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肠液回输治疗后小肠造瘘术后婴幼儿采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方法根据研究要求选择5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及满意度情况较好,恢复时间较快,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肠液回输治疗后小肠造瘘术后婴幼儿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更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肠液回输 小肠造瘘术后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肠液回输治疗后小肠造瘘术后婴幼儿采取不同护理方法效果。方法根据研究要求选择5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及满意度情况较好,恢复时间较快,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结论针对于肠液回输治疗后小肠造瘘术后婴幼儿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更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肠液回输 小肠造瘘术后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于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采取氧驱动雾化方式吸入沐舒坦进行治疗的具体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收治的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资料100例进行分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沐舒坦加生理盐水常规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氧驱动雾化方式吸入沐舒坦治疗,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以及哮喘消失时间更快,和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采取氧驱动雾化方式吸入沐舒坦治疗效果显著,可以给予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婴幼儿 哮喘急性发作期 氧驱动雾化 沐舒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血清总IgE水平及其与哮喘的相关性。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喘息性疾病(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婴幼儿(年龄<2岁),共482例。测定所有婴幼儿的血清总IgE水平,并分析血清总IgE水平与哮喘发生的相关性。结果研究中,选择的所有婴幼儿中,共存在380例婴幼儿的血清总IgE水平高于正常水平值,占比78.84%;其平均水平为(23.61±10.22)IU·ml-1,高于正常值(0~15IU·ml-1);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占比分别为74.21%、25.78%;在380例血清总IgE水平增高者中,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共121例,占比60.20%(121/201);喘息性支气管炎婴幼儿共259例,占比92.17%(259/281);经跟踪随访发现,164例接受随访的婴幼儿中,共发现38例先后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占比23.17%。结论本研究中共存在78.84%喘息性疾病婴幼儿存在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情况,由此可推断,IgE水平与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相关性,同时也可作为评价支气管哮喘发生的依据。

  • 标签: 喘息性疾病 婴幼儿 血清总IgE水平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婴幼儿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脑瘫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对照组患儿予以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研究组患儿予以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结果研究组GMFM总分高于对照组,且LaC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康复训练联合治疗婴幼儿脑瘫的临床优势明显,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 标签: 婴幼儿脑瘫 康复训练 鼠神经生长因子 GMFM LaC
  • 简介:摘要目的为研究在婴幼儿体格与智力发展中实施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的效果,以便为婴幼儿生长发育提供更好的借鉴和参考方法。方法此次研究所选我院特定时段内儿保科监测的婴幼儿100例展开研究,根据监测方式的差异将其以一定的比例分为两组,实施常规生长发育监测的对照组,给予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措施的为观察组,以两组儿童身高和体重情况和生长发育商数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监测后,观察组身高增加(19.36±2.99)cm,体重增加(4.56±0.89)kg,二对照组均增加(15.36±1.45)cm和(3.12±0.55)kg。观察组儿童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社会适应、个人社交、总分经检测后分别为(111.12±9.85)、(109.85±10.58)、(108.59±9.78)、(105.65±10.48)、(107.85±9.89)、(110.56±8.45)分,各指标发育商数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统计成立。结论在婴幼儿体格与智力发展中实施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效果显著,有效促进婴幼儿体格与智力全面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体格智力发展 全方位生长发育监测 借鉴参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健康教育干预对婴幼儿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7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对该时间段内未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儿童作为对照组(100例),将接受健康教育干预的儿童作为观察组(100例);对照两组干预前后婴幼儿行为发育情况。结果两组婴幼儿干预前行为发育情况均无差异,经过分组干预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且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应用健康教育干预,可对婴幼儿行为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 标签: 婴幼儿行为发育 儿童保健工作 基层 健康教育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说明使用一次性受水器套能解决给婴幼儿结膜囊冲洗时冲洗液流到受水器外弄湿头发和衣服及受水器与皮肤接触面造成皮肤压痕的问题。方法制作成受水器套,在该受水器套上设置粘贴软塑料和棉垫,使用时将该受水器套套在接触皮肤面上,受水器与皮肤接触面隔着棉垫,粘贴软塑料一端粘贴在皮肤上、一端粘贴在受水器内面。结果使用该一次性受水器套能有效的解决结膜囊冲洗时冲洗液流到受水器外,弄湿头发和衣服及受水器与皮肤接触面造成皮肤压痕的问题。结论一次性受水器套设计合理,方便、适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结膜囊 冲洗 受水器 受水器套 婴幼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肌内注射维生素D2预防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佝偻病婴幼儿,共8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AD滴剂治疗,观察组采用肌内注射维生素D2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客观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婴幼儿佝偻病时,通过肌肉注射维生素D2的方式能够取得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肌内注射维生素D2 预防 婴幼儿佝偻病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采集痰标本法在婴幼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7年1-9月住院的婴幼儿肺炎患儿,住院后分别采用普通吸痰管和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两种方法采集痰标本,比较两种方法痰标本合格率和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结果普通吸痰管法吸痰477例,痰标本合格率及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0.5%和30.6%;可控式吸痰管法吸痰492例,痰标本合格率及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71.7%和66.5%,两种方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两种方法采集的痰标本,合格痰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率(82.6%)明显高于不合格痰标本(9.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吸痰能有效防止痰液污染,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优于使用普通吸痰管吸痰,有助于提高婴幼儿肺炎患儿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及指导后续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标签: 可控式吸痰管 婴幼儿肺炎 痰培养
  • 简介:目的探索硫酸镁静滴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0例毛细支气管炎婴幼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的同时,治疗组加用硫酸镁静滴,疗程不超过4天,评价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在平喘时间、止咳时间、退热时间及住院天数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硫酸镁静滴佐治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 标签: 毛细支气管炎 硫酸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临床特点、近期预后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符合BICE诊断标准的10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ICE患儿全身症状不重,脱水程度轻~中度或无,惊厥多以强直一阵挛形式发作,每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短,在一次病程中可发作多次,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患儿经止惊、补液处理后惊厥容易控制,预后好,无需持续抗惊厥治疗。108例患儿中,大便轮状病毒检测阳性70例(64.8%);52例脑脊液检查均正常;100例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76例常规脑电图检查未见异常。经临床治疗患者全部治愈,随访3~6个月,患儿均未再有惊厥发作,生长发育良好,智力发育正常。结论BICE临床症状、体征不重,发病多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无需长期抗癫痫治疗。

