤维,致使同侧的呼吸抑制,当患者直立位时,机体无法代偿需氧量骤然增加,呼吸功能代偿不全导致呼吸骤停。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呼吸骤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神经内科护理中就主要的关于脑卒中的后期康复护理进行有效分析与思考。方法择选2015年5月—2017年5月院内脑卒中病患74例,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康复护理组进行在一般护理水平上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治疗和一般基础性的护理手段。护理治疗实施后5个月后,利用神经功能缺损分析方法有效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康复护理组的脑卒中患者的好转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提高,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的护理中针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可以有效降低,提升患者在术后的生存质量,减轻了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

  • 标签: 康复护理 脑卒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诱发神经外科患者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过程中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方法择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20例手术患者,全部行CVC置管,在导管拔除之后,对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与血培养,观察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总结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共有18例患者发生导管感染,感染率为15%,经过局部换药+全身抗感染治疗后,所有感染患者均治愈,无人死亡,3~7日后出院。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有①BMI指数<25kg/m3;②年龄≥50岁;③置管时间≥1周;④合并有糖尿病;⑤免疫功能低下;⑥在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⑦缺乏针对导管的临床护理或护理不规范;⑧其他。结论临床应为神经外科患者在CVC置管的过程中加强护理,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避免感染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外科 中心静脉导管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患者203例,从中随机抽取1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使用数是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和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对照组的总满意度为,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显著。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改善患者的状态,应大力推广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神经内科 满意度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技术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针灸科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方法。采用针灸科面瘫疗效评价表及面瘫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以及治愈率分析两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面瘫治疗效果评分和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实施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提高该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肌电图、面神经电图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指导作用与预后评估。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单位收治的4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检查肌电图、面神经电图,并使用量表评分,分为轻中重三级,治疗后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45例经2个疗程治疗后,轻度组11例治愈10例,显效1例;中度组25例,显效7例,有效18例;重度组9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结论肌电图、面神经电图的检查可以为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与预后提供一种比较客观、准确的临床依据。

  • 标签: 肌电图 周围性面瘫 针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结核性脑膜炎规范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0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在该时间段内选择接受治疗干预的80例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案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将8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抗结核治疗与脱水治疗,实验组采取规范性抗结核、激素以及脱水治疗。对比两种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常规组,总有效率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性抗结核、激素以及脱水治疗能够显著提升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对于患者的预后康复有着较高临床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 标签: 神经内科 结核性脑膜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各为29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和针灸治疗,并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面神经麻痹情况得以有效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2.41%;生活质量等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加减治疗,能改善面神经麻痹情况的同时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针灸 中药辨证加减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推拿牵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4例,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推拿、牵引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愈8例,显效5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为(2.24±0.67)分,对照组VAS疼痛评分为(4.66±1.12)分,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牵引结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推拿 牵引 针刺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临床医学中,恶性肿瘤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便是化疗,但是化疗往往会导致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为患者提供更加严峻的痛苦与折磨。早期患者可能会发生四肢末端麻木,机体感觉消退或异常、疼痛,到后期可导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以及肌肉萎缩。针灸防治周围神经病变有着明显的作用与效果。对此,本研究主要从针刺、电针多种临床治疗方式对针灸防治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研究分析。

  • 标签: 针灸 化疗 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神经性贪食症是在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中渐渐凸显的病证,中医对其临床辨证,多认为与肝气郁滞,气郁化火,肝胃郁热或肝郁乘脾有关。现代对其中医药治疗仍处在探索阶段,但根据临床不同的阶段而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肝郁一直贯穿始终,因此临床采用疏肝解郁泻热的丹栀逍遥散为主进行化裁,治疗神经性贪食症,充分发挥了中医药治疗特色,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神经性贪食症 心理 中药治疗 丹栀逍遥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身心并护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统计学原理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为39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化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护理基础上采取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患者接受治疗的时候,护理人员采取身心并护的护理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身心并护 神经内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治疗安全隐患,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对策,希望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启示和参考,提高患者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用优质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安全事故发生率方面,观察组3%优于对照组25%;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5%优于对照组78%,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常见治疗安全隐患包括意外受伤、医护工作不到位、管理缺失等方面,对患者治疗产生不利影响。为有效应对安全隐患,为患者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应该采取预防性管理对策,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治愈率和医院的社会影响力。

