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3 个结果
  • 简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黑龙江150040)摘要目的观察加味酸枣仁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及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响,探讨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合并抑郁状态与血小板活化的共同机制与相互影响。方法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7例,分为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非抑郁组)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状态患者(抑郁组)57例。其中抑郁组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29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及联合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测量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及血清β-TG浓度。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AM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其中HAMD4因子分析,睡眠障碍、情感淡漠及躯体障碍治疗后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情绪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组与非抑郁组β-T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高于非抑郁组。治疗后,试验组β-TG浓度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联合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其中HAMD4因子中睡眠障碍、躯体障碍及情感淡漠疗效显著,抑郁情绪两组间差异不明显。2.合并抑郁状态患者β-TG浓度高于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β-TG浓度。

  • 标签: 血小板活化 &beta -血小板球蛋白 不稳定心绞痛 抑郁状态 酸枣仁汤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2-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不稳定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无神经损伤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0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研究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手术指标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疼痛、伤椎前缘高度与矢状面Cobb角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7d、1个月、3个月疼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无神经损伤不稳定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实施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患者疼痛能够明显降低,疗效满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量小、恢复快,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微创 经皮椎弓根置钉 无神经损伤 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侧减压与单侧减压在改良TLIF手术治疗伴有单侧根性症状的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确诊为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同时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且行改良TLIF手术治疗的患者8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单侧或双侧减压分为A、B两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分析术前与术后1月、术后7月随访资料,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影像学改变、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82例均获7~18个月随访,A组39例,B组43例,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腰腿痛JOA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率等指标无差异。结论改良TLIF并双侧椎板个性化减压治疗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较单侧减压并不增加创伤,术后神经并发症少,效果更可靠。

  • 标签: 腰椎不稳 腰椎管狭窄 脊柱融合术 椎板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观察组(n=35)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77.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效果优于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骶髂螺钉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肺功能改善情况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效果显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而且确保了机体生理指标的稳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剂量 阿奇霉素 噻托溴铵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泊三醇、干扰素联合“金纽尔”采用贯序疗法外用治疗面部稳定期限局性白癜风并观察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ɑ-2b干扰素软膏外涂每天4次、卡泊三醇软膏每天晚上一次(单号)、“金纽尔”软膏,每天一次(双号),共4周;对照1组32例采用卡泊三醇软膏外涂每天晚上1次,共4周;对照2组36例采用“金纽尔”软膏外涂每天1次,共4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35%,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1组痊愈率为12.50%,总有效率为53.13%。对照2组痊愈率为19.44%,总有效率为63.89%。治疗组与对照1组治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χ2=5.339,P<0.05),治疗组与对照2组治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2.635,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前χ2=9.623,P<0.05,后χ2=4.669,P<0.05);对照1组与对照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前χ2=0.603,P>0.05;后χ2=0.810,P>0.05)。结论卡泊三醇、干扰素联合“金纽尔”采用贯序疗法外用治疗面部稳定期白癜风,疗效满意,无明显副作用,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卡泊三醇 干扰素 金纽尔 贯序疗法 白癜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心内科在2016年3月—2017年2月所收治的86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实验组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组间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曲美他嗪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康复护理干预与PTCA支架术后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施干预,观察组则采用采用康复护理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36%(9/55)明显低于对照组43.63%(2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力健康、精神健康、总体功能(63.38±4.72、33.52±2.37、15.58±2.7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2.02±3.29、21.61±2.16、10.63±2.35)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PTCA支架术后的疗效及生存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心绞痛 康复护理 PTCA支架术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2017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气虚血瘀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共计64例。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取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血脂水平的改变。结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临床诊治结果分别为95.65%、82.6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明显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均表现为明显下降迹象(P<0.05);观察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呈现明显上升迹象(P<0.05)。结论采取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证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针刺能够刺激穴位,调理气血,同时配合方剂能够通经活络,良好的针对气虚血瘀证进行治疗,对调节患者血脂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气虚血瘀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针刺 补阳还五汤 血脂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取2015年8月份—2016年8月份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治疗,试验组联合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发作次数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LVEF、CI上升程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联合采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与麝香保心丸治疗的疗效确切,可推广。

  • 标签: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美托洛尔缓释片 麝香保心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小板活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设为甲组,采用常规药物予以治疗,并将同期收治的另外32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设为乙组,在甲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予以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乙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甲组,且血小板活性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优于甲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而且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小板活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疗效 血小板活性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类型不同将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与不稳定心绞痛(UAP)两组,对所有患者血清hs-CRP、h-FABP水平、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CH-MB)含量予以测定,记录其2周后心脏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将同期我院常规体检的50名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UAP组共有14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占27.45%(14/51),较SAP组的10.14%(7/69)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无一例发生心脏意外事件;SAP组、UAP组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SAP组患者血清cTn-I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及组中III级患者血清cTn-I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P组及UAP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血清hs-CRP、h-FAB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生心脏意外事件患者CK-MB指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联合h-FABP检测能够有效预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优于传统心肌损伤检测,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心脏意外事件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心络、阿托伐他汀对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s-CRP指标的影响。方法在2015年7月—2017年12月时间段内科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抽出100例进行用药研究。根据所用治疗药物将患者划分成单一用药组(50例)和联合用药组(50例),其中单一用药组患者采取单一的阿托伐他汀用药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在采取阿托伐他汀同时结合通心络用药治疗,研究两组患者用药疗效、血脂情况和hs-CRP指标情况。结果单一用药组患者用药总疗效率74%,联合用药组患者用药总疗效率94%,两组数据比较,P<0.05。在血脂情况和hs-CRP指标方面,联合用药组优于单一用药组,两组数据比较,P<0.05。结论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病患采取通心络、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病患hs-CRP与血脂指标,效果显著。

  • 标签: 通心络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hs-CRP指标 疗效