  • 标签: 轻度胃肠炎 婴幼儿 惊厥 病原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普萘洛尔口服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婴幼儿血管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2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治疗、普萘洛尔口服治疗,观察患儿的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萘洛尔口服治疗用于婴幼儿血管瘤的治疗,疗效显著,治疗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普萘洛尔 婴幼儿血管瘤 生长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粪便镜检脂肪球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胶体金对1387例腹泻婴幼儿大便样本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同时行显微镜检查。结果不同性别轮状病毒阳性率和镜检脂肪球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轮状病毒阳性率和脂肪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轮状病毒阳性组镜检脂肪球阳性率显著高于轮状病毒阴性组(P<0.05)。结论大便常规检测发现脂肪球时,提示临床医生怀疑轮状病毒感染,需及时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避免临床误诊、漏诊,及早确诊并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及时用药。

  • 标签: 腹泻 脂肪球 轮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对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补充维生素D治疗,分析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60例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研讨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研讨组采用补充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用药效果。结果经治疗后,研讨组用药有效率及免疫水平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明显,P<0.05。结论通过两种方式比较后,采取补充维生素D治疗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有效促进患儿的快速恢复,疗效确切,临床应用效果理想。

  • 标签: 维生素D 临床疗效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下婴幼儿下尿路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下尿路结石患儿48例相关资料。结果48例均碎石成功,无尿道损伤、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均能排尽结石康复出院。结论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小儿下尿路结石疗效佳、损伤小、易操作,此方法为治疗婴幼儿下尿路结石的理想方法。术后观察护理是术后成功康复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输尿管镜 婴幼儿 下尿路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一次性吸痰管与普通肛管在婴幼儿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效果的比较。方法将80例需要灌肠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水合氯醛灌肠,对照组40例采用普通肛管的方法。结果观察组40例患儿中,只有3例发生排便将药液溢出,影响镇静效果,其余均无药液排出,发生镇静作用,有效率为92.5%。对照组40例患儿中,有23例发生排便将药液溢出,影响镇静效果,其余均无药液排出,发生镇静作用,有效率为42.5%。经统计学处理P<0.05,二者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水合氯醛灌肠效果优于普通肛管灌肠。

  • 标签: 一次性吸痰管 婴幼儿 水合氯醛 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和行为的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同一医院出生的婴幼儿100例,随机分为一般保健参照组组和预见性保健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参照组进行一般保健指导,实验组在一般保健指导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保健指导,在指导3个月后,分别检测两组婴幼儿智力发育、体格发育以及心理活动状况。结果参照组与实验组分别进行了3个月的一般保健指导和预见性保健指导后,参照组指导有效例数为35例,指导有效率为70%,实验组指导有效例数为48例,指导有效率为96%,实验组保健指导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也说明实验组婴幼儿的智力发育与体格发育状况比参照组好,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婴幼儿进行预见性保健指导在儿童保健上起着更明显的应用效果,更能促进婴幼儿智力、体格发育以及心理活动。

  • 标签: 婴幼儿发育和行为 预见性保健指导 儿童保健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营养性疾病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进行健康检查并接受儿童保健的200例儿童,分别纳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研究组予以个体化儿童保健,对比两组发育情况和营养性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PDI、MDI量表评分均更高;观察组儿童与对照组相比随访期间营养性疾病发生率更低,组间数据互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婴幼儿开展儿童保健能够提高儿童发育效率,减少营养性疾病发生风险,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 标签: 婴幼儿 儿童保健 成长发育 营养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半乳糖检测对轮状病毒性肠炎继发乳糖不耐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间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确诊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患儿180例作为研究组,非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2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半乳糖检测,比较乳糖不耐受阳性率。结果轮状病毒主要侵犯1岁以下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及时进行半乳糖检测,换用无乳糖奶粉,以免延误病情。

  • 标签: 轮状病毒 乳糖不耐受 半乳糖 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