  • 标签: 神经内科 治疗 安全隐患 管理
  • 简介:摘要讨论实施全面护理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由于危重症病人病情危重,变化快,给患者和家属的心理上带来沉重的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例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大多是老年人,患者出血后残疾的率较高,出血量较大的是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类患者手术后治预后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研究显示,综合、全面、强化、延续的整体护理服务将常规的基础护理与专科专业护理有机结合,在增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2月—2017年1月收治的90例神经外科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 标签: 危重症护理 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危重病症患者肠道护理实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重症患者128例,对于这些患者需要给予长期的营养支持,运用常规护理方式以及护理方法。结果经过治疗检查了解所有患者清蛋白、前蛋白等部分免疫功能出现下降,只有1例死亡,代谢性并发症是5例,感染性并发症是15例和肠胃并发患者2例。结论在处理神经内科病重者的过程中,需要先对肠道内的各个营养物质进行处理,发现护理效果明显,并且减低并发症以及死亡概率,最终有助于提升蛋白含量以及免疫能力,这项护理治疗临床推广有着重大和深远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临床护理 不安全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以某医院神经内科在2016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246例门诊抑郁障碍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先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中文版)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对246例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汉米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然后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总病例数246例中,CES-D>16分总人数82人,其中抑郁障碍32人,抑郁发作、抑郁复发、恶劣心境分别为11人、13人和8人;抑郁障碍患者中主诉特点头晕占比最高为46.9%;HAMD评分在8~16分及17~23分数段分别占比46.9%和43.8%;有68.8%患者认为自己是身体不适,另外31.2%患者认为自己是心理问题导致的不适。结论对神经内科门诊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能够帮助医生在认识及治疗该疾病。

  • 标签: 神经内科 抑郁障碍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护理过程对于患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不仅给患者提供了康复,还对其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进行护理的时候,应该要尽量避免造成患者损害的因素,神经内科比较特殊,一般治疗的患者年龄都比较大,高龄患者的病症不仅复杂,并发症多,病情严重,治疗周期长,因此比起其他的科室患者,他们更加危险一些,风险性也高一些。所以,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者更要关注患者的护理风险问题,确保护理的安全性,让患者能够尽快的康复。

  • 标签: 神经内科护理 不良事件 管理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特质性焦虑个体认知加工过程的本质展开探索。方法研究小组自2016年5月—8月于本市各个大学校园筛选出共计4617名符合正态分布的样本群体,最终确定特质性焦虑被实者376名。采用sMRI技术与Resting-statefMRI技术考察分析特质性焦虑个体不确定加工相关的大脑结构形态学特点与自发神经活动水平;结果特质性焦虑男性被实者焦虑平均分数为(40.74±6.17)分低于女性被实者(48.13±7.62)分(t=2.247,P=0.018);特质性焦虑分数与大脑右侧枕中回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P<0.05);大脑双侧额上回、右侧辅助性运动区的低频振幅波幅与特质性焦虑评分正相关性明显,大脑左侧小脑与丘脑低频振幅波幅与特质性焦虑评分负相关性明显(P<0.05)。结论特质性焦虑个体进一步产生可能与大脑右侧枕中灰质皮层体积下降有关,特质性焦虑个体对关系信息的过度敏感及情绪情感信息及其感觉信息整合加工失调、紊乱是导致特质性焦虑个体异于正常控组个体大脑自发活动基线水平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特质性焦虑个体 大脑基础 不确定加工 神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